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美林  陈锦均 《传承》2022,(2):40-4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体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治理方案。文章从学术界对互嵌式社区的相关研究入手,重点梳理了互嵌式社区的治理模式,总结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取得的成功经验,认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在促进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度,推动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这是深层建构民族团结工作新模式,探索新时代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根本指针。贵阳市观山湖区作为省会城区中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典型样本,以“发展中治理”“治理中发展”的视角,真正实现各民族的“生活嵌入”“情感嵌入”“事业嵌入”、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治理样本。治理主体根据治理辖区的基本特点,因势利导、有序建构,孕育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既“有形”又“无形”,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中内生动力激发提供了“新解”。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移民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重构与延续,既传承了中国血缘与地缘重合的共同体传统,又呈现出时代新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移民村落共同体建设,强化地缘意识,实现了由血缘“多元”走向地缘“一体”。文章选取AH村为研究个案,探究了宁夏易地扶贫搬迁的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民族互嵌结构体系建设是移民乡村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共同体精神培育是移民村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社会建设层面上促成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牢固的基石。论文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以空间的三重辩证思维为分析理路,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探究典型典范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空间实质、空间结构和空间矛盾,从空间历史-空间形态-空间体验的角度探索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提升路径,实现社区空间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邻里之间由于日常接触的便利性,使得各族居民之间形成关系联结成为可能。这也为社区建设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为抓手,协调各民族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创建各族居民之间的利益联结,进而为实现社区各族居民精神领域的交融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0)
民族互嵌是中央解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问题的新政策、新方针。构建民族互嵌式校园环境是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新疆兵团学校应从空间环境、双语教学、互动交流、认同教育等方面构建民族互嵌式校园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更加融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要形成团结、和谐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合理消解民族问题意义重大。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结构,其核心在于通过强化族际间关联度和平等度,推动形成更融洽的民族团结。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共有54个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为此提出贵州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路径以强化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
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视角、新路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新方式、新要求,也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从心理学来看,认知结构、情感体验、需要满足和行为强化是推动互嵌式社会建设的心理基础和影响因素,构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中心理与情感的运行机理。以心理认同作为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精神纽带和观察视域,充分重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民族互嵌中的心理态势,实现各民族在认知结构、认知层次、心理感受、沟通交流、心理干预、行为强化等方面有机结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心理认同和情感建设上予以深度培育,促进互嵌式社会结构以积极、正向的民族情感融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可见,推进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指不属于同一族别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民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居住、谋生、繁衍、  相似文献   

12.
13.
人类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才能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尚有部分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在地理分布、语言文化、职业结构、城镇化进程等多个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疏离和隔阂。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公共治理的政策和措施,消除族际交往障碍,增强各民族共同的利益纽带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少数民族散居城市逐步出现了民族成分复杂和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多的多民族社区.当前,加强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已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以汉族为主体、以多民族社会成员的共同地缘(街道)和密切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多民族社区,社区文化的多元并存是其显著特点.构建以确立求同存异、多元共生的价值理念为前提,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的和谐社区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政府始终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互嵌式社区内,空间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认同基础;关系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纽带;生计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认同保障;文化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认同根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认同是一个文化认同过程,它是强化文化自觉、笃信文化生命力、彰显文化自信的过程。本文通过宁夏银川GX社区的个案研究发现: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有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