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继震惊全国的陇南事件、会宁事件之后,甘肃的群体性事件仍呈一定的高发态势。其是诸多深层次矛盾长期孕育演化中与一些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相互结合爆发出的非常态性社会能量释放。与兄弟省市相比,甘肃省的群体事件具有经济困难因素居多、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强等特点。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对抗,甚至群众直接冲击党政机关,采取打砸抢烧等暴力手段,给党和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笔者认为,对应甘肃的群体事件,必须对群体性事件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必须统一于中央的安排,必须基于甘肃的特殊省情,必须要具备认识群体事件的新思维,必须要有应对群体事件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判》2011,(5):14-21
民以食为天。然而,现如今,食品安全与食品供给一样,成为了天大的事情。近年来相继频繁出现的红心鸭蛋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等,直到最近出现的瘦肉精事件,无不牵动亿万普通百姓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拥军  缪金祥 《法制与社会》2013,(35):203-204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关注象牙塔,治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并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有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由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使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特征,从法律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定性、分类并加以规范,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刘方程 《法制与社会》2011,(31):208-208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群体性事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在国家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利益冲突不断涌现,当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时,便爆发了群体性事件,表面上来看是社会大众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目前的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人为的教唆事件。  相似文献   

6.
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新时期,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也日益扩大,表现形式日趋激烈,“瓮安事件、石首事件、孟连事件”每一次都触动着人们的神经,己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其防控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博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这些事件中,微博还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谣言借助这些点击率高的事件插上了翅膀。有的谣言则制造了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法治的视角,封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县级政权应立即启动政改,认为县级政改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退路,并予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开栏语:网络时代,人人手上都有一支“麦克风”。从2003年孙志刚收容致死事件开始,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富二代飙车案,再到邓玉娇刺死官员事件、上海“钓鱼”执法案等,无一不是网民的力量推动事件的进程,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娄云  刘丹丹 《法制与社会》2013,(29):146-147
群体性事件是指有一定人数参加的,通过没有法定依据的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从行为目的出发,可将群体性事件分为泄愤型群体性事件和维权型群体性事件。本文所探讨的反日游行中暴力行为属于典型的泄愤型群体性事件,试图就此类行为的性质、特征、转化机制加以分析,对其中的一些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如何进行刑法规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将预防和处置此类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群访事件呈高发态势,主要集中在矛盾多发领域,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当会使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应当结合检察机关办理群访案件的情况,分析当前群访事件的主要特点和成因,研究处理群访事件的方法和对策,探索检察机关建立处理群访事件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非典”事件、禽流感事件以及2008年的南方雪灾,四川、甘肃地震,一次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直接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应当依靠法制。事实证明,突发事件的应对要实现由个别调整向规范调整的转变,以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和无预期。只有不断完善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使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有法可依,才能减少突发事件给国家、  相似文献   

13.
钟其 《法治研究》2009,(11):44-51
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概要描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主要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详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四大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未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百度文库事件一度成为网络乃至社会的热点事件,事件中作家们和百度公司各执一词,舆论也迅速分为两派,各方褒贬不一。百度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百度公司能否引用“避风港”规则进行免责是从法律上认定该事件的重中之重。本文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以百度文库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时代下我国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殷国安 《法庭内外》2008,(12):42-42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出,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位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坚决防止发生流血伤亡事件。这是对近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教训的深刻总结。滥用警力,不仅不能化解矛盾,而且使矛盾尖锐激化,甚至有些事件本来不是问题,就是由于警察的不当介入,反而使矛盾升级,演变成了群体性事件。而从我们国家的性质看,警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保护人民,打击犯罪,决不可以成为打击人民群众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6.
4月19日,浙江苍南县发生一起因路人拍摄城管执法引发的冲突事件,事件共造成5名城管工作人员和1名群众受伤。而在此之前,云南、湖北等多个省份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17.
所谓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对突发性事件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性事件显著特征就是突发性、聚众性、破坏性和重大影响性。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追踪和预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反映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之处,致使个人信息泄漏、非法提供、数据滥用等事件频发。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为切入点,推动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完善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程序,构建成熟的个人信息监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实现个人信息共享和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兰德华 《法制与经济》2009,(10):119-120
城市是各利益主体的集散地,有效防止城市群体事件,是摆在每个城市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做一简要分析,以减少群体性事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杭州长运集团客车司机吴斌勇救全车乘客的事件发生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其革命烈士的称号,并追授其为省劳动模范,同时,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也广泛开辰了向其学习的活动。省、市政府对这一事件的积极处理和广泛宣传,对于社会道德信念的重建,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但是,吴斌事件的意义却还并非远远止于此,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追问,如何才能防止吴斌这类悲剧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