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安葬于南京市郊,迄今已有五十六个年头了。可是,仍有很多人不甚瞭解孙中山何故要葬于此。那是一九一二年孙中山辞退了临时大总统职务后,约胡汉民等骑马到南京钟山明孝陵一带打猎,走到钟山第二峯下面稍事休息,然后又继续向上攀登。当来到现在中山陵的位置时,只见此地「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不凡,孙先生便笑着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到了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弥留之际,仍以归葬钟山为嘱。  相似文献   

3.
《春秋》2001,(5)
瞻仰中山陵,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我专程前往凭吊。中山陵壮丽、雄伟、气势宏大。陵下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肃穆、威严。拾级而上是一个斜坡,两边的绿树在初秋的天气里郁郁葱葱,苍松翠柏古雅挺秀。好一个中山陵,好一个安葬国父的风水宝地!我伫立在孙中山先生的雕像  相似文献   

4.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时值孙中山先生逝世80 周年之际,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的精辟论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反分裂国家法》与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思想的相关论述与《反分裂国家法》的精髓是相同的。两岸炎黄子孙都共同敬仰孙中山先生,台湾当局和广大民众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先总统;大陆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路过古玩市场,眼前一亮,一枚罕见的孙中山先生头像纪念章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平时喜欢收藏伟人像章,细看后觉得此章制造工艺精美,是我不曾见过的孙中山先生纪念铜章,很有收藏价值。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我终于得到了它,我的像章收藏也多了一枚精彩。此章为黄铜铸造,圆形,直径76毫米,厚4.8毫米,重156克。正面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正面头像浮雕,双目炯炯有神,沉静庄重。背面刻有中山陵墓的祭堂、石阶,以及祭堂旁的树木。祭堂外景刻划得尤其逼真,连拱门上紫铜双扉的梅花空格也清晰可辨。背面上沿篆字,左款“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右款“孙…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第一位伟人,他从事革命的年代,正是中国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辛亥革命前夕,在国内革命如火如茶,蓬勃发展的同时,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四处奔走,为国内革命呐喊,在华侨中募捐。他受挚友宋嘉树的委托,到美国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看望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俩,很想为他们买两套连衣裙作为见面礼物,但最终还是没有买。孙中山先生说:“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相似文献   

7.
11月14日,在京参加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率孙中山先生的亲属、海外来宾和台湾知名人士一行,来到南京晋谒中山陵。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省政协主席许仲林会见了贵宾一行。上午9时,孙中山先生的亲属、海外来宾和台湾知名人士在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大家在博爱坊前合影留念,随后拾级登上陵顶祭堂,在孙中山先生坐像前肃立,行鞠躬礼。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  相似文献   

8.
11月10日至12日,江苏省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副省长张桃林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陆军主持研讨会开幕式,省政协秘书长赵京玉主持学术报告会。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南京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方,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奉安之地。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台湾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宝 《两岸关系》2006,(12):25-25
今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回顾孙中山先生40年的革命生涯,他一直都在为祖国的统一而奔波,台湾始终萦系在他的心中。1894年,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被拒后,于11月24日到檀香山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1.
赵书刚 《两岸关系》2006,(12):17-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对于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2)
正11月11日上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  相似文献   

13.
每月要事     
(2009.6.1-6.30)吴伯雄结束访问大陆行程返台6月1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前往南京中山陵进行谒陵活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80周年。在中山陵博爱坊前,吴伯雄发表简短讲话,表示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目标而奋斗。下午,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结束访问大陆行程后,由南京返台。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春秋》2016,(1):1-1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起共和而终帝制”,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本期重点刊发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刘一曙 《世纪行》2010,(3):47-48
<正>一百零四岁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在世之时,我曾多次踵府聆教,其中尤对孙中山先生莅汉种种经历,忆闻颇多。今喻老虽已辞世,然重温此则,藉以励志,或可启迪后老。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他功高不居,为了顾全革命大局,适应南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1月12日,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北京市政协和民革北京市委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内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展览。这次展览的主题思想,是围绕着孙中山先生与中山堂的密切关系而展开的。其展出内容是以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应邀抱病北上来京共商国事为开端;以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北京,在中山堂(原中央公园社稷坛拜殿)举行隆重公祭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隆重的大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那个时候,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之下,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青年时代起,孙中山就怀着满腔悲愤,以炙热的爱国  相似文献   

18.
1924年6月16日     
曹燕辑 《黄埔》2010,(1):42-42
这一天,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清晨6时,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舰从大本营出发,7时40分抵达军校码头,全体师生列队候迎。上岸后,孙中山先生首先对军校进行巡视。在校本部,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两岸各界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纪念活动。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奋进精神,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相似文献   

20.
李建辉 《广东民政》2011,(12):48-50
座落在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方约17公里处的南朗镇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我去过多次,感受颇深。、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孙中山最早认识社会的窗口,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土壤,也是他最早进行社会改革的试验场。翠亨村傍山濒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