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历来被视为艺术的高级形式甚至是顶峰形态,古希腊悲剧艺术也因其完美性和典范性而成为一个重大的美学课题.《俄狄浦斯王》被称作"十全十美的悲剧",古往今来皆是人们争相模仿的审美对象.该剧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悲剧的本质及彰显本质的相应形态,其本质主要体现为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形象性,其形态具体呈现为人与自然之融合的自然美、人与生活之和谐的社会美及人性和艺术之统一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武艺文化是一种沉淀积累的文化艺术,文中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舞台戏剧等表现形式对武艺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说明武艺联结的美学特性。武艺多元化发展,不仅多用于传播武学文化和精神,也应用于竞技体育、传统体育和趣味体育的开发。武艺是人类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下对未来向往生活的无限武侠之梦的憧憬,是一种结合与应用武艺之美的眷恋。探究武艺美学有助于总结与把握我国武艺文化的拓展延伸,对现今武艺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而不能只从历史文化角度去探讨武术发展的问题,也不局限于对线条美、流动美、节奏美、意象美、自然美等多维度补充说明,应结合当下环境趋势和艺术表现手法,着重从形式与应用两方面来探讨武艺文化融入民众生活的影响,并诠释武艺联结的美学影响。  相似文献   

3.
培植乡村青年歌手团队,是陆埠镇团委探索团员青年文化生活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乡村青年歌手团队送艺术下基层活动的有益开展,既满足了农村青年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也丰富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同时使青年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韩超 《工会论坛》2009,15(3):159-160
文学与摄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意境与摄影意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意境同源,境意相通,既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又各有侧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5.
崔玲 《工会论坛》2007,13(3):137-137
作为空间艺术的音乐和作为时间艺术的文学及美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与相互依存。好的艺术作品总是与人类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人的思想注入丰盈的营养,无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一个人心理的构成元素,给我们的人生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上说,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经过与自然的不懈斗争,慢慢掌控自然的结果.美学是认识学和伦理学的最高层次,近代美学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结合.而哲学美学是从哲学角度来对美和艺术的探讨,对各种美所应有的共性和理想的研究;哲学美学表达的不只是情感,而且也是高度自觉性的思辨,是人意识其自己存在的最高方式;它不光是涉及让艺术为生活服务,满足人的基本审美需求,更有心灵塑造和人性培育的问题;哲学美学对高校尤其是艺术美术院校起到的积极精神方面的美育作用,应该被收进专业馆藏,引起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精灵的光环下--解读"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要反映社会生活,要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就不应该放弃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包括借助于美丽的女性形象以求达到艺术的形式美。但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在男性话语权利占统治地位的电视媒介中,女性通常是处于被观看的位置。其主要原因是女性在媒体中决策地位与更显著位置上的缺席。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科学的手段,选择正在发生或发现的典型事实进行有说明的图片报道。新闻摄影是一门瞬间的视觉艺术,它能够精确地把稍纵即逝的形象,迅速地固定下来。它从客观现实的事物中摄取影像,以生活里真实的、动态的典型瞬间摄影技巧来反映生活、记录生活,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形象鲜活。  相似文献   

9.
摄影文学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 ,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的产物 ,它综合了摄影和文学两种艺术形式 ,从而将科学美的认知性、对世界的客观反映性 ,与艺术的形象性和主体情感性融为一体 ,形成了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0.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 19世纪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同时也是一个进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都为反对沙俄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同样 ,他在美学领域中对传统的唯心主义美学也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提出的“美就是生活”的著名论断 ,是对截至黑格尔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他的著名学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和其他美学著作中 ,他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应用到了艺术范围 ,表现了革命的唯物主义倾向 ,留下了宝贵的美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论体验式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采访作为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采写形式,很受读者欢迎。它是记者了解生活、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提高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很有好处。紧跟着“三贴近”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将这种采写样式继续很好的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12.
诗人对美的理解,是把他们对美的认识带进生活,带进作品中,几乎走近俄罗斯叶赛宁和中国海子的人都会感到他们的青春、真实、质朴、平凡的美.美是自然,美是大地,诗人在崇尚自然美的同时,认为自然之美的根源来自于生长的大地.从他们的诗中可以感受到自然审美精神和思想,同时也能赏析到自然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3.
曹植一生文采风流,后期诗赋散文均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无论是运用审美眼光去观察生活,开掘生活的美,还是运用形象思维,艺术地表现生活,传达思致;或文学语言的锤炼、诗赋体制的更新,他都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诚为文学新时代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4.
艺术自律和审美现代性从争取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地位开始,最终使得主体以感性的能力通达生存的价值追求和意义体验,但是伴随着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艺术自律最终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危机.现代派艺术自身的危机和后现代文化语境促使了后现代艺术的出现与转型,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则是将艺术的反叛性、生活性和观念性发挥至极致,并且在美学领域与生活相结合,适应了后现代的文化景观,其建构起的主体化自由审美体验也给复杂的中国艺术和美学理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且以全球化普世性的维度影响了中国本土的言说方式,同时也给真诚生活的人们以建构历史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公共行政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艺术角度看,公共行政的确是美的.公共组织及其程序拥有美丽而匹配的形式、设计、经验和语言,正是这种美或潜在的美,吸引了无数的人来从事公共工作.此外,在公共行政高尚而宏伟的目标中、在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和程序中也包含了巨大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梅红 《工会论坛》2011,17(1):170-171
大学生艺术交流中心等个性化设计以浪漫主义、个性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提倡舒畅、自然、高雅、时尚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文化的内涵。个性美体现着设计者的一种审美判断,它要求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利用生动感性形象和情绪化的造型、旋律来表现自己内在的气质。艺术的美需要独特的创造力,而个性美则要体现出这一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艺术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也成了大家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以艺术教育的一个方面——舞蹈艺术为例,来讲明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舞蹈艺术的动律教育与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世俗的观念中 ,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 ,学生缺乏积极主动 ,教师教学一派沉沉之气 ,没有生机和活力。作为思想政治教师 ,要走出这一泥淖 ,必须努力调动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美。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教育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 ,可见情感是追求真理和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宗旨 ,也决定它既是一种理性教学 ,又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 ,表情动作流露出来的美好、高尚、健康的情感 ,…  相似文献   

19.
感受与欣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它不同于艺术研究,也不是艺术资料枯燥的堆砌,它是一种心领神会.绘画、音乐是运用艺术语言时生活的传达,而进入欣赏的境界就意味着现者与作者对生活在传达方面产生了感受的共鸣,因此艺术欣赏的误区在于艺术知识与艺术感受谁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巴洛克艺术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众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营造动感,强调"运动"。无论是建筑中的波形墙面或不断变化喷射形状的喷泉,还是绘画作品中描绘的充满活力、动态夸张的人物,亦或在雕塑、音乐等其他艺术领域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激烈的运动感,充满了"运动"之美。"运动"之美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