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发不止的雾霾,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污染公害,由此不断累积的社会焦虑,亦已呈现出从民生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的巨大风险。从“治霾”成为两会焦点。到政府工作报告史无前例地向雾霾宣战,再到各级政府高调推出诸多治理措施,治霾的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新的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污染天气日益严重,受雾霾影响的区域之广,污染程度之重,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此,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的焦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也面临着巨大  相似文献   

3.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4,(10):13-15
2014年的全国两会.雾霾再一次如期而至。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郑重指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总理的话体现政府治理雾霾的坚定决心。回应着社会关切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4,(1)
<正>一、雾霾当道,行人出门戴口罩"雾霾"从以前的书面词汇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每每遭遇雾霾天气,全社会都会紧张起来。政府紧急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机动车限行、污染企业停产,舆论也会痛心疾首,或反思雾霾根源、或呼吁节能减排。然而,当一场风吹散雾霾、一场雨洗涤空气,人们重新迎来蓝天白云之时,曾经的决心和誓言很快就会被抛之脑后,工厂烟囱重新冒起浓烟,城市里的车流依然望不到边,直到新的一轮雾霾天气不期而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  相似文献   

5.
刘威 《中国减灾》2013,(4X):16-17
<正>2013年1月以来,肆虐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雾霾,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应急措施,学术界展开了深入讨论,国外的诸多先进经验也纷纷见诸报端。笔者认为,虽然对于雾霾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仍旧存在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所言,我国解决这个问题比欧美国家难得多,面临的形势也严峻得多。探寻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治霾"之路,而不是照搬外国的经验,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郭双喜 《世纪行》2014,(1):29-29
一、雾霾当道,行人出门戴口罩“雾霾”从以前的书面词汇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每每遭遇雾霾天气,全社会都会紧张起来。政府紧急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机动车限行、污染企业停产,舆论也会痛心疾首,或反思雾霾根源、或呼吁节能减排。然而,当一场风吹散雾霾、一场雨洗涤空气,人们重新迎来蓝天白云之时,曾经的决心和誓言很快就会被抛之脑后,工厂烟囱重新冒起浓烟,城市里的车流依然望不到边,直到新的一轮雾霾天气不期而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叶气候变化绿皮书曳指出袁近50年来袁包括湖北在内的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至100天袁局部地区超过100天,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连续一周,雾霾锁定半个中国,民间集体发牢骚情有可原。牢骚之外,有极少数人抓住机会攻击政府,攻击制度,恨不得全盘否定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部成果。雾霾危害健康,人人厌恶实属正常。但雾霾又系工业化伴生的副产品,与工业化与生俱来。笔者这些年见多了一种情况:一些国人,一边优先享受着工业文明的巨大收益,另一边却借雾霾攻击政府和国家制度,塑造自身替民呐喊的"出头乌"形象,博取网络上廉价的掌声——若说两年前或一年前微博闹哄哄时,如此"博彩"还可玩个屡玩屡爽——放在时下,只  相似文献   

8.
正关注度:6.5活跃度:7.2影响力:6.6综合得分:6.752015年入冬以来,中国多地同时遭遇雾霾,华北大部地区再次成为雾霾重灾区,京津冀等多地纷纷拉响警报。因为空气质量的变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敏感度越来越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如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  相似文献   

9.
董岩辉 《人民论坛》2014,(14):63-65
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促使我国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其发展成为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路径。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对当前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完善能源法律体系、税收优惠措施等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促使我国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其发展成为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路径。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对当前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完善能源法律体系、税收优惠措施等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雾霾使大气环境恶化,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认为,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工业烟气、交通尾气,炉窑烟尘、生活燃烧、农业焚烧等,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在雾霾最为严重的京津冀,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治霾措施,雾霾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依旧阴魂不散,指标居高不下,目标尚在虚无缥缈之间。这种尴尬的局面其根源在哪里?值得深思!大家忽视了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然的力量,人类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相应,我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范围雾霾天气频现,但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但今年,紧随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等四大雾霾重污染区之后,沈阳、长春等东北主要城市也接连出现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超过350微克/立方米,属严重污染。对此,日韩等国已有连续报道,称东北雾霾天气已波及到周边邻国局部地区。这说明此次大面积雾霾污染已造成不良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立我国雾霾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存在较为突出的灰霾问题,这是由于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大量烧煤,以及特定的大气流动性和扩散性造成的结果。这种雾霾的综合性因子影响,由现行地区城市之间、各省市间"各自为战"的防控,难以解决区域性雾霾污染问题。因此,建立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机制,对我国减轻雾霾污染具有重大意义。一、雾霾联防联控的必要性(一)因雾霾流行受区域气候影响。北京秋冬季盛行西北风,北方冷空气和沙尘开始入侵,建设工地的浮尘、冬季燃煤影响贡献也很大;北京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方向各省的燃煤、工业污染和  相似文献   

14.
张晓阳 《小康》2015,(4):24
从国内外经验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对于治理雾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效果显著,成本低廉。近几年,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雾霾重灾区,2013年北京市空气污染超标天数高达189天,2014年为175天。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损身心健康。治理雾霾已刻不容缓。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京津冀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14年,在所有城市中,北京以537.1万辆高居榜首,天津以258.9万辆名列第七。汽车尾气排放对当地  相似文献   

15.
陈亮 《政策瞭望》2016,(1):48-50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雾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心肺之患"。2013年以来,我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频发,呈现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物浓度高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雾霾持续爆发为我国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敲响警钟,说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超出了环境容量。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由于采取停产、限产、停工、限车等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雾霾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正日益加重。本文通过分析雾霾的产生原因,并结合国外防治雾霾的经验,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对雾霾的防治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产业布局、城市交通、城市绿化中相应的防治对策。一、引言伴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包括私家车)的迅猛发展,由此产生大量污染物排放,造成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入冬以来,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中度、重度、极重度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也令PM2.5污染治理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那么雾霾都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PM2.5又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危害?面对雾霾,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雾霾的成份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人类纤细头发的直径大约是50-70微米)的颗粒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6,(2)
正"城市病"需要根治,不管是从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城市的角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还是从推动绿色发展构建低碳城市人人参与的角度,让老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北京雾霾严重,航班无法降落纷纷返航备降",有关北京雾霾的新闻,就像遮天蔽日的雾霾一般,多日来持续不散。或抱怨或调侃,北京雾霾已成为大家心里看得见的"痛"。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根治像雾霾这样的各类"城市病",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为了控制大气污染而引起的雾霾采取机动车限行和购车摇号的政策。这个政策对于控制大气污染和雾霾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雾霾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机动车。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了以大气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气。进入2018年11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已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持续时间均在3天以上。国务院在2013年9月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  相似文献   

20.
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中国实践与环境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我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框架结构、管理体制、实践成效可以发现,我国在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划分、管理主体确定、区域内各主体利益的冲突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区域划分方面,在国家一级上层立法中,采取"立法强制为主,协议自愿为辅"的原则划定法定的区域联合体。在管理主体方面,将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升级为"区域环境管理中心",赋予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职责,并在该"区域环境管理中心"下构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研中心。在主体利益冲突协调方面,健全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联合监测制度、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采取区域总量控制与区域限批制度、完善区域管理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