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及贪污罪、受贿罪死刑、死缓及终身监禁的适用原则等。值得注意的是,《解释》将贿赂犯罪的财物,由货币、物品,扩大为以货币结算的财产性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会员服务、旅游等隐性贪腐层面。贪腐形式多种多样,在反腐法治化的过程中对于数额明确的显性贪腐容易定性处理,但是对于一些隐性贪腐形式,目前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2.
赵艳芳  刘金燕 《人民论坛》2012,(20):194-195
明朝的"重典治国"制度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明朝的"重典治国"的方略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并达到了统治者的目的,但是它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当代对官员贪腐的治理也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但是"重典治国"以威吓的方式达到效果,与现代法治文明不符,不应为现代法治所取。  相似文献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都有具体体现,表明了在审判中应"同案同判",这样才有利于国家法制建设的进行,保证公平,促进人民的法律信仰的形成与成熟。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一些相同类型的个别案件,由于合议庭不同,或审理法院不同,所作出的判决结果却大相径庭,同类型案件不同的当事人拿到不同判决结果的裁判文书时难免会对法院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怀疑。特别作为典型的成文法国家,在中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大量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很明显的体现出了我国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使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受到了侵害,如"浙江嘉兴变相期货大案","云南许霆案"。这种现象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很多人感到司法不公,并且为当事人鸣冤,这使我国司法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通常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题目和正文之间都有带括号的一段非正式条款文字,内容包括法规的通过、修正、公布和施行时间等。目前我国对这段文字还没有统一的名称。虽然有人在有关文章中提到过,但不是很规范。如周旺生的《立法学》一书中用过"法律中的括号"的提法。同时指出:"这里所说的法律中的括号,是指法律名称下方设置的括号。在括号中表明法律通过时间和通过机关、公布时间和公布机关、施行时间等内容"。"括号"是一种标点符号。把这个标点符号同"各部分标题、目录和序言"等名词并例起来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合适的。有人说称"法律声明"为好,但也不太准确。我认为用"法律说明"或"法规说明"较为贴切。"法律说明"或"法规说明"都不是法律或法规的正式内容,但它是公布后的法律或法规的一段说明性文字。既然"法律说明"是法律或法规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这是人性,也是当下中国社会最简明的写照。为利而来并不是错。靠诚实劳作获利服务于社会应予歌颂。不讲诚信、靠钻法律不健全的空子取利则有错,若无良无德地用毒食品谋利则是有罪,当依法治之。贪官贪腐,既为利也为种种私欲,任由他们贪腐下去,国家则可能被他们掏空。对贪腐,需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彻底根除。  相似文献   

6.
小官贪腐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败坏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最终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反腐败在打击"大老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小官贪腐的成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现有的预防小官腐败的制度尚属"牛栏关猫",这使大量小官游离于监督之外。对于"基层腐败、小官贪腐"应当高度重视,下大气力进行治理。唯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假不为耻,行如演戏。3月31日,中纪委以"警示录"为题,再次揭秘落马高官王敏游戏人生的贪腐之路。当地很多干部、群众对他的"落马"都非常吃惊,无法相信。"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王敏如此描述自己鲜不为人知的"两面人生"。曾几何时,官场上"两面人"演出了一幕幕贪腐的双簧戏,欺骗了组织,迷惑了群众,真可谓是"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8.
张锡恩 《人民论坛》2012,(21):40-41
官员的职能权限没有严格的规制,也就是制度不完善或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这种制度环境风险是最大的潜在风险官场潜在风险如何应对《人民论坛》2010年4月(下)推出"特别策划"《当官也高危》,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当官高危"成为媒体热词。当期策划深入探讨了官员面对的显性的权力风险等,实际上,人在官场,除面临显性风险外,更多的是潜在风险。新媒体时代,官场潜在风险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每位官员必须直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应当成为行贿罪的主观要件,这一要件不应废除而应继续保留。在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行贿人谋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规定的利益,或者要求对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这里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应理解为是指为谋取利益所提供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无论从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还是从立法原意或现实需要来看,以行贿手段谋取的所谓"不确定利益"都应当归属于"不正当利益"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零容忍"反腐败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路、监督执纪新格局和反腐倡廉新成效的科学总结,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零容忍"作为反腐理念恪守了"100-1=0"定律,它告诉我们,对腐败宽容放纵1次,就会让99次的惩治效果归于零。"零容忍",贵在"零"字,也难在"零"字。当前,如何真正实现对贪腐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反腐"零容忍"不归"零",值得进一步探讨。一、"零容忍"理念是将反腐推向深入的必然选择(一)"零容忍"理念是廉洁国家和地区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从3月15日到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一汽董事长徐建一、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福建省副省长徐钢相继落马。中央6天打4虎,力度之大,非比寻常。更为关键的是,纵观已经落马的99只大老虎,很多都被坊间认为是"能吏"。比如刘铁男、刘志军。而这6天打的4只老虎,更是"能吏"中的代表人物。贪腐官员中不乏"干臣"、"能吏",这不仅是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官场怪像,其本身也是一道希冀求解的历史性难题。一边是功成名就的履职业绩,一边却是以权谋私的贪腐劣迹,其向社会展示出的"当众是英雄、背后是蛀虫"的"两面人生",不能不让人们重新审视对"能吏"标准的正确定义,也再次佐证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德才  相似文献   

12.
李秀凤 《求索》2012,(1):152-154
农电工"变身份"事件是用人单位违法使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一个缩影。政府"适度容忍"的态度彰显了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实施的困境所在:政府扩大就业目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利益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基于典型劳动关系的立法对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调整稍有不适;基于一重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障体制设置弱于调整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惩处和预防贪腐职务犯罪的法律制度比较丰富,监察制度比较发达,注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严惩官吏"受财枉法"和"监守自盗"的职务犯罪。研究古代贪腐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对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腐败种类繁多,且多隐身于灰色地带或"合法"的外衣之下;腐败主体多元化,腐败窝案较多;贪腐糜烂程度相对有限,社会影响却很恶劣。加强高校廉政建设,需改变现行高校监督、科研、财务及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就业形态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新就业形态的关键不只是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而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的变革。根据劳动关系的"新"和劳动方式的"新",新就业形态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以"去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Ⅰ型)、以"多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Ⅱ型)、以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方式的新型化为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Ⅲ型)。新就业形态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劳动关系的"新"所导致的,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I型新就业形态中的"去雇主化"带来的劳动者法律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23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中纪委公开曝光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其中甘肃省宁县一村支书张向明骗取22万元用于修庙(引自2017年8月28日《安徽文摘周刊》)。2017年1至6月,北京市纪委共查处涉农"三资"管理、惠民惠农资金管理等民生、社会保障领域的"小官贪腐"194人,"小官贪腐"问题严重。8月10日,安徽省纪检监察  相似文献   

17.
张彬 《人民公安》2006,(7):21-23
所谓非典型腐败,是相对于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常表现为“潜规则”,或者叫“陋规”,其实际形态则复杂多样。有着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中国社会,实在是形形色色的“非典型腐败”生成的良好土壤,从古代的“陋规”一直绵延到当代的“红包”,“非典型腐败”非但没有绝迹,反而越来越呈现出各种花色品种。——易中天  相似文献   

18.
法的价值是法律对人的作用、效用、功能或意义,二者通过实践加以结合。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统摄,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为目标,从而去体认并弘扬法律在平等、效率、文明等方面的价值。这对构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时工"是一个在法律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用工形态,如今却存在于多个行业,并引发"临时工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希望能实现用工效益的最大化,在编制严格控制,任务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临时用工"、"劳务派遣"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治民民主"和"民治民主"是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民主的两种民主形态。在思想理念和政治实践中,这两种民主形态对民主的理解不同。"治民民主"把民主理解为"为民作主""替民作主""让民作主"和"由民作主","民治民主"把民主理解为民作主。"治民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官主民主,官主动而民被动,路径自上而下,官员自主性强,法律以治民为重点,治民的工具理性;"民治民主"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民主,民主动而官被动,路径自下而上,制度化,法律以治官(权)为重点,民治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我国正处在"治民民主"向"民治民主"发展转型过程中。但从"治民民主"向"民治民主"发展转型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