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也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让人们共享文明成果、分享社会进步的利益,才能更大的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并为丰富当代文化、建设现代文明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心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领导》2014,(11):6-6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瓦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忽视乡风建设的倾向,重硬件、轻软件,重表面、轻内涵,将乡风文明视为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事情。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建设起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的落后局面。消除愚昧守旧的观念和习俗,消除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更加持久深入。开展农村思想文化教育,促进乡风文明,要注重发挥农村文化群体的作用。让农民自己学习,自我教育,形成农村思想文化自我更新体系,才能实现乡风文明的长久发展。首先,要发挥民间文艺群体作用。农村流传着许多民间手艺,如剪纸…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文明卫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近年来,临沭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入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中,和全县各级各单位、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把临沭县城建设成更加宜居、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美丽城市贡献了人大力量。开展专题询问,绘制创城"作战图"2016年6月,临沭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聚焦城市管理提升工作,助推城市管理提档升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 《前沿》2011,(3):168-170
在全球性气候变暖和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便显得更加重要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要求必须做好对已经受到破坏的部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当前,中国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积极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依靠整个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并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朱仰昊  李靖婷  杨帆 《传承》2011,(22):82-83,88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促进的整体战略架构,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在职能定位和转变上更加倾斜于社会建设,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朱仰昊  李靖婷  杨帆 《传承》2011,(8):82-83,88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促进的整体战略架构,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在职能定位和转变上更加倾斜于社会建设,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危机与压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当公众的目光一次次被政府组织、商业企业遭遇的突发性事件和危机风波所吸引,当艰难求职和频繁跳槽令人疲惫不堪,当各大城市高企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不少人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个更加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个人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曾经感叹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经历过现实的风刀霜剑,原本美好的感情也可能会伤痕累累。如何在困境中处理感情危机,这关系到感情的未来和结局.更需要智慧和情感中的"危机公关"能力。危机公关,原是指企业面临危机的自救措施,它体现出企业的应变能力。在恋情中,如何应对危机和考验,让感情变得更加牢固而非脆弱,更加深厚而非凉薄,这是恋爱和婚姻中的男女都应学习的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10.
杨佩 《协商论坛》2009,(1):32-33
众所周知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对周边沿海城市影响更加严重。河南虽为内陆省份,但一些外向型比较强的企业也受到了冲击,面对已经起航的2009,河南如何才能应对危机、把握机遇,河南怎样才能继续高歌猛进? 让我们倾听委员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5):90-90
丁鸣、周育国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23期撰文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而人类文明则体现在人的存在及其关系中。尽管我们已步人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向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与完善。历史的发展告诫人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人类才能走出现代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类面临危机,不仅仅是资源与环境的危机,更是工业文明的危机。生态文明预示着当代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新文明的时代已经开启。处在新旧文明交汇中心的中国,肩负着生态文明模式创新的时代角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保生 《中国减灾》2012,(17):52-53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深,城市在"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又使人们遭受突发事件等公共危机危害的风险越来越大。公共危机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地域广泛,可谓防不胜防,新入职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防灾减灾与应对公共危机的素质,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演变,人类生产与生活不断扩展,在能源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核能与辐射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然而,核能与辐射技术给人类创造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安全隐患。切尔诺贝利悲剧阴影至今尚未散去,日本福岛又起危机……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核辐射,看似神秘可怕,实则有规律可循。在原子能的时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利用,才能趋利避害,使这把"双刃剑"更加可靠、安全地服务于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正>美丽河南建设的内涵就是,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持续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营造爱护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河南经济的永续发展,让天更蓝、山更秀,让城市更加宜居,让乡村更加秀丽。旅游业是建设美丽河南最有优势、最富潜力的美丽产业,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美丽生活。以旅游业为龙头,将带动培育形成美丽经济。旅游活动是一种传播文明、传播优美文化的美丽事业,是推动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优化美化的美丽工程。  相似文献   

16.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化发展即显得十分重要。原有的法律规范难以有效解决现实问题,这必须有网规这一新的制度文明来支撑。故此,只有通过对网规与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分析比较,同时借鉴欧美国家对网规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才能使网规的定义、性质和价值更加明确,才能使网规存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0,(7):31-31
浙江省绍兴市围绕“让城市更具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这个主题,精心组织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提高了公共文明的常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面对自然与精神的技术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来自社会生态危机,正是有了“文明”,自然生态危机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寻求救治生态危机时恰恰用“文明”作为救治“手段”,表明人们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中。人文精神靠技术理性辨证地发展;技术理性在人文精神中物化、异化,目的、手段及其功利主其要素。自然技术化、社会技术化、人性技术化正是地球人类全面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表现。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乃至国内经济运行都存在很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大背景下,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复杂的环境,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只有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不同的价值预设、分析层次和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观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思路.在当前治理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在对三者进行借鉴反思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重构基础上,塑造新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危机治理理念,在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治理的制度供给,发展并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构建生态危机的全球协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