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克利 《法学杂志》2004,25(6):53-5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颁布10周年。回顾10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紧迫性。 《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0年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各级人大加强执法监督,各级政府及其劳动保障等部门依法行政,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审判,工会组织积极维权,使《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贯彻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尽快制定劳动法,使它作为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的任务是:调整我国社会劳动关系,合理组织社会劳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保障四个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为什么劳动法应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呢?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我国制定劳动法典的要求,法学界对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适用范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意见。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何等地位,是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对这个问题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是经济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独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过去劳动关系的行政调整是与高度集中的劳动行政管理一致的,劳动法一直没有提高到经济所需要的基本法上来,大量的是以政策、法规等低档次的约束规范来调整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建国以来颁布了大量的劳动政策、法规,需要一部《劳动法》来统领,构成我国完整的劳动法体系。西方社会自由经济向垄断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劳资关系的紧张与激化,它们劳动立法的背景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以及国家协调社会劳动关系的结果,侧重点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我国《劳动法》的功能具有双重性。一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为创建市场经济新机制提供法律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部适合国情,适应深化改革需要的《劳动法》。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但是,至今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对劳动法的作用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劳动法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少数企业单位漠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不遵守劳动法律制度,情况相当严重。我们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劳动法的作用,揭露存在问题,促使各方面重视劳动法,认真执行劳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国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并将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黎建飞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具体到劳动管理中,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劳动法调整人们在劳动关系中的行为,在总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即为人们确定劳动行为规范并提供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一、确定劳动行为规则,保护劳动...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劳动法,是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合理组织社会劳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  相似文献   

9.
秋天 《中国律师》2014,(11):32-33
《劳动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全面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为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劳动关系契约化,统一劳动关系运行规则,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调整劳动关系,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分别颁布了《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部和最高法院又出台了《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地也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可以说,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有着繁多的法律、法规条文及司法解释。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历史沿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调整这些劳动关系及与其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我国在不同时期都制定、颁布了大量劳动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它们构成了我国劳动立法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劳动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1949年至1956年间,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绍宇 《法学》2018,(3):146-160
民法能否适用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是一个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尚无定论的问题。理论上的争议与法制上的模糊造成司法实践中各地各级法院各行其是,严重减损了法律的确定性,对之确有必要尽快确立通说。无论劳动合同法如何定位,劳动合同都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适用民法,只是不同定位下适用民法的模式有所不同。若将劳动合同法定位为民法,劳动合同适用民法则有事实与规范形式相适应而实质不相适应之虞,对此可通过客观目的的探究进行目的论限缩加以解决;若将劳动合同法定位为劳动法,劳动合同可以通过类比适用实现从劳动法到民法的跨部门法的法律适用。出于对官方法律部门划分的尊重和为避免带来不必要的转制成本,我国宜将劳动合同法定位为作为社会法组成部分的劳动法,并通过类比适用实现民法在劳动合同中的跨法律部门适用。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通过授权式类比和劳动法判例制度来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进而夯实类比适用的确定性。此外,要真正实现民法在劳动合同中的妥当适用,我国应牢牢把握民法典编纂和《劳动合同法》修改之契机,对劳动法与民法关系进行体系性整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劳动法的理论体系劳动法可以说是规范从属劳动者的生活关系,保障其生存权之实现的法律。但由于劳动者的生活关系或劳动关系又被划分为个别劳动者对雇主的关系(个别劳动关系)和以工会等劳动者的团结为中心而展开的关系,所以又可以把劳动法区分为个别劳动关系法和集团劳动关系法两个部门,并以这两个部门为中心构成各自的体系。上述个别劳动关系法把个别劳动关  相似文献   

14.
党和人民政府对劳动法一贯重视。在党的领导下早在1922年开展了劳动立法运动,制定了劳动法大纲,开始了长期的劳动立法斗争,1931牢中央苏区制定了第一部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此后,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政府都制定了劳动法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法律规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制定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女工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朱建 《法制与社会》2010,(24):17-18
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之所以能够与其它的法律部门相区别,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而由于劳动法具有其独特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因此其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由此可见劳动法的调整方法对劳动法律部门的重要性。本文从劳动法调整方法的内涵出发,对劳动法的独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论述了其具体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国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近十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劳动法这个部门,也制定了相当多的法律和法规。但是相对来说,劳动法制建设是比较落后的,劳动关系中的好些方面还没有得到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青少年立法回顾我们党和政府一向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教育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劳动法》、《婚姻法》等法律中,就有保护青少年生存、劳动、学习等项权利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冷、条例、指示、通令、通告中,都有大量教育和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条款。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可以划分为两个学派,即经济法否定学派和经济法肯定学派。否定学派否定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包括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综合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是国家运用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法方法、经济劳动法方法调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多种类的性质不同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等价有偿关系、经济管理关系和劳动关系等。这些关系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劳动立法的地位问题,可以从其两个不同的参照系统来认识。其一是劳动立法在整个国家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其二是劳动立法在劳动体制体系中的地位。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的观察中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劳动立法是国家行使立法权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最重要的立法活动之一。国家立法权的行使,是通过各法律部门的立法活动来实现的。这些立法活动,包括经济立法、刑事立法、劳动立法、行政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立法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各立法活动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各自的法律部门的重要程度。劳动法从其法律地位来看,劳动法是国家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理性化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湘凌 《政法学刊》2006,23(6):91-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范围的厘定过于狭窄,致使许多新型劳动关系无法获得劳动法的全面保护,极大地制约了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应对其法律调整作出理性化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