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14,(4):47-48
<正>全国妇联"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在京举行。由全国妇联权益部、中国妇女杂志社、全国妇联法律帮助中心、北京市妇联联合主办的2014年"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在石景山鲁谷社区隆重举行。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出席并讲话。她指出,女性在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妇女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妇女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还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平安与幸福,甚至可以带动全社会  相似文献   

2.
新生活运动中,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法令和措施,触及到女性的着装、婚姻家庭、职业、社交等基本生活层面,国民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力量"塑造"和规范女性。另外,国民政府建立了一些妇女团体,组织动员更多的女性参与到新生活运动中。本文通过对新生活运动的探讨,发现国民政府对妇女的政策具有双重角色定位的特点:既维护女性的传统角色,注重女性的家庭责任,又鼓励妇女提高自身的智识,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事业,担当"国民"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一、妇女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妇女发展是指通过多层次女性个体发展而实现的群体发展,包括妇女自身素质能力的增强,社会参与程序和作用发挥的程度,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领域的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保障我国妇女公平就业政策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理论月刊》2003,(11):76-78
妇女就业是妇女参加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妇女获得就业权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当前我国社会中大量存在对妇女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阻碍了女性的公平就业。作为公共领域的主导,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选择向女性就业倾斜的政策,为妇女公平就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事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始新的伟大进军。 妇女发展作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为促进妇女发展与进步达成了多项协议,将妇女问题与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消除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妇女产生的不利影响正逐步纳入各国政府的重要议程。我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1995年制定和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以下简称’95《纲要》是我国妇女…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5月21-23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宋秀岩主持开幕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甄砚作会议总结,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主持闭幕式。陈至立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的讲话精神,正确理解新时期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妇女的解放、妇女的经济独立和妇女的发展及性别平等是家庭和谐的基点,要大力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倡导男女两性共同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平等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逗点 《台声》2003,(2):30-32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改变的,而女性读物的创作与出版也随之繁荣兴旺。在去年底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形象研讨会”上,与会的海峡两岸学者围绕关于当代女性读物的创作与出版、时代对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地位的影响、新时期女性婚恋观的变化等主题进行了研讨。(一)由于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地社会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所以妇女地位的变化过程各有各的特点。大陆学者牛素琴认为:祖国大陆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妇女一直被誉为半边天。在社会上不分工种、不分行业,不分性别,与男性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8.
鲍迎然 《前沿》2023,(1):122-12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模式变革已势在必行。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关键在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二者有效结合。居家社区养老中的家庭地位不容忽视,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优势,将支持、促进家庭发展作为目标,强化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责任与功能,在明确家庭成员承担养老责任的同时,给予家庭积极有效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开放及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的责任越来越多,很多女性忽略了女德的学习和自身的德行修养,这给家庭乃至社会和谐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2010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最近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相对于新世纪前两个妇女纲要,纲要新增妇女与家庭建设的章节内容。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不同场合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具体可行的目标和措施支持广大妇女实现人生出彩和人生价值,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妇女,尤其是鼓励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秀琼 《创造》2003,(3):36-37
随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下岗女职工越来越多,城镇女性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查了解掌握城镇女性的就业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大批女性实现就业,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城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维护家庭、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笔者以五华、盘龙两城区为重点,就昆明市城镇女性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一、昆明市城镇女性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03,(11):34-37
谈及社会参与中种种性别差异时,人们往往归咎于女性素质偏低。然而当我们从人力资本角度来剖析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时却发现,个人、家庭与社会在教育第二次投资上的性别偏好对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差异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女性参政意识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女性参政不仅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所谓女性参政意识,是指妇女对待政治活动的思想倾向和基本态度,包括对待政治事务的关心程度,对自我政治成长与发展的明确目标,对步入政界、登上政坛的愿望和抱负,对男女两性在从政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评价等。妇女的参政意识,作为评论妇女政治觉悟进步的观念形态,对妇女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一向重视妇女参政,始终将推动妇女参政作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宪法和法律对妇女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客家女性有其特殊之处,她们的思想形态如婚恋、家庭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崇高的一面.客家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较好地反映了她们的思想观念,深刻映射出客家地区的女性文化心理,以及客家民系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道德伦理风俗背后的深层构成.从这种视角出发,可以解读客家妇女社会的复杂关系及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妇女不再整天围着锅台、孩子、丈夫转,她们在社会上有了新的活动空间,被誉为中国的半边天。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作为“五四”运动组成部分的中国知识女性,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特别是经历了十年改革开放的磨练,他们的婚姻状况、家庭形式、家庭关系以及家庭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与非知识女性相比具有哪些特征,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年代。新中国的建立,对妇女来说,不仅仅意味着百年战乱与灾荒的结束,更意味着两千年封建制度压迫的终结。废除妓院、禁止缠足、颁布新婚姻法、实行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获得了与男子在法律上平等的权利。然而旧中国仅仅有60万妇女就业,大多数女性没有文化没有劳动技能,两千年封建家庭的管束方式,使女性面对新形势难以适应。但是,要冲破传统的社会分工,还要通过女性主动参与,参加社会生产。在那个白纸上尽情挥洒笔墨的时代,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女性领导干部在政治管理和决策领域处于结构性弱势。文章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进行事件史分析发现,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两性干部精英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且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随着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女性干部精英地位获得对家庭背景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反映了女性精英阶层再生产有扩大和固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领导特质、性别平等观念和成就期望等个人心理因素对精英地位获得的作用日益显著,表明政治领域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正在解放,将有助于女性干部的进一步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广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妇女问题。有人认为是由于妇女整体素质与男性相比偏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相适应造成的。 那么,妇女素质是否真的低?低在哪儿?造成女性素质偏底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澄清,提高妇女素质就很难落到实处,中国妇女“八大”提出的“女性素质工程”的实施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本文试以社会性别视角对此加以分析。 社会性别不同于人的生理性别,是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即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男女有别的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女性人力资源质量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论证妇女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出发,在我国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妇女的继续教育,是促进女性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各种社会组织活力激发,社会基本细胞——家庭也发生巨大变化,变化的成果体现为社会新生代的国民素质水平。家庭、儿童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国家的改革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家庭的支撑,而家庭质量的提升、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又离不开变革的社会背景。家庭在教育、健康、卫生、养老、助残和各类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分担国家、民族在改革进步中的代价和责任。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家庭教育和相关社会支持体系,制定以儿童为本,以家庭核心需求和功能为本的社会政策将有益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