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管健 《人民论坛》2014,(3):14-17
网络谣言的弥散化影响 推动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心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温床,泛化的弱势心态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网络谣言成为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沉默的螺旋助力了网络谣言的声势,网络推手成为网络谣言的加工厂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管健 《人民论坛》2014,(8):14-17
推动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心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温床,泛化的弱势心态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网络谣言成为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沉默的螺旋助力了网络谣言的声势,网络推手成为网络谣言的加工厂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未经证实的却又似是而非的各种谣言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起社会的恐慌,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一大话题。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网络谣言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所致。探讨网络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我们及时把脉社会情绪,加强社会心理建设,提高网民素质,形成良好文明的网络环境,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网络谣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网络谣言变得随处可见。而随着网络谣言的蔓延,社会的稳定也在不断受到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共同而形成的结果。掌握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发展所蕴含的心理因素,对于我们有效辨别谣言、控制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泄愤事件中往往伴随着谣言的大量滋生和蔓延。谣言在诱发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导致事件的升级,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倾向。谣言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情绪宣泄的渠道,进而起到社会调节的作用。正视谣言,理性地对待,进而采取合理的、正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奚金才 《前沿》2014,(11):73-76
网络谣言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产生了很大危害,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治理,但效果依然不够明显,因可能会造成对言论自由的侵害,甚至还有质疑的声音。其实网络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采取成熟完善的措施。本文从法律完善、信息公开、政府责任、技术治理和强调媒介道德和理性公民教育等展开论述,为网络谣言整合治理提供多管齐下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捏造的信息。谣言传播的社会基础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社会稳定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以及思想情绪稳定等主要内容。谣言传播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要及时疏导、控制谣言的传播。控制谣言的传播包括及时辟谣及长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结合网络形成了新的力量,并对社会和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从新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谣言的特点及其传播机制,并分析了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系统中,政治系统是核心构成。社会通过政治系统的运行,使个人与个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此外,政治系统通过执行权威分配,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政治系统是由政治阶层的行为所支撑的,政治阶层所遵循的价值、规范和原则,在社会中起着示范和被效仿的作用。当政治阶层背离统一的道德原则和法律规范时,或政治系统中的腐败趋于严重时,势必会在社会系统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扩展效应,从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并发症”。政治腐败的表征政治腐败是指政治系统中政治阶层…  相似文献   

12.
子木 《中国妇运》2010,(8):44-45
个案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西方国家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个案工作的定义和内涵,不同派别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美国1965年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此定义为:社会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特别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扰无法与其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社会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谣言已侵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一次谣言的流散都导致社会不安现象的出现.网络谣言有其独特的产生原因、流行特点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网络谣言必依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极大,它不仅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还会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并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一是要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与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主导功能,三是要切实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民法、行政法和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5.
朴晶 《人民论坛》2014,(7):142-144
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极大,它不仅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还会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并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一是要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与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主导功能,三是要切实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民法、行政法和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作为虚假信息,对社会秩序、国家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构筑网络谣言治理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网络谣言的管控力度,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保障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利益,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会角色理论磋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角色是沟通个人和社会的桥梁,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本文就社会角色理论作一磋探,以便揭示人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内在机制。一、角色和角色丛“角色”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或团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和被社会或团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角色丛,则是指同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整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角色分类如下:其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理想角色,亦称期望角色,是…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事件中的信息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际传播主要形式有传闻和谣言。在产生突发性事件、主导传播媒介的权威性不足、社会管理组织决策透明度不高或某些特殊情况下 ,传闻和谣言易大量传播。应建立谣言控制中心对传闻和谣言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思维     
论社会思维王效民一社会思维是与个人思维相对的一类社会精神现象。社会思维通常指称两种情况:其一,某一社会集团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地位和利益中进行的思维过程和最终形成的观念体系,又可称为群体思维;第二,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全社会的总体思维过程及其产生的被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麦九 《群众》2013,(11):24-24
谣言是社会的毒瘤,网络谣言和炒作,损害的是社会正义,败坏的是社会风气,侵犯的是公民合法权益,颠覆的是主流价值观。治理谣言,网络才会有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