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第三人的范围是第三人制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既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又包括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不同,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宪政核心价值在于限制公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以宪法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安排上试图贯彻臻于美好的理念,但实际却面临诸多困境,譬如私有财产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与国家公权力的冲突,民主与效率的冲突等。在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权威之间关系上,囿于两难选择及功利主义伦理基础,使宪政走入困境,并最终背离自由主义宪政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罗忻昕  郭祺 《法制博览》2024,(4):138-140
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的研究领域,相关受案范围、审理程序规定均不明确,以至于未成年人保护行政公益诉讼相关的诉讼和审理均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引,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利。本文拟从建立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该制度目前面临的困扰,探索该项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探索从加强立法、受案范围、原告主体资格、前置程序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构建,最终实现司法与执法之间的监督和配合,合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各方权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生态视域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政党的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个制度关系问题;执政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实质上是个制度建设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从变革体制关系入手,根据宪政与法治原则,通过分权等生态化制度安排,重整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和党党关系,使过于集中的权力分散开来,实现诸权力体系的相互牵制和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司法审查制度是实现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政府采购司法审查制度存在受案范围小、起诉主体范围受限制等缺陷,本文在于通过对国外政府采购司法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来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司法审查制度,进一步健全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载舟 《法制博览》2013,(7):221-222
行政补偿争议的司法救济途径不明,法律应当把行政补偿争议明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调解作为解决行政补偿纠纷的有效方式并未在行政补偿诉讼中明确规定。行政补偿诉讼的审理过程涉及合法性争议与合理性争议。对于行政补偿行为的合理性争议,在审理过程中应适用调解,并应注意调解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点,分析民进党历年来的两岸政策是否发生变化。从两岸党纲的传统可见到民进党对"台独"的坚持。虽然为了2016年选举,提及"九二会谈"与"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但制度变迁内容并未接受"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接受"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不分裂国家精神,甚至还想让"九二共识"的制度变迁。因此两岸关系面临改变和平发展现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是一项被广泛应用重要法律制度,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司法机关应受到行政行为不法侵害或不利影响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请求,来审查本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正当、对相对人违法行政行为而导致财产、生命安全及精神损失进行补救及其撤销违法不当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制度。本文是从对影响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深度的因素、深度审查的必要性,以及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深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剖析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来衡量其深度。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世界的历史文化中,法律的发展总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不仅仅在法律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更是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为其打上了其深深的烙印。而由基督教产生的教会法,同罗马法、日耳曼法并称为欧洲中世界三大法律制度,在整个世界的法律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法律观点上,教会法为"法律至上"理念奠定了基础;在法律制度上,其宪政制度、刑事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诉讼制度都能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教会法的影子。本文从教会法的产生开始讲起,通过叙述教会法的发展历程与教会法的特点来凸显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上各方面的深刻影响。另外,在西方普遍流行并被各国家争相效仿的宪政制度上,本文以宪政的几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阐述了教会法孕育"法治"的观点以及形成宪政雏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和私德不修、广受贿赂相比,破坏一种公平的制度是更大的腐败。在现代国家,宪政体制下最基本、整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公平保障是选举制度和司法制度,而在明朝,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最起码的公平是科举。无论是勋戚子弟,还是寒门秀士,在科考面前基本上是机会均等,如果这个制度的公平性受到了损害,政府的信用可能将受到最大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