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品匮乏的消除使人类社会从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20世纪中后期,消费社会来临。消费社会的社会发展阶段必然使消费文化发生转变,消费主义文化渐成主流。社会消费时尚显现着社会消费文化。消费时尚研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步伐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消费社会和:k众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大众媒体的泛滥更使人们无处遁形并被不自觉引入消费大军。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角色地位问题。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地位很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男性依然占主导地位,女性更多地被置于从属地位。在消费社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众传媒对于女性“身体”、“苗条”等外在形象的塑造和渲染。可以认为,在消费社会里,女性更多地被当做一种资本或物品,具有交换价值属性,而非作为独立的个体被看待。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消费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一致,契合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度,消费增长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并对经济增长起拉动和抑制作用;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品的总供给能力。当前需要构建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引导机制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日益取代生产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标志着西方社会由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消费相比,消费社会的特征表现为消费的民主化、消费的符号化、消费的异化,由此导致大量生产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代价。这是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理念完全相违背的。要从根本上使消费社会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产生的环境代价得到有效治理,就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加强全球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在由一个产能不足,抑制消费的生产型国家向产能过剩、鼓励消费的消费型国家转变。在当前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过程中,消费主义作为商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输入我国,青少年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日益被消费主义所扭曲,出现了诸多不健康的消费形态。在青少年中建立健康的消费伦理,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现有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以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消费和创造消费者,把增强社会消费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矛盾已由生产领域转到消费领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异化形式——消费异化。在消费异化中尤其以身体消费的异化最为突出和明显。消费异化主要包括:真实消费异化为虚假的品牌消费,遮蔽的性欲消费异化为公开的"性欲经济"消费,以及身体休闲的异化。而身体消费的本质是:身体消费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与物品间的关系,而且也体现了人和集体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种主动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模式,形成了对物体系的全面性地回应。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是物品生产从"匮乏"转为"丰盈"时代的产物,在"物"的包围与消费快感的裹挟之下,表现出符号性、享乐性、夸示性与全球化等特征。在消费社会中,满足消费欲望的快乐原则成为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消费行为与观念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态环境与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破坏性的侵蚀。面对此困境,从消费文化视域提出利益与资源均衡分配、消费文化价值观重塑、平衡社会心理、和谐消费等新策略,不但是学术上的一种有益探索,而且对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也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消费与犯罪——基于改革开放30年的统计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但是伴随着社会变迁,犯罪率也在节节攀升。犯罪率的攀升与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和日益变迁的消费文化密切相关。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摘取《中国法律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解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的犯罪率的攀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观个体层面的“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中观社会层面的“消费差距”、宏观政策层面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均对犯罪率有着显著的正影响效应。研究证实了消费社会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培育了消费享乐主义文化,使人们永远处于不满足状态之中,精神空虚,金钱至上,物欲膨胀,欲壑难填,乃至采取违法犯罪行为达到目的。消费社会也制造了一种“攀比消费”文化,使得人们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落差”和“期望差距”,很容易产生被剥夺感和反抗意识,激发潜意识中的憎恨而犯罪。总之,消费社会中的多数人把自己定位在社会博弈力量的弱势一端,永远感觉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多,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最终,越来越多的不满足的人们通过暴力、抢劫、杀人、报复等犯罪行为寻找心理的平衡与满足。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以后,消费越来越独立于生产、收入、分配和流通对人类贫困产生影响。随着社会化消费模式向私有化消费模式的转变,消费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与两极化的社会结构发生密切联系。加强社会底层的消费能力是消费社会缓解贫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涉农犯罪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侵害对象的犯罪,主要指涉及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坑农害农犯罪、破坏农业生产犯罪、农村土地犯罪、农村职务犯罪、破坏农村民主管理犯罪以及败坏农村社会风气的犯罪。涉农犯罪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如不重视农业、不重视农村建设、农民的弱势化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涣散等。因此,防范涉农犯罪的基本对策主要应从重视农业、重视农村基层建设、培育农民公民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强化农村社会控制力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所有制是一个多层次、系列性的综合范畴。作为一般性范畴,是对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多种关系概念的综合;作为历史性范畴,是一定社会阶段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结合的综合;作为生产过程范畴,又始终是所有制与社会生产不断循环和再生发展的综合。它是一个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并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诸多社会关系相关相连,既作为一定社会阶段中的结构状态,又是通过生产过程历史地发展着的综合性范畴体系。据此,文章对关于所有制研究中的"基础论"和"总和论"观点作了评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认识缺陷和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循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及消费模式的转型,即从注重物质消费经济人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环境质量最大化的生态人的转型。近年来江苏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为这种系统转型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基础,而积极构建循环型社会的规划建设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推进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将为循环社会的建成提供基本动力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社会设置所中介了的间断式人际关系,它以契约型信任为特征。后工业社会也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是,由于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人际关系将是一种自由稠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所包含的是合作型信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跨越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自觉地促进后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疏离关乎个体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 要内容。基于2019年S市社区矫正对象的调查数据,从身份认同整合和社会支持视角,探究歧视知觉对社区矫正对象社会疏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歧视知觉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疏离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身份认同整合和社会支持两个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身份认同整合和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之间起到自我转化和外在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外在歧视无法完全消除之下,为了缓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疏离,应注重提升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整合,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有益支持,从而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的当代资本主义已不同于传统的早期资本主义 ,还具有调节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矛盾的能力 ,生产关系暂时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 ,工会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重要的社会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关于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经济学界颇有争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但是普遍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消费同居民消费的关系是负相关的。通过考察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情况以及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是正的相关关系。这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表征着主体对待满足其需要的客体的认可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为社会和民众所接纳的主流思想意识。全球化背景下,在以文化交流为介质的交往中,在理论自觉的基点上,我们尝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维度为基质,进而勾勒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话语的,讲求“民众利益”至上,持守“和而不同”的立场,高擎“公平正义”的旗帜,力求“普遍共赢”的宗旨为主要内容的“普遍价值”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刘少奇受党中央委托到天津视察工作。在此期间,他深入基层,听取各方面意见,同干部、工人、职员、资本家等座谈,在不同场合作了多次讲话。重新学习和正确理解这一讲话,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它对建国初期发展生产、保持社会稳定所起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继续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仍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消费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消费教育的对策包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重视学校消费教育,建构遏制消费主义的阵地;要加强青少年理财能力的培养;家庭要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环境;要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