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12月14日,“教师惩戒权:原理与制度”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教育法律实务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育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社科院、湖南社科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厦门市委党校、《江海学刊》《求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等科研院校和期刊杂志的学者,以及来自福州天衡律师事务所、漳州市公安局、顺昌县公安局、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中、漳州市实验中学等法律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50余人参加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2.
《法学杂志》2011,32(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的前身是2007年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整合法学院与经贸学院的学术力量成立的法律与经贸事务研究所。2010年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罗豪才先生倡议,学校成立了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作为校级研究机构。中心聘请北京大学姜明安教授担任名誉主任,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石佑启教授担任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朱最新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理学界对法律渊源的研究具有三个发展脉络。第一脉络为“立法渊源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脉络法律渊源学说呈现“本质渊源说”“表现形式说”“效力渊源说”和“混合渊源说”的发展逻辑。第二脉络为“司法渊源说”(始于20世纪90年代)。法律渊源学说从“法官法源说”精细化为“权威理由说”。第三脉络为“综合渊源说”(始于21世纪)。学界从立法和司法双重角度分析法律渊源价值和具体规范的法律渊源属性。回顾新中国法律渊源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法律渊源研究始终围绕“法律渊源与法的表现形式”“法律渊源与法律方法”“法律渊源与法”核心争论点。法律渊源研究受国家法治建设发展影响、得益于国外法源理论且与学者研究视域有关,研究视角从法律渊源地位转为法律渊源适用,法律渊源内部理论逻辑与实践品性也逐渐完善。展望未来,法律渊源研究范式应超越制定法本位,研究场域囊括法治实践,研究目标致力于法律渊源体系,以构建实践性法律渊源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角度谈法学教育的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中国法制改革从司法改革着手 ,司法改革以法律职业改革为突破口 ,而法律职业改革引出司法统一考试制度 ,这为我们的法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其中如何把法学教育制度与法律职业制度衔接起来 ,就成为国家的一大新问题。①王泽鉴先生说 ,“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 ,在于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 ,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②法学教育关系到法律职业素养 ,直接影响一国司法活动的质量和法治程度的高低。所以西方有人称法学院是法律职业的守护者 (Lawschoolsarethegatekeepersforthelegalprofession) ,对那些获准进入法学院者而言 ,法…  相似文献   

5.
清华恢复法学教育已有十余载,法学院亦已经成立近十年,光阴荏苒中,聚沙成塔间,清华的法律图书馆也慢慢地起来了。其位居明理楼东侧,共四层。入法学院,迎正面台阶拾级而上,即可见法律图书馆之入口。漫步于内,可发现有如“男女平权发明新学、婚姻进化制造国民”的牌匾,如与古代婚姻的“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相似文献   

6.
<正>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法治之路奠定了基石。然而,法治的实现仍需各种条件,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的确,我们要实行法治必须首先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否则,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确实无从谈起。先秦法家不是也讲“依法治国”、讲“法治”吗?但是,他们的“法治”说到底是专制。因为他们作为法治前提的法律是同作为现代法治灵魂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背道而驰的。因而,我们今天搞法治,其前提之一是要有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此外,这种法律是应当得到贯彻实施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还没有以“模拟法律诊所”命名的课程。复旦大学法学院自2009年开始在法律硕士学生中开设的“法律诊所与模拟法庭”课程,与美国的“模拟法律诊所”课程更为相似,因而不应命名为“法律诊所与模拟法庭”。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弥补由于学科划分所造成的学生知识的片断性和不完整性,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法律诊所课程选课人数多、教学成本高与师资不足的矛盾。该课程应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本科和法律硕士生教学中设置。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10,(2):25-25
2009年1月5日,国内首家法律英语研究中心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成立。该中心是由万法通(www.lawspirit.com)、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联合成立,旨在推动中国的法律英语研究、法律英语翻译以及法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童忆 《中国律师》2006,(12):27-2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律制度?与我国的立法、司法以及法治实践休戚相关。为了了解农村村民对法治环境的要求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11月6日至10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延安市司法局、延安市律师协会和延安大学法学院共同组织了这次“送法到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10.
蒋一之在2005年7月26日的《中国社会报》上撰文介绍,在美国,法治教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正式工作已有30多年。根据1978年的美国法治教育法案,法治教育要“培养非法律专业者在法律、法律程序、法律体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这些方面赖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是法治的土壤和源泉,没有法律文化的根基,法治只能走向失败。我国现在离成熟的法治社会还有一定的差距,人治因素在我国社会中仍然十分活跃,这是因为我国法律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变革和发展法律文化方面,作者重点提出了三条思路:(1) 发展市场经济,坚持对外经济开放和文化开放。(2) 国家和政府重视法治,树立“法律至上”和“依法治国”的理念。(3) 提高国民的法律文化素质离不开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推理的含义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法律推理的含义及性质的分析和考察,探讨了法律推理的主要特征,即法律推理的总体思维模式属于“演绎论证模式”,法律推理的思维功能是辩护性论证,法律推理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推理之综合运用。并从法律推理的实践功能特别是实现“法治”功能角度,提出了法律推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和背离,这种背离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关于检察制度的质疑牙口争论。导致法律监督职能“表达”与“实践”之间背离的原因是法律监督立法本身不协调、法律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移植法治”的路径造成检察制度多元混合体的弊端、制度变革中“立法推动主义”路径的局限以及检察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卷化”倾向等。“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背离对检察工作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可能引起理论争议从而削弱检察机关的权威,也可能促使检察机关采取推动法律监督立法、成立专门的诉讼监督机构等多种措施强化法律监督,以逐渐找回自身正当性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法律案例教学中真实的“判例”并不多见。判例教学属于“案件教学”和“真实案例教学”的范畴 ,而不是简单的“举例”或出于理论需要的“虚拟”。为培养法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法学院”与“法院”之间法律人才的最佳对接 ,法律案例教学应当突出判例的地位 ,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华鹏 《中国律师》2011,(12):28-28
11月24日,第二届重庆律师论坛在渝举行。本届论坛围绕“内陆开放·缩差共富·法治重庆——建设法律服务高地”,探讨了重庆律师服务重庆市内陆开放、“缩差共富”和法治重庆建设。构建重庆法律服务高地的路径和措施.以及如何推动律师工作在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来自重庆市的律师、法官代表、企业家代表、法学院师生代表共近500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17.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28-128
江涌在《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前一阶段的司法改革形成了一些悖论,主要是:1.合法性悖论。司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法治,但是司法改革的许多措施恰恰是违法的,有些司法机关的改革已经突破了现行法律的规定,如郑州市中原区法院的“先例判决制度”,黑龙江牡丹江市铁路运输法院首次实行“辩诉交易制度”,北京海淀区法院试行的“被告认罪普通程度”,辽宁抚顺市的“零口供规则”等。这些改革客观上妨碍了法治的生成,是对法治秩序的极大破坏。2、权威性悖论。司法改革的理想是法治秩序的生成,而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是“法律至上”,但在改革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律》2009,(5):I0001-I0002
2009年10月,中国政府与人民以各种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法律》谨此编辑制作特刊共襄祝贺。特刊以60年60个重要案例的编年,与60年颁布的60部重要法律,展现60年中国法制与法治的具象历程。通过这两个“60”,我们可以看到共和国60年来法制与法治中的曲折,也能看到成长、进步与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张进 《中国司法》2012,(3):26-27
今年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开局之年,也是创建全国法治城市的关键一年。成都市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六五”普法规划,司法行政工作得到空前加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2012年成都司法行政将以全力保障“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法律服务三大体系,实施法治文化四大工程,夯实社会管理三大基础,提升干部队伍三种能力,奋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成都,  相似文献   

20.
任刚军 《政府法制》2008,(13):13-13
6月5日,由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和台湾辅仁大学法律学院联合在山西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民法经济法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主体法律保护机制研究、合作社立法研究和海峡两岸法学教育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