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文昭 《时事报告》2013,(11):16-16
当下中国的特征,简而言之是大而杂、变而快。静态看,中国是大而杂。中国是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世界上国家有200多个,究竟哪些算大国?西方有的经济学家把人口超过1000万的称为大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称为极大国。而在中国人眼里,这个标准下的所谓大国或极大国,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市规模而已。  相似文献   

2.
物质实力和身份认定是大国定位的主要标准,也是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中国的大国定位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伟业。根据物质实力标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足以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根据身份认定标准,其他者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但将中国崛起误认为是威胁。为此中国自我认定为负责任的大国,并将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外界的认知误解与偏差。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国家形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这一思想内蕴着习近平对当代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理性思考,是指引当代中国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基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2,(4):44-45
徐显明2012年3月11日在《法制日报》上撰文《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认为,中国大国化进程的实现,必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法治化为据。实现法治创新,是中国走向大国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法系的创造性转型则可能是实现中国大国化地位的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持续不懈的努力下,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低收入国家,逐渐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并且实现了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贫,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成就在国际上被称誉为"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  相似文献   

6.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内容,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中国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其基本特征是人民性、整体性、开放性。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形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出了顶层设计,而且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应以此为指导,有步骤地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努力向世人展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切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良好的形象支撑。  相似文献   

7.
潘卫东 《理论月刊》2003,2(1):32-34
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树立大国形象、体现大国风范应坚持的原则,以及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8.
叶小青 《青年论坛》2007,(3):139-141
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兴起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相应贡献的平台。依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当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是多边合作的维护和促进者。与占主导性的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还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当代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外交进入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传播中国文化必须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融汇,思想与思想的互动,让对话双方能够在交流中撷英咀华。文艺工作者应该在内外联动的大好格局和形势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弘扬好中华文化,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从而塑造出文明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保持定力,经济外交成果丰富,首脑外交彰显大国风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开启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9,(3):4-4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升国际地位的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在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国际地位的极大跃升;然而好景不长,开罗会议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下降并最终丧失。本文通过对1941-1945年中国大国地位得而复失历史演变的原因剖析,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所拥有的"大国"资格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地位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地位",中国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傲立于世界舞台,必须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崛起进程中负有特殊的国际责任。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承担大国责任时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要结合世界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大国责任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贡献"软实力"上。承担大国责任不仅要关注世界共同利益,还要关注世界共同价值。加强同西方大国的协调,是中国承担好大国责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人民论坛》2013,(10):248-250
国家形象是其他国家对该国的一个认知,它在历史中不断重建与塑造,其最终目的是要符合国家利益,当代中国大国形象的塑造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笔者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政府在塑造大国形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13)
正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中国要进一步培育主场外交的大国责任,需要处理好器物、制度和理念层次的平衡关系,提高主场外交国际机制的创设能力,增强中国理念的转化能力,构建和完善主场外交视野下中国大国责任的协调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2011,(4):3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关中国大国地位的讨论蔚为风潮。然而,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真正的大国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必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