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风气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具有群体性、连锁性和二重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的社会风气总体良好,但不良社会风气也表现突出。分析其原因,探寻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思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风气能够客观地体现社会成员的整体面貌,也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因此,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既是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经济是社会存在和运行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的迅速发展能够不断增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的品种、规格,提高其质量,扩大其应用范围,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是经济进步的加速器,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能够提升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凝聚社会成员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6,(2)
正家是国之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许多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影响至今。良好的家风是个人向上向善的开始,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党员干部的家风,是作风的重要体现,是形成良好党风、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党员干部应当在家风建设方面带  相似文献   

4.
社会风气的性质,可区分为良好的、进步的与腐败的、落后的两种基本类型.对社会风气性质的判断既有绝对性、客观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主观性的一面.其绝对性、客观性的一面是指对社会风气性质的判断具有一个比较基本的尺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风气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的性质.由于对社会风气性质判断的客观性一面乃是众所周知的,故本文只欲对社会风气性质判断的相对性之一面作一探讨.一社会风气是表现和外化社会意识的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对于某种类型的社会内流行的某种社会风气的性质,同一社会内之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可能会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其直接原因,显然在于社会意识的差别.社会意识既外化和表现为社会风气成外显为普遍流行的  相似文献   

5.
张晓敏  张萍 《世纪桥》2012,(5):79-80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效果好坏与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风气对荣辱观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和连动作用,并与其有着正负双重关系,因此,在荣辱观教育中,要充分认识社会风气的双重性,褒扬良好的,摒弃污浊的,在教育实践中做到社会风气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6,(10):27-2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的精辟阐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的召开和闭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各大社交软件中不断"刷屏",也在我省各部门、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良好政治生态已成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明显改善,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这是此次参会代  相似文献   

8.
社会风气能够客观地体现社会成员的整体面貌,也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因此,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既是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赵仁光社会风气是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面貌、行为方式、精神状态以及舆论氛围等的综合显示和表现。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健康的风气,能够使人们振奋精神,陶...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6,(4)
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  相似文献   

11.
评价社会风气,首先应对社会风气这个概念有所界定。一般来讲,它是一个道德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伦理关系与人们之间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有联系,但却不能混为一谈。评价时下社会风气,不少人并不否认经济比过去繁荣了,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社会民主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比过去增强了,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风气、道德风尚,人们的思想品行,究竟是在普遍地变好,还是在变坏?按理说,问题可以不这样问,因为“社会风气”本身从来是复杂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好有坏。但是,我们也需要从整体上看问题。“社会风气”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这就是一个引起社会各界普遍注意,也有尖锐分歧的大问题。据我们的一项调查统计,目前社会上认为风气越来越变好的人,和越来越变坏的人几乎相等,各占40%。  相似文献   

13.
蔡达峰 《当代贵州》2013,(13):61-6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用党风引领社会风气,这是艰巨的任务。因为风气是普遍的意识和行为,具有很强的传导力。坏风气的扭转或好风气的营造,都相当困难。党风建设不是孤立或封闭的,它与社会风气相互影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要具备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首先,党员干部要率先从不良的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我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人际交往中特别重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6,(5):28-28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看望各位委员,并参加了他们的讨论。在听取了厉以宁等委员的发言后,胡锦涛指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广泛深入动员人民群众,坚定不移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造福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他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胡锦涛强调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眼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直接反映出党风的好坏,也决定着我党事业的兴衰存亡。因此,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作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顾海凇 《当代贵州》2011,(15):12-13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指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既是贵州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重要前提,也是广大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相似文献   

17.
正良好的政治生态从哪里来?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讳疾忌医、遮遮掩掩绝不是干事创业的正确态度。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当前,我省正在奋力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面对新考验、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凝聚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强大正能量。"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  相似文献   

18.
沈泉涌 《实践》2008,(10):55-55
党员干部讲话,对形成良好政风和社会风气,有不小的影响。但是,有少数党员干部“话风”不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重大政治问题上也有不负责任的言论。  相似文献   

19.
“向我看齐”记辉南县庆阳镇党委书记许才山□纪教时座落在辉南县东南部半山区的庆阳镇,是一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小镇。凡是来过的人,第一感觉就是这里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欣欣向荣的经济建设景象。这里的领头人就是书生气十足、30岁出头的镇党委书记许才...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7,(2)
正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2016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举办"良好家风党员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