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 ;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修志历来有“众手成志”之说。众手成志之“众手”,各有所指,各有所用,侧重不同。一是领导“推手”:重视修志工作,人力物力支持;二是供稿人“托手”:提供资料翔实,打好坚实基础;三是专家“拉手”:出谋划策,解疑释惑;四是编辑“抓手”:分工负责,各把一路;五是主编“控手”:谋篇布局,总体把握。“众手成志”,只有众手都出力,并且形成合力,发挥集体智慧,才能成就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相似文献   

3.
人说:“人情闼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迭即文章。”说的都是做人的智慧。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的人和事多了,对于一些所谓的人间冷暖,看得称不上透彻。大抵也还算看得明白。比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问题,所见所得多了。对两千多年前孟子的那句“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话。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编辑专家化与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专家”、“学者”三个概念的层次不同:“编辑”处于职业层面上,“专家”处于专业层面上,“学者”处于文化层面上。“编辑专家化”与“编辑学者化”的含义和目标不同:“编辑专家化”追求知识和能力,“编辑学者化”追求真理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庄子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其寓言批判社会政治的地方甚多,在两个方面影响尤其深远:其一是指出“人为”之治使人类出现有违自然的异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警示;其二是对士人的人生道路作有别于修、齐、治、平的指向——“无为”于政治,“游心”于大道,超然世俗享受天赋的智慧生命。即使是对当代人也不无教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智慧是什么     
哲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问。在西文中,“哲学”一词是由两个词根组成的,即“爱”和“智慧”。中文将之译为“哲学”,也取“哲”这个字的“聪明”、“智慧”的含义。可见,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千百年来,许多人皓首穷经、不辞劳苦地研究哲学。就是希冀哲学给人们带来聪明和智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智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叶上雄主编的《教育学》第136页)而智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  相似文献   

7.
雷健坤 《理论前沿》2002,(20):20-21
魏晋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充分觉醒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学与传统人学相比,实现了三方面的转变,即:由“德行人”向“智慧人”的转变;由“名教中人”向“性情中人”的转变;由“道德圣人”向“逍遥圣人”的转变。这三方面的转变突出了人性中的才智、情感要素,强调了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因此,在整个中国人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忽略韧性诉求成为过往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性缺失。在全球性复合型风险日益迫近的时代背景下,韧性建设和韧性治理才是城市和社区的核心面向和根本诉求,而“智慧”则是其中最基础构件和最本质内涵;未来社区,无疑就是韧性—智慧社区。韧性—智慧社区在时间维度上“平战结合”,在空间维度上“软硬交互”,具有自我感知、预防和独立应对的特质,是韧性和智慧的深度融合,可谓社区治理现代化新标杆。实践中可以从四方面发力:人机融通,推进智慧化善治;网格化网络化统筹,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平战”转换,强化全周期管理思维;城市—社区协同,形成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     
黄克剑,哲学家,我国中国哲学、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入文学研究所所长、《问道》辑刊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哲学与美学。学术专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韵——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眺望虚灵的真实》、《由“命”而“道”》,译有《政治家》等。主编《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代表性者如:《“悲”从何来?——中西悲剧人文审美意趣之比较》、《从“命运”到“境界”》、《康德哲学辨正》、《现象学旨趣辨略》、《审美自觉与审美形式》、《“审美观念”辨微》、《孔子之生命情调与儒家立教之原始》、《(周易)经传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先秦名家琦辞辨微》、《由“命”而“道”》、《价值形而上学引论》等。 《两难中的抉择》一书后记有谓:“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入凭借聪明,有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政治家》译序中亦有谓:“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之光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这些说法,当可视为其人治学之心迹的吐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智慧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智慧党建”互联互通不深、资源统筹不够、大数据研判分析不足等问题,“智慧党建”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发挥受到严重制约。胜利油田着眼解决基层党建难题,深入分析推进“智慧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智慧党建”建设的五大基本要求,在实践应用中探索形成了建设“智慧党建”的有效措施,有力推进了党建智慧化提速提质提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任人唯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选贤任能的智慧。任人唯贤的思想理念来源于以人为本的中华人文精神和为政以德的传统政治智慧。在传统的政治文化视域下,其内涵主要体现为三大部分:“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举直错枉”的社会效应、“识贤用贤”的方法策略。任人唯贤不仅是中华传统政治智慧的典范,对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考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坚持政治标准,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的干部考察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概括为三维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形而上的大智慧来把握世界,是一种更高级的大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性科学,是一种实践基础上能动的智慧性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科学信仰,是一种更具崇高性的哲学信仰。哲学作为大智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哲学作为普遍性科学,追求世界普遍真理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辩证过程,故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依赖于“是”,还要依靠于“信”。在根本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奠基于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之上的“智慧、科学、信仰”三维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普遍性科学和崇高信仰的高度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一言知贤愚”,即听一个人说一句话便知其智慧和才识。对领导干部来说,说话的水准反映他头脑的水准,尤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领导干部如何通过高超娴熟的讲话艺术,正确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做好教育群众、宣传群众、说服群众的工作,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实现和谐治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也充分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集体的高度政治智慧。开始,有人认勾《决定》对民众极大期待的“反腐败”、“反垄断”、“政治改革”、“国退民进”、“贫富差别”等问题,缺少正面直书的尖锐提法,但仔细读来慢慢体会,《决定》绵里藏针,柔中;寓刚,充满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援之缘人,我立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清晨,援之缘支教协会暑期社会实践队举行誓师大会。广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北……队员们将赶赴6省7地,因为很多孩子正等待他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以下的三种形态:自由的智慧、科学的知识和存在的方式。这也是“哲学”为“人”“开显”出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有哲学的历史发展根据,因而也是哲学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哲学从古代希腊开始,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特征:哲学为一种自由的智慧,为自由的学问。哲学的历史乃是自由深化和学术完善的过程。哲学进一步的发展,使哲学在深层次上成为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学问,理解这段哲学的历史,不妨重新探讨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出的“实践理性”对“理论理性”具有优越性这一思想,从实践理性的自由意志进入实际生活,不失为理解上个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把握城市发展规律,针对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此,武汉长江新区要以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为基本哲学理念,建立起牢固的思想体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要对交通设计、人民交通、安全交通、绿色交通、宁静交通、协调交通、精致交通、数字交通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保障措施,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及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被认为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剂良药”,然而,当下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却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基于对s省a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追踪观察,试图解释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有投入增长无实质治理绩效提升”的重建轻效现象。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中内卷化风险的形成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行动主体在既有的规章制度、政策设计与结构安排下互动博弈的结果,具体表征为目标替代、资源竞争、路径依赖与功能锁定四个维度。透析其背后的深层机理,不难发现,建设价值的偏离、“智慧锦标赛”的惯性、市场遮蔽社会、深层条块分割等才是催生智慧城市建设内卷乱象的根本原因。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批判性反思有助于真正理解其本质内涵与实践逻辑,同时也为更好地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小平同志把人才视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把高素质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提到决定国力强弱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和改革能否成功的战略高度。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是智慧经济,21世纪的经济竞争是智慧的竞争、脑力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和科学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21世纪的战争不再是滚滚浓烟、汹汹烈火,而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已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与量。争人才,拔人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