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希望通过人服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人修德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修德而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和谐,从而实现他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老子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子和谐思想包含了爱民治国、安居乐业、公平正义、善待自然的重要内容,从中反映了老子坚守“道”的思想准则、施行无为而治之策、培育知足常乐的民众的社会治理理念。当今借鉴老子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乃至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老子》关于"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邦者下流"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本文从人与自然、外物与自身、君与民三个角度阐述,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适度的物我观、"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观,探讨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人本"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老子"人本"思想的四维向度主要涵盖人的发展的逻辑,在于遵从人自身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逻辑,在于激发人的觉悟和挖掘人的潜能;政府治理国家的逻辑,在于遵从人们的需要,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从人的本源出发,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人充分发挥能动性的同时,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则正是探寻生态与人相生和谐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创始者,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所著《道德经》中凸显和谐的哲学精神,体现于形而上的天道与形而下的人道的统一,即"天人合一"。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我们今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与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倡导天人合一,弘扬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蕴含着深刻的自然主义和谐精神.从建构理路看,老子首先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范畴的和谐宇宙观,然后把"道"昭示的"无为-自然"理念作为方法论审视人类社会,揭示了文明时代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无为、自然之道,构想了充满自然色彩的和谐社会图景,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于"以道莅天下",从而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的社会和谐观.老子和谐观中一些智慧深邃的思想主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8.
"知足"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结合《老子》相关文本、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可以看出,老子提倡的"知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等上层人士而言。老子提倡"知足",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想状态,实践自己"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可持续发展观与中国已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息息相关.两千多年前,中国哲人老子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就已在思考获取它们的条件了,并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理性的实践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永久和谐.  相似文献   

10.
《老子》五千言自始至终围绕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管理者即侯王究竟应如何行事才能既有效地、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又能使国家乃至天下和谐有序。为此,《老子》提出了一整套极具特色的侯王之道,其学说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且久远的影响,即使在当前也不失其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在中外思想史上,《老子》堪称第一部首脑论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