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和谐社会首先是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其中最关键的又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多重标志。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由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以及弱势群体阶层构成。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建立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高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等,促进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分化,旧的阶层结构在瓦解,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当前,我们正面临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考察这种阶层分化现象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阶层分化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阶层分化的主要趋向是多元化,多元化的阶层结构意味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结果必然是社会…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认为,凡是现代化国家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在中国出现。据了解,这项报告中将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十个: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济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报告同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内部不断调整、分化,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中相互流动.本文从理论到实际,以动态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快速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原因及趋势,指出了由于社会阶层分化而引发的众多社会问题,对于预警公共安全、积极处理转型期阶层矛盾与群体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政治资源是理解和研究现代阶层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逻辑起点,政治资源配置是形塑社会阶层关系的重要机制。政治资源流动是社会阶层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政治资源的争夺是阶层矛盾和阶层冲突的重要原因。从政治资源配置的视角解读社会阶层关系,是社会阶层关系研究的学者应该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阶层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团结和睦;是规避社会风险、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的思路和对策是:努力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在发挥执政党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职业共同体等在协调社会阶层关系中的作用;完善社会阶层关系运行规则和协调机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和谐阶层关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本文从构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出发,深入探讨“阶层关系和谐”的政策建树和实践成效,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深刻变革、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对于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者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阶级阶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采用新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冰涛  杨海军 《前沿》2012,(13):140-141
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许多国家历史经验和科学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最合理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中间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而南昌市现代社会结构还处于中间略大、底部更大的"洋葱头"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实现南昌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就要扩大中间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加快中间阶层崛起。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2008,(1):10-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原来泾渭分明的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分化出不同的阶层,多元化社会雏形显现。亿万农民进城成了"农民工",并被纳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新社会阶层崛起,"老板"、"白领"、"金领"等出现在中国人的词汇中;知识分子像"散了一地的珠子,滚落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去了"。金字塔形、M型、倒丁字形……无论中国目前是何种社会结构,都指向一个问题:社会结构失衡,而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让各个阶层、群体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平等博弈,社会才有可能达致真正的和谐。如果有人问:"你属于哪个阶层?"被问者也许会一时语塞。不过没有关系,阶层也罢,群体也罢,其实都是动态的、过渡的、可变的,种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可讨论可争议的。——题记  相似文献   

12.
尹秋玲 《探索与争鸣》2022,(10):128-137+179
从发展的视角出发,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且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宏观背景下,并不能一味将职业教育视为底层复制工具,相反它可以通过学校再造、就业分层积极推动农二代新阶层的孵化与生产。学校再造是职业教育阶层的孵化机制,它通过职业技能赋予、社会关系重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培育将农二代孵化为产业工人后备军;就业分层产生了职业教育阶层生产结果,以农二代为主的职校生会分化为新型产业工人、现代服务人员、现代职业农民,这新三大阶层将代替传统农民成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底。这表明新时期职业教育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充分的发展意义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积极作用。未来国家应深化职教改革,以发展职业教育为路径,形塑更加稳健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是当代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中间阶层既具有一般社会中间阶层的历史共性,更具有中国独特的发展逻辑,并在经济地位、政治行为、文化品格、阶层意识等方面体现出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发展特征,从而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区别开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工人作为我国产业经济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的社会阶层的结构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2001年对湖南、湖北几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关问卷调查,从国企工人在整个社会中阶层地位自我认同、国企工人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阶层地位自我认同、国企工人在企业内部的阶层地位自我认同三个层次来考察当前社会国有企业工人的阶层地位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15.
胡伯项  吴晓俊 《前沿》2006,(3):163-16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进入新世纪的一个奋斗目标,扩大中间阶层比重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路径选择。在现阶段的中国扩大中间阶层比重有着客观现实性,它对我国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必须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扩大中间阶层比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农民阶层的分化对促进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直面并认真审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阶层分化的情势,积极引导农民阶层朝着良性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阶层分化是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趋势正在和将要重塑当代中国社会模型。阶层分化不仅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在利益格局大调整中的秩序变动。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变动,而且也影响到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应认真思考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执政党建设的关系,采取措施,处理好社会阶层分化中的矛盾。有效地推进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阶层分化的形式看中产阶层的发育和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张顺顺 《前沿》2006,(5):202-205
本文从阶层分化形式的角度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程,并指出从分化型分化到整合型分化的转变是阶层结构现代化和中产阶层发育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从整合型分化的角度提出了中产阶层发育的一般制度条件,指出中国需要改变以往“效率优先,忽视公平”、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社会发展的做法,为中产阶层的发育提供根本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国家“两会”期间,一个陌生的新概念——新的社会阶层(简称新阶层)在各种媒体上频繁亮相,进入公众视野。特别是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五位新阶层代表委员举行“新阶层人士谈社会责任”记者招待会备受关注。它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新阶层在中国社会已经崛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社会阶层”提法获得合理的社会定位和应有的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社会阶层理论来研究秦汉社会消费主体问题,根据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的差等,将秦汉社会消费主体划分为三大阶层:贵族与官僚阶层、庶民地主与工商业主阶层、农民与其他劳动者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