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治理中的利益整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治理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利益主体之间不断冲突、相互协商的过程。城市的三类组织形态,城市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组织体系内部各个主体之间的明确定位和有效的利益协调与整合。要实现良好治理,三类组织形态应该在地位平等基础上结成伙伴关系进行有效的利益整合。在更深层面上,城市治理中的利益整合必须依赖城市治理中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是促进美国社会自我治理和变革发展的民情要素。诚然,美国社会的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国情背景,并且其法治、公共精神处在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法治、公共精神有着本质区别。然而,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法治、公共精神的作用与意义已得到验证,法治、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其自身规律,其中的先进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治理中,面临着政府体制机制缺陷、缺乏有效监督、环保意识弱化、激励结构不合理的治理困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鉴于此,为了提升生态治理成效,应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治理优化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政府协同生态治理体系,消解公众生态参与难题,坚持生态良性发展理念,协调生态与经济承辅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建立所谓的企业型政府 ,而企业型政府的建立和实现 ,是需要一群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文章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分析 ,提出了公共企业家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行为特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以“决策和执行分开,执行专门化”为整体思路,旨在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而创设的法定机构,是行政体制改革在超常规深化中的积极探索。我国许多地方基层政府在面临各种改革难题,立足自身寻求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改革与法治、职能与编制关系中,做出了设立法定机构的改革探索。如何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将这一借鉴性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体系中创新出应有的制度成果和治理效能,关键是处理好实践中存在的宏观决策与微观执行、自主行动与政府控制、公共精神与市场精神之间的矛盾冲突,避免法定机构职权与属性相偏离、行政化而非市场化运行、公共价值与市场价值低度耦合。应当从理念上对法定机构的属性、职能和运作方式进行再认识,并在实践中通过提供立法供给、完善权责清单以及加强内外监督等制度改进,为法定机构充分发挥既定作用创制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使其成为政府现代治理体系中积极有为的基层机构。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实质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公共治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协调与整合,即协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整合二者共同的优势资源.统一战线具有沟通协调、凝心聚力的功能.社会统战工作应抓住“大团结大联合”这一主题,充分发挥重要法宝的作用,在公共治理中凸显协调与整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钱坤 《长白学刊》2021,(3):137-142
空间是理解城市诸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城市治理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空间转向"愈加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逐渐进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以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内涵式治理"新阶段。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社区营造事实上是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生活逻辑主导,通过社区公共空间再造、公共交往再造、居民参与方式再造、社区治理模式再造等实现整个社区再造的一种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所体现的治理逻辑在于,通过社区空间的重构,破解以空间为基底而衍生的众多社区治理问题,实现社区的再造以及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8.
社区的安全稳定与井然有序是实现城市基层社会善治的根本保障。"社区精神"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对当地社区公共生活的共性认知,对缓解社区治理场域中的矛盾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要,带动城市基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下,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效培育社区精神的着力点在于:理论探析社区精神及其培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现实考察社区精神培育的发展脉络、典型经验与现实困境;全面探寻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培育社区精神的长效路径,最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扭曲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重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合关系,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在有限、有效、服务型政府模式下,重新定位政府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梅  石绍成 《前沿》2010,(7):131-135
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并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民主治理,以推动乡村公共精神由内生自发向制度建构延伸、由宗法伦理向契约精神转型、并从熟人社会走人公众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的内涵与理念,论述了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契约精神的文明成果对我国政府树立正确、科学的行政价值观与实现政府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共精神孕育于现代公共生活之中、以公共性为基本价值信念和伦理诉求,其"公共性"的核心在于关注公共利益,追求公共价值,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精神能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来看,我国社会公共精神仍然比较缺乏;从个人、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来看,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面临系列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亟需公共精神的关照,加强公共精神教育、扩大公共参与、拓展公共领域和完善法治体系是当前我们培育公共精神的现实途径和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3.
对治理理论的三种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兴起以来,中国学术界将它与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在引介和研究过程中,对治理理论存在某些误读或误解。其一,因治理过程的动态模糊性而影响了对治理理念明确性的把握,混淆了治理与传统政府管理和新公共管理的界线。其二,把治理理论自组织的合作网络与协同合作关系误解为多主体的简单参与。其三,把"元治理"中政府作为供给治理规则与协调者的角色误读为国家与政府集权的重新回归。治理理论在中国存在适用的土壤,它具有能解决传统政府管理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优势,在引介、再造和本土化运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国情探讨适合本国实践的治理形式,但不能偏离治理的基本精神与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治理体系包含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城市治理理念应当符合现代化潮流,如公共治理和善治理念;治理组织架构应当科学有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治理成本应当相对较低,但效能比较高。城市治理能力是城市政府统筹各个领域的治理主体,使之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水平与质  相似文献   

15.
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公共管理存在着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公共管理内在的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等特质,决定了必须超越政府本位理念,树立社会本位理念。在政府管理中,应渗透“人本、责任、服务”与“参与、互动、合作”的精神,推动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形成完整的公共管理观。  相似文献   

16.
浅析政府公信力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莲  梁艳菊  郭喜 《前沿》2007,(6):140-141
近年来公共危机时有发生,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政府在危机治理中,需要在行政理念、公共政策运作机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政府法制建设与管理、政府组织与运作、国际沟通与协调机制等方面积极转变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由传统发展思维、理念向新的发展思维、理念转变由着眼于污染治理向调整城市发展中的关系协调转变由政府包揽投资经营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规范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该说 ,“入世”促使我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的新阶段 ,市场制度的普遍性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的行为模式。这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 ,规范政府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以顺应“入世”后的环境置换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努力获取“入世”的正效应。科学的政府管理方式 ,必须建构于新型的政府行为理念和政府行为方式之上。具体而言 ,首先要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 ,政府应该承当为本国或本地市场和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其次要由以往的直接控制、直接经营转变为以间接调控…  相似文献   

19.
李宜强 《理论月刊》2012,(7):138-142
传统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过于强调政府的作用。实践证明,完全依靠政府管理区域公共事务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政府必须把一部分权力分离出去,还权于社会,而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应当是承担这些职能的社会组织。因此,引入以"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为特征的治理就成为了必然。在法国,治理是政府与公民社会相互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它践行"竞争-合作主义",不是一般民主机制中包含的以政府主导、对社会多样性成分的吸纳,而是平行的、各以主体身份存在的磋商与对话模式。从法国的实践经验看,治理要得以真正建立,必须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三个层面上形成合作,实行多层面的协调互动。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精神作为多种品质的精神共同体和价值体,在传承民族精神与升华时代精神中构建着自己的特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刻理解和把握公务员精神具体内涵,积极探索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其职业意识觉醒、升华其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