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是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不能否认,现行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本身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搞过场、走形式、选举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断凸显,直接影响到基层党内民主乃至人民民主的发展,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因此,要促进基层党内民主健康的发展,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及其改革路径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监督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即将在2006年进行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2004年人大组织法和人大选举法修改后的第一次选举,县乡两级同步进行,情况复杂,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目前选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选举监督机制的缺位是影响我国人大代表的公正选举和民主化功能的正常发挥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并系统阐释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制度成因,将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人大选举制度和代表制度,进而顺利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是有其法理和现实根据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要坚持民主和效能的双重取向,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在完善人大制度民主方面,要从参与性民主、程序性民主和选举性民主三个方面进行。在提高人大制度效能方面,要正确处理人大规模、人大代表、人大机构与人大效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层人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人民参与人大、人大参与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参与治理的角度审视,作为我国的核心民主形态,基层人大主导、参与到基层人大选举、公共决策、权力监督、社会运行各个治理过程中,实现从代议到参与、从管理到治理、从集权到分权的发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培育利益相关人,健全参与机制,推进合作、网络治理,是我国基层人大在民主参与主体、客体、内容、过程和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一个大系统,选举提名制度在这个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的选举法对于候选人的提名主体、代表候选人的产生和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立作出了规定,但是当前的选举提名制度无论在法律文本还是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政治参与危机下选民提名权的虚化;第二,压力型体制下选举执行机构的失范;第三,党委领导下选举提名权的高度集中化。对此,首先应该努力培育选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落实选民提名权;其次,要通过改革选举提名技术,压缩选举执行机构的操作空间;最后,要拓宽提名渠道,打破党委对提名权的垄断。只有充分尊重选民提名权,多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选举提名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提升我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民主绩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指出选举制度是以公平的方式产生决策者的重要途径,选举制度体现了机会平等的原则,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选举制度对各类政策主体具有规范作用.现阶段完善中国选举制度的重点在于体现制度的公正属性和健全基层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7.
人大制度是保障公民选举权利的基本形式和制度载体。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作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最具代表性的考察对象。政治文化是反映政治参与的根本,政治现代化进程是体现政治参与的关键,政治制度化是提高政治参与的保障。应着力从培育公民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组织基础,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体现。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民众民主选举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科学地分析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可以使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区县人大制度创新是完善人大制度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民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区县人大制度创新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说仍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从方向上看,今后一是要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二是要用足选举和罢免权,履行"保证和保障权",促进监督权实质化。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西方启蒙学者提出主权在民的理想,社会主义民主使其成为现实,但在实践中制度供给也出现一些问题。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民主发展道路,尊重和保障人民、党员主体地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改革完善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改革选举制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