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主持人:在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产能过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产能过剩为何出现?化解产能过剩到底难在哪里?本期,我们特邀五位专家共同探讨产能过剩这一难题。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市场需求减弱主持人:最近产能过剩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请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本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于晓东:从国内看,国内市场需求转弱,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我国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8.2%,总体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去产能"为首要任务。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进一步造成债务重负。为此,我国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和库存,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新常态发展。我国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盲目扩张所致。这正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缺陷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小刚 《前进》2017,(3):51-52
<正>煤炭企业去产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只有在去产能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才能实现科学的去产能,从而解决行业当前面临的众多难题。一、去产能过程中要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煤炭企业去产能的关键是减产,而减产势必会涉及到职工的利益。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全国煤炭行业约有130万职工面临离岗和转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不仅关系到去产能攻坚战的成败,还关系到职  相似文献   

4.
"去产能"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产能牵涉各方利益,不仅要淘汰已经过剩的产能,还需要防止一些正在建设和拟定建设的新增产能的扩张,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涉及淘汰产能企业的转型、资产处置、员工安置、债务债权等问题,政府需做好应对去产能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风险、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去产能"是中国经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必要之举。但是,"去产能"过程中会导致部分生产设施被拆除、废弃,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再加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弊端,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可能进一步放大。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国有资产面临保值增值的严峻任务,必须仔细研究,尽早找到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朱先奇 《前进》2016,(10):17-19
正山西是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行业脱困发展的"主战场"。面对"去产能"这样一道令人头疼、又必须痛下决心去解答的难题,省政协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列为今年首次专题议政会的主题。体现了人民政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特别是短板问题、突出新发展观念落实中的重要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汇聚力量、服务大局、促进改革的履职自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领域的"去产能"行动,首先"去"的是该领域的民间投资。扭转民间投资失速的真正关键是给予民间投资新出路,通过解除管制,打破垄断,让更多的民间投资进入第三产业的更大领域,优化第三产业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如何正确理解"去产能"问题,对延边州今后传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传统产业总量过剩,但必须考虑区域性短缺,客观评价传统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一是目前延边州的钢铁、水泥、石化等产业不仅弥补了州内市场需求,也对周边市场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特别是钢材,对黑龙江市场有着很强的辐射。二是从独特的地理位置看,东北亚,特别是俄罗斯、朝鲜市场,对延边州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江苏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重要关口,必须统筹做好去产能和稳就业,以产业转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退出煤炭产能800万吨,压减钢铁产能1750万吨、水泥产能6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00万重量箱等。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到2020年,完成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  相似文献   

10.
<正>鄂政发[2017]3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一)支持落实去产能。统筹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发挥财政政策引导、激励作用,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脱困发展,加快化解过剩产能。落实煤炭行业去产能财政奖补、职工安置和关闭煤矿价款退还政策,支持煤炭行  相似文献   

11.
正李克强总理最近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我们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必须要做好职业培训、托底保障等工作,不能出现大规模失业潮,更不允许出现"零就业家庭"!去产能不能出现大规模失业潮,体现了民生政府的责任与担当。笔者认为,兜底基本保障之外,还需建立双向激励性补偿机制,以充分调动就业者和雇佣企业的积极性,化解去产能带来的失业。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省委提出,2017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要攻坚克难促改革,聚焦突出难题,凝聚智慧力量,谋划破解良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释放改革红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必须牢牢抓住,抓出成效。要持之以恒去产能。继续突出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压减煤炭产能514万吨、炼铁产能80万吨、水泥  相似文献   

13.
<正>产能过剩、结构恶化历来是最大的损失浪费近年来,宏观经济虽然初步企稳,但在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多个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在进一步显现,高耗能投资不降反升,去产能化迫在眉睫。最新情况显示,进入2013年面临着更大难题,大量"未批先建"的违规项目使产能过剩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在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旧产能淘汰过慢,导致新旧产能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6,(10)
正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早转早主动"的要求,加快推进以去产能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探索百年老矿脱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新路。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积极退出产能减轻负担。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资源枯竭重点煤炭企业之一,徐矿集团把退出落后产能作为保生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一直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掩盖。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改革、转型刻不容缓。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现有的去产能手段以产业政策为主,行政色彩浓厚,其局限性日益凸显。我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供给侧管理和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等手段,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全方位、综合、立体的治理,通过产能化解促进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能过剩由来已久,形成原因复杂。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期,产能过剩也表现出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消化过剩产能,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产业指导政策;消化过剩产能要从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着手,需求端去库存、转化产能,供给侧调结构、创新技术和产品。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10)
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开发区应着力打好战略性转型攻坚战。——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强化版"的产业聚集区。开发区是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在产业发展上要强化"先进"导向,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加快淘汰过剩劣势产能。要借力国企改革推动"去产能",采取引入民间资本、"僵尸企业"混改、兼并重组等方式处置"僵尸企业",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  相似文献   

18.
民生制度改革,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种手段,对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和突破。通过制度优化与制度创新,打破阻碍民生领域效率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藩篱,切实有效提升我国民生领域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此后,中央又推出多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对作为其中重头戏的司法改革作出部署。本轮司法改革涉及六大主题,包含了诸多的具体层面,但其中的司法去行政化、健全司法管理制度、强化司法个体独立、完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等重点问题尤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本轮科技改革的主体架构和主要政策已基本建立,新科技计划体系已初步成型,改革成果得到了科技界基本认可,实现了"五新",即"新的计划体系""新的项目形成机制""新的管理流程""新的制度环境"以及"新的创新氛围"。一、本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这些科技计划项目培养和聚集了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取得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