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文从公众感知视角,整合了原因属性分析、责任推断等归因过程,构建了公众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责任感知模型;并通过情境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共危机事件后,(1)相对于政府内部归因,外部归因会弱化公众对政府责任的感知;(2)在政府内部归因中,相对于将危机事件归因于政府部门道德缺陷,归因于政府能力不足更有利于弱化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3)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可控性越高,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越强;(4)公众对政府社会责任的感知越强、对政府的认同度越高,则对政府责任的感知越低;(5)受害方共谋关系显著负向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6)危机事件越严重,公众对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责任感知越强。这些发现当有助于促进公共危机和公众感知的理论研究,并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2.
夏如 《法制与社会》2011,(19):119-120
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其背后的推动力系网民对涉及检察工作与检察形象相关网络事件所持有的态度、立场、信念和价值观的演变。因而,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出路,关键是正确研判网民个体和集体心理作用网络舆情的趋势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使检察机关主导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将网络舆情的导向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维护好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3.
政策认同是政策执行的重要基础,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往往更加重要。论文结合陕西省2021年底暴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计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政策认同构建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网络问卷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包括公众满意度、政府信任、感知政府能力在内的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公众对政府负面舆情处理的及时性感知和满意度也会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论文提出应重视日常工作中公众满意度、政府信任和感知政府能力对于危机管理的作用,同时要特别注意提升公众的主观感知,当负面舆情发生时,政府应积极回应并处理。  相似文献   

4.
【问题】官员晋升激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得到充分讨论。那么,官员晋升激励是否也会影响政府回应性呢?【方法】基于2018年北京市172.5万余条12345市民来电大数据和28.1万余条政府回访大数据,从回应时长、联系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四个维度对基层政府回应市民诉求的模式进行多维测量,进而结合街乡镇和区两级主政官员的晋升履历编码数据,进行多组OLS回归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性包括程序性回应和实质性回应两种不同的理想类型。(2)主政官员的晋升激励,譬如年龄、特殊工作经历和晋升路径,均对政府回应性产生显著影响。(3)不同层级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影响程序性回应和实质性回应性的面向和机理存在差异,街乡镇政府更倾向程序性回应而区政府更倾向实质性回应。【贡献】本文拓展了既有研究对政府回应性的“社会中心论”解释,发现主政官员晋升激励在科层制内部同样为政府回应性提供动力,且形成了“上级政府—基层政府—社会”的特殊性三元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郑建君  马璇 《公共行政评论》2021,14(2):135-153,231,232
【问题】政治信任是支撑政治系统运行的重要心理基础,对推进政民良性互动、提升公众的政府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村、社区是公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人们对村社的认同如何转化为对政治系统的信任以及此过程受到何种条件的影响,这将是本研究尝试探究的问题。【方法】论文基于95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的5040份有效数据,将村社认同作为高层级变量,运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和贝叶斯可信区间估计,对所提出的跨层级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村社认同对个体的政治信任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公民参与在二者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个人传统性不仅在村社认同和公民参与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也能进一步调节村社认同与政治信任的间接关系。具体来看,在不同水平的个人传统性下,村社认同差异通过公民参与对政治信任影响的间接效应表现出来。【贡献】论文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揭示了“村社认同→公民参与→政治信任”这一中介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个体传统性变量对上述影响机制作用发挥的边界效应,为理解和分析本土情境下公众的政治信任发生机制提供了可鉴路径,对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治信任和推动基层治理转型的治理实践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参与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检察机关长期处于法律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接触公共事件概率高,陷入舆情危机可能大,探讨如何增强基层检察机关应对媒体、形象公关的能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应从舆论传播特征、媒体策划手段及媒体相关知识等方面,加强对基层检察机关人员的培训,增强媒介素养,以提升其应对舆情危机的能力,树立检察机关公正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凌云 《法商研究》2013,(3):92-100
通过对重大问责事件(案件)和规范文本两个样本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在实践与规范层面的种种面相。应当从问责事由、对象、方式、程序、免责事由以及通过媒体的公众参与来重新构建问责制度,同时需要从理论上突破对行政问责制度的传统理解。行政问责制度产生于我国政府内发的一种自觉,应当成为回应社会诉求的基本方式,应当是公众舆论监督与行政内部追责相结合,以对外回应性的责任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传播思想和进行交流,各种新兴媒体和信息通道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例如博客、播客、论坛、通信软件(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瞬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媒体通道就传遍世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现实里的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舆情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以政府网络为视角,研究政务信息公开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部门改进信息化服务工作,提高公众满意度。本文通过对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进行改进并参考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ECSI),构建了我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满意度模型,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所构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公众视角揭示我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众感知质量和公众感知价值对政务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公众预期对政务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政务信息公开满意度对政府形象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对公众信任有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问题】政策企业家对公共部门创新政策的提出、引进、转换和执行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基层官员在推进政策创新与制度化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激励与约束,其行动策略及结果如何?已有研究对政策企业家类型学分析不足。【方法】本文以温岭参与式预算改革实践为案例,采用文本分析与深入访谈的方法,识别并分析不同类型的政策企业家在政策创制与政策制度化两个环节的特质、策略及创新效果。【发现】不同层次人员存在角色差异:(1)一线政府工作人员可能充当项目冠军角色,创新政策设计,促使政策目标与实际情况结合。他们会借助专业和信息优势,设计方案,多方试点,并借助专家和媒体的力量落地创新。(2)中高层官员更可能充当过程中介的角色。他们会敏锐觉察制度空间,将创新方案与政治过程结合,并利用社会和政治资本,构建内部联盟和推动民众参与,实现创新制度化。【结论】基于中国多层级的政治体系,认为政治层级是区分基层官员企业家的重要依据。不同层级官员在政治权威、行动策略和政策影响等方面有所差异。对基层官员的分类与深入研究有助于细化对中国政策企业家及地方政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是现代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形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合法性、有效性的发挥。而目前中国政府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越位”、“缺位”,“失序”、“失衡”,“低效”、“扰民”,“腐败”、“不负责”等形象危机,已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为此,要建构起现代式的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建贞 《行政与法》2006,(11):119-121
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一直是政府腐败和商业贿赂的一个重要领域,鉴于现行的诉讼机制不能很好地对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追责,为了有效防治政府采购中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及其泛滥,笔者认为宜建立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政府负有重要责任。和谐社会下的政府应该是一个精简、廉洁、透明、高效的政府。我国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当务之急需要做的是:政府职能转变、有限权力原则、积极行使职权、建立公共安全机制、保障弱势群体权利、完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玉 《行政与法》2007,(12):55-57
公共选择理论作为一种政治的经济学,其独特的内容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都是"经济人,"其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政府在干预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着失灵现象,政府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利益集团寻租的影响,而一些官员为了自利也会创租和抽租。  相似文献   

15.
王世涛 《财经法学》2021,(1):86-10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处理应当遵循宪法逻辑,即政府与公民是一种信托关系,只要公民权利的需求仍在,政府就没有破产的理由。因此,地方政府破产只是财政破产但行政不破产。在地方政府破产重整程序中,地方政府提供的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于地方债的债权,因为前者保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权。诉诸民主体制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的发债权进...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成功运作是以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机制,对契约、形式、规则重视的理性主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强有力的政府调控能力为前提条件的。而我国法制不健全、市场体制发展不成熟、第三部门还难以担负起公共服务重任的现实要求我国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建设、服务资源的公平配置、市场化过程的监管和非政府组织自治、自理能力的培育方面发挥积极的功能,建立起企业家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媒下公共治理的危机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公共治理日益显现在大众的视域内。网络传媒的任意性、霸权性和非理性会导致公共治理失序、失范和失真,对我国政府形象和执政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加强网络传媒与公共治理者的互动和交流,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网,规范和引导网络话语,以期更好地化解网络传媒力量日益强大背景下我国公共治理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林野  张一 《行政与法》2007,(4):24-26
政府危机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在危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带来的各种危害,根据危机管理的计划和程序对危机采取的直接对策。由于各种实发事件的出现,处理不好,直接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不仅公众和社会蒙受极大的损失;而且也会使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本文论述了政府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必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朱笑延 《法学家》2022,(1):68-83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舆论诉求与刑法回应已然发展成为一对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甚至存在矛盾冲突的新力量,深度嵌入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治理的复杂格局之中。引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14058条新浪微博相关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分别统计正向、中性、负向情感的高频词,可以数据化呈现社会舆论的具体诉求与刑法回应的实际效果。面对社会舆论对刑法功能的过度期许、对保护理念的极度排斥、对规范设置的明确否定,刑法采用了分散式功能叙说、不能“一放了之”的话语体系置换、年龄整体下调与多重限制并行的回应策略。然而,这一回应策略导致社会舆论对刑法的功能期许不降反升、保护与惩戒的理念认可度更加失衡、限制性规范存在异化风险。刑法应在理解、尊重社会舆论的演化逻辑与核心诉求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功能诉求与治理供给的偏差,以惩戒理念的强调带动保护理念的培植,寻找支持个别下调的正当性基础,探索“舆论诉求—刑法引导—社会互动”的“杜鹃—鸳鸯模式”。  相似文献   

20.
谈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作为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主体的政府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舆论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主要误区,提出了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