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宜用“劳改释放犯”的称谓》(见《法学杂志》今年第二期)一文中,说“罪犯经过强制性的劳动改造,释放后(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就是公民,已不是犯人”。在此,作者将犯人列为公民之外。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什么是犯人?犯人就是触犯了刑律,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的人。什么是公民?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宪法规定,享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与弊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 ,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这是劳动教养的立法本意和其特殊价值。早在一九五七年 ,国务院为把一些游手好闲、违反法纪、不务正业的有劳动能力的人 ,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以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 ,根据我国第一部宪法第一百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的规定 ,发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一九七九年 ,又对劳动教养的机构设置 ,劳教期限等问题作了补充规定。一九八二年 ,国务院又转发了公安部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明确规定:“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公安机关受劳动教养委员会委托,办理劳动教养案件有  相似文献   

4.
罪犯是犯了罪的公民,服刑中的犯人享有除被依法剥夺以外的广泛的公民权利。同时犯人权利及其行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诸多限制。划定罪犯权利的范围及其行使的限度是切实保障犯人权利,遵行宪法保护人权原则的要求。就最低限度而言,对罪犯人格权的尊重和保护是保障犯人权利和人权的集中体现;从更高目标来讲,对法律没有明确剥夺的“当有权利”或“当有自由权”的私法公法的保护,并切实保障其实际享有,有助于犯人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貴州省仁懷县公安、檢察和法院,通过政法会議,在批判了右傾保守思想的基础上,鼓足了革命干勁,提出了“激战一月,消灭积案”的战斗口号。三个机关在該县政法党組统一领导下,采用“三員”(預审員、檢察員、审判員)攜帶案卷,成批押解犯人,下乡就地审判的办法,取得了巨大的战績。仅一、二、六、七区一个清案工作组,在本月中旬的六天半内就审结了刑事案件31件。在工作中,既密切地結合了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同时也結合审判活动,扩大了法律宣傳谏笈泄ぷ魃?不但正确地貫彻执行了“多、快、好、省”的方針,而且还做到了“三滿意”(党委滿意、区乡干部滿意,群众滿意)。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職務作品是公民爲了完成其所在的法人單位或其他組織的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其產生與公民所擔任的職務緊密相關,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安排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完成任務而創作的作品。它既不同於公民個人的作品,也不同於法人或其他組織委託的作品。根據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第16條規定,職務作品有兩種類型:一是作者享有全部著作權而其所在單位享有業務範圍內2年的優先使用權;二是作者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中的其他權利由單位享有。其中前者學理上一般稱爲普通型職務作品,後者稱爲特殊型職務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第13條第3款還規定了一種「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  相似文献   

7.
犯人和劳教人员纹身原因,既有本人主观方面的,也有我们工作方面的,更有社会不良行为特别是封建行帮习气的影响。他们纹身的心理特征表现为: (一)畸形心理。他们实施犯罪被强行劳动改造和教养后,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的不轨行为和生活都受到遏制,所以“意识”也随之发生极大变化。但是,这种思想在进监所后的短时间内不可能很快或全部消除,加上管教工作上有薄弱环节,于是他们就趁机寻找低级情趣刺激,纹以骷髅、蝴蝶和花卉等,一方面出于畸形的审判情趣,另一方面显示自我“价值”,认为很“帅”。 (二)崇尚旧习气。犯人和劳教人员从投入改造和劳动教养后的第一天起,“高墙生活”使他们的心理发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和收容审查都是一种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由于这种行政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比行政拘留要长,因此,它的严厉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劳动教养、收容审查的行政强制措施可以提起诉讼,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一)关于确立劳动教养、收容审查行政诉讼的意义,首先是扩大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范围。过去被劳动教养和被收容审查的当事人对劳动教养和收容审查决定不服的,法律没有规定有提起诉讼的权利,当事人认为劳动教养审批机关或公安机关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只能通过申诉和信访的渠道反映情况,但由于申诉、信访渠道不畅通,公民正当的申诉请求往往因某些工作人员的推诿、扯皮等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即将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则规定对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犯罪”绝缘?一位艺术大师曾断言:爱听高雅音乐的人不会犯罪。可是,上海监狱内关押着的那些艺术犯人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创建已 4 0多年 ,先后收容了 30 0多万人。 1997年的统计数字表明 :我们在全国各地共有 2 80多个劳动教养管理所 ,有 4 8万人的劳教工作干警 ,一年收容有近 2 3万名劳教人员 ① 如此庞大的随意剥夺人身权利的制度 ,如今在我国整个法律制度中最受国外关注。伴随着十四、五年的劳动教养立法 ,劳动教养的“存、废”之争也到了最后关头 ,因为劳动教养立法已到了一个必须有个了断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05,(3):111-111
25劳动教养适用于卖淫、嫖娼人员吗?问:在我国,卖淫、嫖娼是一种违法行为。请问,劳动教养适用于卖淫、嫖娼人员吗?如果对卖淫、嫖娼人员可以进行劳动教养,那么其法律依据和收容对象又是什么?(湖南丛义)答:劳动教养是对具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符合劳动教养收容条件的人所采取的  相似文献   

12.
一、受案范围 1、“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2、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法制与经济》2005,(4):63-64
警察与罪犯一位警察押送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风吹掉了。“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犯人讨好地问。“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警察说:“你站在这儿,我去捡……”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劳动教养行政复议制度(一)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概念的确立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是指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对已作出的有争议的劳动教养处罚决定或由劳动教养机关作出的其他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议和裁决的一种行政程序制度。劳动教养行政复议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对被复议的对象进行重新审议和裁决的必  相似文献   

15.
眼踪犯人     
一位警官问那位跟踪犯人却让犯人逃走的刑警:“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一直跟踪着犯人,直到他进了一家电影院。可是,这部电影我上星期已看过了。”  相似文献   

16.
监外执行或保外就医都应按刑事诉讼法规定办来信我是残疾人,因盗窃罪被判刑六年半,听同监的犯人说:对身患残疾的犯人,可以监外执行或保外就医这种说法有法律根据吗?辽宁马某复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残疾人也一样,如果...  相似文献   

17.
谢晖 《中国司法》2005,(10):48-50
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创立、恢复发展和改革等几个重要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突出“教育、感化、挽救”的职能,教育挽救了一大批严重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绝大部分人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体现了预防犯罪的宗旨和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法制原则,有效发挥了该项法律制度对特殊人群教育矫治的现实性和客观性。期盼已久的劳动教养法律即将出台,新的法律制度在全面总结劳动教养几十年来积累、总结、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依法治国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尊重和保护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制定符合…  相似文献   

18.
劳教这项法律制度是中国所独有的一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试行了将近20年什么样的人应该通过什么程序送劳教,什么条件下应该解教?劳教为什么被称为“二劳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涉及行政机关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对行政机关这种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是否合乎法治理念,我们应该加以认真的探究,如何将劳动教养制度司法化,在劳动教养制度中有效的运用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评价及其走向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国务院1957年《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已实施40多年。这一制度对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社会秩序 ,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并对国际普遍准则的认同 ,这一制度的弊端日渐显现 ,不但成为西方国家攻击我人权问题的口实 ,也与其他法律之间有不少抵牾之处。近年来 ,法学界、司法界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争论不已 ,焦点在于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很管用” ,但从法治的原则上、从维护公民人权角度看又存在“严重缺陷”。本文认为 ,只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