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集中彰显了巴西文化精神的内核:多元、混合、包容。这种文化精神的形成源于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变迁:欧洲、非洲、美洲的种族混血从根本上规定了巴西文化艺术及宗教思想的混合性,也潜在地形塑了巴西“兼容并包”和“随性自然”的民族性格。融合,是理解和读懂巴西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2.
赵宁 《群众》2020,(18):65-66
近年来,工业旅游成为国内外的热词和热点。国外一些工业旅游景区,因其独特的工业气质、温情的劳动文化、丰富的行业知识、好看稀罕的景观以及奇思妙想的创新,成为举世闻名和备受欢迎的工业旅游典范。震撼多彩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到过巴西的人,大概都忘不了伊瓜苏。在印第安瓜拉尼语中,伊瓜苏是“大水”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陈碧述 《前沿》2011,(2):151-155
印第安人在世界上绝不是愚昧和落后的象征,以玛雅、阿斯特克和印加人所创造的文明直接塑造着印第安人体育的哲学思想灵魂,它在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更迭和消亡的过程中显示着独特的力量。正如伯恩斯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所说的那样: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这一文化可以同其他任何文化相媲美。印第安文明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及今一脉相承,印第安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谢尔曼·阿莱克西通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对抗表征,不仅颠覆长期以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的殖民话语和刻板表征,而且批判许多其他美国印第安作家沿用和表现的"归家"范式,以及保留地为中心的部落保守主义,表明他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真实形象与身份重构的新视角和立场。阿莱克西进而通过自我表征,真实重构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新型身份——"兼职印第安人"和"现代游牧民",他们能自如往来于两种文化之间,既不单纯受限于印第安部落传统文化的预期,也不一味附庸白人主流文化的强权。小说为我们研究21世纪美国社会的跨文化接触和关系开辟了新视窗。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是联合国文化遗产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西文化部的协助下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国际无形文化遗产专家会议,以此表示对巴西政府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工作的肯定和赞赏。无形文化遗产又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巴西在其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源于本土以及欧洲、非洲等外国的多样文化,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民间传统文化。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识别、登记等工作,但尚不系统,不完整。1997年国家历史和艺术  相似文献   

6.
陈文益  邹惠玲 《前沿》2012,(5):198-200
北美印第安文化是美国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帕瓦仪式由美国印第安人古老传统和典仪发展而来,与印第安土著文化、仪式、典礼、拜祭物和原始宗教密切联系,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印第安文化、传统乃至印第安部族文化身份的巩固,是印第安人的精神寄托。本文通过对帕瓦仪式具体内容和特征的阐述,探讨帕瓦仪式在体现、巩固印第安文化传统以及构建当代印第安文化身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论坛:在很多人眼中,巴西是一个文化多元而复杂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激情似火的狂欢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国家发现遍地的贫民窟。那么,在您眼中,巴西的底色是什么?若昂·勒梅:巴西是一个拥有巨型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以多元的文化和种族而自豪。我们国家拥有大型的城市群落、现代的工业设施,同时也拥有壮美的风景和原始森林。这种文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中非友好关系经历了时间考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合作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从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向正在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非洲人民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帮助。非洲也对中国争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几十年来,中非双方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论坛上就国际和地区重大事务始终相互支持,紧密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本着真诚…  相似文献   

9.
田燕  胡健 《求索》2013,(8):164-166
美国印第安部落的文化是厄德里克作品的主要创作主题,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以创作小说尤为见长。西方文学通常关注于超越原始,而“回归”是印第安文学所注重的,表现为对土地的回归、语言的回归.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聚焦印第安人们的真实生活。这表现出与西方文学完全相反的主题。厄德里克的作品里的人物角色都是贴近生活,是生活中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真实反映。在厄德里克笔下,在生活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大环境下所塑造的人物角色都充满了信念、力量和恢复力。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公正和救赎。  相似文献   

10.
奥运百科     
《台声》2016,(16)
正数字解读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展现巴西特色1——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来到南美大陆,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组建难民代表团参赛。3——南美土著,非洲,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这是巴西文化根源的三个部分,开场部分展示的图案就包含了这三个元素:土著几何图案、非洲花纹和葡萄牙传统瓷砖。5——在蹬着三轮车载着代表团牌子入场的志愿者中,有5名变性模特,以示巴西社会的包容性;每个入场的代表团都有鼓手"五人组"为他们"断后"。  相似文献   

11.
李一鸣 《新东方》2016,(4):71-73
思考日本文化的来源,不能局限于以日本为中心,而应当放到东亚文化当中来考察。日本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力量,逐渐凝集起来,最终形成了日本文化。而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制度、文学艺术等的生成与发展都曾产生过较为深远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非洲有着独特的文化。非洲的民间文学艺术,特别是包括谚语在内的口头文学艺术非常丰富。非洲谚语凝聚着非洲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是非洲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印第安因素和生态思想贯穿于美国文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开始转向这古老而神秘的印第安文化及生态文化,力求为新时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主要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非洲北部国家、大洋洲的若干岛国燃烧。亚洲除印度以外的其他南亚国家和少部分西亚国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国家,整个北美洲和南美洲除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外的其他国家,以及极少数欧洲国家没有发生战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以探讨人及其文化为重的学科,人类学在对非洲的探索中发掘了非洲身份,丰富了学科内涵。鉴于非洲特殊的历史进程,即与西方相较而言工业化生产短缺的"事实",人类学赋予并将非洲置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谱系中,制造了非洲从"部落社会"到"剧场国家"的续集。这是线性时间在政治上的表达,是西方扬弃"他者"的自我再生,更是一个包含着压抑与反弹的纵向投射。现实的发展表明,人类学对非洲的探索,需要形成一种以非洲为中心来看待其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非洲中心论",从而匡正一直以来欧洲中心主义在非洲研究上造成的偏见、执拗,甚至扭曲,以克服人类学理论的自我限制。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岁末,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拉美四国的成功访问,将国人的目光引向了拉丁美洲这块遥远而富饶的大陆。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33个独立国家和12个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不仅以足球闻名于世,而且是发展中国家里面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人均4000美元,高于亚洲、非洲的平均水平。其中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巴西、墨西哥等9个拉美国家已步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说起自然资源,中国人经常自称“地大物博”。其实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不那么丰富,人均拥…  相似文献   

17.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非洲国家首脑会議值此非洲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地深切同情和坚决支持刚果、阿尔及利亚和非洲其他各国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小康》2013,(1):51-53
广州天秀大厦已经形成了一个50个国家以上人群的国际化聚集地,除了非洲人,这里还有中东人、南亚人和南美人。而北侧的城中村,住着数以万计的非洲租客。和所有上班族一样,他们背着公文包坐公交、挤地铁,除了肤色以外,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了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0,(6)
正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文章强调,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全球化、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应通过加强国际对话来建构更加完整、系统的自我认知和主体形象,展现中国在大国崛起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传达独特而感性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形成文明间的互惠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