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 《理论导报》2012,(11):43-43,46
濂溪文化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是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定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来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孔孟后一人",在东南亚被誉为"亚圣"。周敦颐一生重德治、倡正气、主廉洁、讲官德,以仁为己任,遵道不趋势,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在为官、为人、为心方面的风范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一、为官洁廉,真廉士风范濂溪先生24岁任洪洲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主簿,  相似文献   

2.
王琳 《学习月刊》2012,(20):18-19
北宋时期大思想家周敦颐是濂溪文化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后人尊称为濂溪先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濂溪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廉洁从政的理念,认真加以发掘和研究,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官清赢得梦魂安,是濂溪先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也应成为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濂溪先生从24岁出仕做官,到56岁辞官归隐,官阶虽不甚显达,多是任州县地方官吏,但为官30多年,丝毫没有染上官场上贪污敛财的恶习,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王琳 《理论导报》2010,(5):9-10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强调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并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廉洁从政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举措。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又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0,(3):50-50
<正>林甘泉在1月12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按照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传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7):81-81
北宋周敦颐最为人熟知的作品《爱莲说》,以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绘了莲花清高、脱俗的品格,更寄托了周敦颐清正廉洁、不受俗世污染的理想。而在广西桂林,周敦颐的后裔繁衍生息,更铸就了一个百年清官村。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瑄在其《从政录》中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之。"他将为官者廉洁从政分为三种层次和境界,即"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其中"见理明而不妄取",也就是说理想信念坚定、思想  相似文献   

7.
葛兆光 《党建》2011,(2):52-55
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用汉字思维;第二个是古代中国的家族、家国,和在家族伦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一整套有关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第三个是三教合一的宗教世界;第四个是理解、诠释和应对面前世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从这套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知识和技术;第五个是中国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观念,以及在天下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套对世界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陈先义 《求是》2012,(17):62
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丰富历史经典向来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进入新时期以来,一批古典名著、红色经典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和屏幕,受到普遍欢迎。然而,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了对经典文化资源滥挖乱采的现象,已经拍过多次的名家名著连连翻拍,一窝蜂地在做改编的大文章。如此啃老之风并不只限于影视方面,其他领域也同样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啃老剧。从炎  相似文献   

9.
正费孝通曾经指出:"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长期争论,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究竟能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还是必须向西方文化认同?上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生都被困在有关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我们熟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官国”,官国的遗产很容易被继承,特权思想一代又一代遗传下来,从古代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土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告别“官国”的历史起点,其代表人物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官国”传统决裂的人。  相似文献   

11.
秦龙 《唯实》2004,1(4):23-27
缺乏"形而上学"文化传统的中国,不应不加区分地追逐西方反"形而上学"的潮流.相反,正是"形而上学"的缺失,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上迷失"和信仰欠缺,以至实用主义成为时尚,"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匮乏,带来文化重建中传统的断裂."形而上学"是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因此,当代中国的文化重建,必须注意培育、促发科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努力促进终极关怀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与精神追求,是历久弥新的潜力巨大的精神资源,创造性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在推进文化强国进程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传统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背景;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的传统元素。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影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一生所创作的诗词虽然只有几十首,但运用典故却随处可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最常用的三个典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探究毛泽东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中的一些深层意味,这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清廉、高尚”品质进行赞颂,并通过他本人的实践给他的后人留下“爱莲(廉)”家传。桂林灵川县江头村的周氏家族遵从祖训,将爱莲(廉)文化进行实践和发展,矢志不渝。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旅游是将这种文化传承并传播下去的有效价值转换机制。通过恢复村周边莲田种植,开发设计“爱莲(廉)”旅游产品,促进莲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8,(6):18-19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  相似文献   

16.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始终是文化发展与变迁的核心问题.中共处理传统文化问题有何历史经验?在不少学者看来,中共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左"与极左,这似乎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对于这种观点,学术界长时间没有进行过认真的回驳或考证.本文选取中央苏区时期这段中共革命史上最激进的时间段,详细地考证了中共的传统文化政策与实践,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角度,清晰地证明了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极力反对旧文化,反对传统礼教,倡导妇女解放,反对迷信旧俗,另一方面对于民间文艺进行了大力传承与利用.因此,笼统地认为中共全盘反传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是在最革命的时期,中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邓研华 《唯实》2011,(7):25-29
中国崛起的历史文明基础在于其作为文明国家的经历。中国崛起的形式是一个实现了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然而,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文化的醒悟和经济的崛起,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用传统文化来重建我们价值观的根基。传统文化是伟大的中...  相似文献   

18.
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地球村民与自然原本是一家,贵州有脉有魂的“生命文化”恰好与世界发展的新态势和人类的新追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安北 《当代贵州》2007,(3):59-59
贵刊2006年第24期为2006年画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首先,封面既时尚又抓人眼球,同时还不乏严谨,贵州地图的背景下,2006年度贵州各行业代表人物的头像看似无序其实用心排列。  相似文献   

20.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认为,尊崇贤才,是治国为政的根本。主张统治者要打破血统界限,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西汉大儒刘向说:“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傻。”苏轼则说得更为深刻:“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尚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思想精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