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智远 《创造》2010,(2):80-83
在寂寞中锤炼 熟悉陈天桥的人都知道,他的心态之平和远远超过他的年龄,这是他经历了远远超过同龄人的大风大浪而磨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远逝的雷声     
吴冠中先生走了,他走得很寂寞。尽管媒体的反应相当强烈,悼念的文章也会铺天盖地。但社会的关注终归有限,公众的热情也终将消退。何况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关注的多少并不是问题。不被理解,才是最大的寂寞。因此,冠中先生将默默远去,连同他的“雷声”。  相似文献   

3.
保姆,是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职业。通常,他们服务的对象也都是一些特殊的人群——婴幼儿、老弱病残。她们中有不少人来自农村,也有自己的家庭,但因外出打工而舍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人说,保姆的工作不难找,难的是那份辛酸和寂寞,他们只能把对亲人的思恋和牵挂放在心里。  相似文献   

4.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5.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6.
谁在孤独     
好像,孤独是一种寂寞,是来自于寂寞的决绝和祈盼。或者渴望繁闹,因得不到繁闹,而感到寂寞,进而成了孤独。或者,因为寂寞的深入,便拒绝繁闹的到来,索性让孤独成为精神的伴侣。我总以为,寂寞是一张因写满了唐诗宋词而四处飘零的纸,而孤独是一根指头在那纸上的用力一捅。换一个说法,寂寞是收完庄稼之后在荒野上四处飘零的一股风,而孤独是那风中摇摆不定的一棵独自立着的树。还可以说,寂寞是仅有的一只蚂蚁爬上高树对世界的守望,而孤独是因为守望的疲累而从高树开始的一道跌落。无论如何,孤独生于寂寞,寂寞孕育着孤独。孤独不是…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日益追求幸福生活的今天,有人甘愿过上寂寞的原始生活,他们,就是上海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守山人。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他像服装行业的将军.然而他更像是一名无畏的战士:有人说他是商场的硬汉.然而他更像一位和蔼的兄长.有人说他是企业家,然而他更是一个慈善家:有人说他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然而他更善于创造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20 清新隽永意韵酣浓———朱朴存画意评述刘墨世纪对于中国文化来说 ,是个有着太多悲哀与碰撞的悲欣交集的时代。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天天的流失 ,面对着传统中国画一天天的改变 ,深深热爱传统文化的我总是在面对深具传统意蕴的美时不能不惺惺而惜。当朱朴存先生将他的作品展示给我看的时候 ,我真的惊异于他的绘画意境之高远以及设色之精工 ,原来竟非时人所及。我更慨叹他深居简出 ,少为人知 ,不能将他的艺术理念以及精湛技艺传与时人。艺术虽然是寂寞之道 ,但朱朴存先生也过于寂寞了 ,寂寞得让人心酸。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 ,而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发明了网络这个东西人们的 想像使开始在一种全新的空间中驰骋,网上的生活是全新的,然而初创时期的新奇很快便退却。自由、平等、共享这些网络的特征在悠闲自在的平台间仍然寂寞。是的寂寞自由得寂寞。网络开辟的空间在没有给人以归属感之前它的确魅力是如此的短暂网络要发展必然还要贴近人心和人性。难以排遣的寂寞情怀促成了社区理念的形成。虚拟社区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 很难说清第一个虚拟社区的出台是在什么时候也许是在网易推出了“虚拟社区”之后这个名词才在国内流行起来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虚拟社区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好的网…  相似文献   

11.
西贝 《文明大观》2001,(10):6-7
一个英国大学生.自费到中国。每天交着食宿费.捡起了垃圾,开始,周围的人们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神经病……但最终,人们认可了他,并把他作为一面“环保的镜子”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延续30余年的人间真情故事。“文革”中,一名23岁的警卫班长奉命去监护一名特殊病人,监护中,他被病人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铮铮铁骨所感动,对病人给予了特殊照顾,当有人对病人下毒手时,他不顾一切奋力抢救,使其虎口余生,他退伍回乡后当了一名挑砖工,而他“监护”的病人复出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老将军日夜思念警卫班长,终于如愿以偿,在深切怀念老将军的日子里,他生动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故土     
梦中每走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对故乡的思念是一个身处异地的老者。晚年最为重要的事,也是最美好的情感。不能实现的事,说一说,想一想,总也能慰藉那颗寂寞的心。在他的概念里,老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一个埋葬亲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你的故土。于是,我理解了为何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守着一片贫瘠的土地不肯离开的原因了。这是他的家,他的根。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这块土地的土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灏一千年前发出的那一声感叹。被远走的人们反复咀嚼着,越咂越有味。这是一个离开故土的人。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赖先发生 《中国保安》2014,(16):129-131
在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有这样一位大队长,有人说他威严,令队员们自觉遵纪守法;有人说他和善,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温暖;有人说他是铁打身,从不知疲倦;有人说他是“智多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就是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交通协警大队大队长万兰清。在21年的保安生涯中,万兰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但是,他在管理保安队伍、确保客户单位安全、维护保安荣誉中却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充沛的精力、超强的能力和厚重的亲和力,得到了公司领导与客户单位的高度信任和赞扬,以及保安员们的敬佩。多年来,他先后5次被评为福建省、厦门市“优秀保安员”。  相似文献   

15.
宗族王国大写真中府河这是一个看似无形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庞大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有人做着皇帝梦,有人做着金钱梦,有人做着桃花梦……其间演绎的林林总总始终和愚昧、落后、野蛮联姻。一南北大串联耿明南坐在驶往新干的大客车里。他此行是受父辈之命,从山西赴江西寻宗...  相似文献   

16.
胡玥 《人民公安》2011,(13):23-28
最令记者内心震撼的是,当王会伟向记者告别的时候,他低着头,哽咽着说,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人了。他走之后,我很寂寞……  相似文献   

17.
统战感梧     
有人说:“统战工作,清苦而寂寞。”有人说:“统战工作,充实而快乐。”通过与统战工作近一年的亲密接触,我要说:“统战工作,光荣而神圣。”一路走来,但觉统战路上,精彩纷呈,处处有惊喜,时时有感悟……  相似文献   

18.
卫毅 《中国减灾》2011,(16):4-6
冯翔身上有他自己独有的孤独与寂寞,也有灾区基层干部共有的经历和压力。在大地震中面对了生死和经历了生死之后,冯翔之死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灾区干部的内心,也让我们看到灾区一个普通人的挣扎。  相似文献   

19.
瓦伦达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美国有个名人叫瓦伦达,是一个高空钢索表演者,表演一直很出色,几乎没有出过差错。有一次,他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有很多政要到场,并有电视台现场转播,然而他却发挥失常,从高空坠落而亡。事后有人采访瓦伦达的夫人,她说,“每次走钢索时,他都只专注于脚下,从不想其他。  相似文献   

20.
如果在美国出现一个企业高管被发现学历有问题,或者他主动辞职下台,或者股东大会罢免他,不会有人替他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