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定义及种类"条款做了较明显的修改:分立物证与书证、增加电子数据这一证据种类、鉴定意见替换鉴定结论、补充了可作为证据的笔录种类,这些修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进步性。但也应当看到,在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的关系、证据分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完善立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它在原有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传统证据的基础上新增了"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据种类,看似四个字,但对于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来说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分析电子数据的概念、特性及法律地位,探讨"电子数据"这一新的证据的调查与收集方法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审查运用,有助于在刑事诉讼证据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子证据属于何种证据,学术界众说纷纭,立法上也不一致.笔者通过对各种学说的分析,结合我国立法实际,提出一种相对合理的定位,即根据其内容将其分别归于书证、视听资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证据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在刑诉法修订时,对电子证据范围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同时还要注意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电子证据与书证之间的关系,并将电子证据增加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在立法上予以单列。  相似文献   

5.
李媛 《理论月刊》2022,(7):125-13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刑事侦查中的犯罪现场勘查对象从工业社会的实物类证据向信息社会的数据类证据转变,为了进一步获取远程网络数据,犯罪现场勘查正在向着网络远程勘验迈进。网络远程勘验在我国电子数据取证体系中属于一种线上取证方式,在法律定位上存在勘验论、搜查论等不同定位的争论,在法律属性上存在强制侦查和任意侦查法律属性的争议。实践中,公安机关通过终端勘验、网络流勘验、窝点勘验和远程勘验实现了“四勘一体”的非接触式网络犯罪侦查路径。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构建网络远程勘验体系,适用现场勘验规则和电子数据取证规则双重规则加以规范,对网络技术侦查限制严格的启动程序,并在勘验论视角下实现电子数据分级取证,从而实现对网络远程勘验侦查行为的程序规制。  相似文献   

6.
结合电子证据定案的典型案件,讨论电子证据证明过程中技术鉴证与法律证明的关系,探讨电子证据可行的证明模式,论证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电子证据之间的关系,展望单纯依靠电子证据定案的可行方案。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前,我国审判人员运用电子证据是将其转化为证人证言、书证、鉴定结论等传统证据形式来定案;修订之后对电子证据提取、鉴证等方面,技术专家提出了诸多质疑,需要对这些疑问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同时,电子证据的定案体系需要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实际情况,电子证据之间、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之间需要形成"印证"的证据锁链。在具体问题中,电子证据的构成特点也是定案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易被伪造篡改和复合性等特点。电子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体现出书证的特质 ,在诉讼中可作为直接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8.
卿利军 《前沿》2006,(5):147-149
由于公文能有效地记录、传递与贮存公务活动所需的信息,因而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证据功能。从证据法理论出发,公文应当作为书证的一种进行归类。公文除了具备书证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我国现行立法对不同种类证据的效力没有进行区分,但公文书证应该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司法人员每案必作关键证据使用的材料一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诉讼法七类法定证据中无法找到合法归属,有理解为鉴定结论,有理解为书证,有理解为勘验、检查笔录等.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特定国家机关制作的证明文书,在证据种类中不应归类于书证、鉴定结论、证人证言和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中的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刑诉法学者一般均认为,刑事诉讼法中的书证(以下简称书证)是以文书(广义)记载的内容作为证据。就此而言,两岸学者对书证内涵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书证的证据效力、外延及书证的形成过程等问题的阐释上,两岸学者几乎完全"分道扬镳"。台湾刑诉法学者另从"证据书类"的角度来认识书证,实际上认为书证是以"文书记载的陈述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这一"内容"来证明该案件事实真实性的证据。内地学者所理解的书证是案件事实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客观存在,并且是凭其"存在或状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理应将之归入物证之列。如果内地学者仍然将其通常所指称的书证,定义为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这种定义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数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作用日益显著,但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证据具有视听资料、书证和物证的一些特点而又区别于这几种证据,它完全可以独立于其他证据而成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因此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及地位,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这种证据,有效地预防、查证和打击计算机及网络犯罪,而且对其他非直接涉及计算机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也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增多,常规性的审查判断已然无法满足实践需要。电子数据因其固有的、区别于一般证据种类的特性,有必要对其适用更为专业化的审查判断方法。当前检察工作实践中,对于电子数据的专门审查也处于刚起步阶段,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专门性审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单位证明材料的证据效力一直备受争议。单位证明材料的证据效力实质上涉及证据能力问题。那些为了证明其他客观事实,形成于案发前或案发过程中的单位证明材料符合证据能力要求,属于书证的范畴;而其他单位证明材料因不满足刑事证据能力条件,故不是刑事证据,亦不属任何证据类别。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已跨入电子(数字)时代,电子数据证据成为一种新的法定证据.电子数据证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形成的一切证据材料,或者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材料,包括以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生成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电子数据证据具有可恢复性、海量性、虚拟性、多媒体性、国际性等基本特征,可以说它是这个时代的"证据之王"。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的法定证据形式障碍和弱证明力均是制约电子证据有效运用的关键瓶颈.完善电子证据立法,前提是确立电子证据的独立法律地位,这符合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电子证据的证明功能,也是与刑事诉讼法修改保持协调的需要.电子证据的弱证明力、高度科技依赖性以及电子证据地位的提升决定了民事诉讼法修改规定电子数据证据种类的同时,必须确立电子证据补强规则,并从设计原则和具体路径两个方面构建我国的电子证据补强机制.  相似文献   

16.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案领域广,涉案金额大,受害人员多,当前还出现了犯罪手段网络化、立体化、公开化,犯罪主体职业化、隐形被害人出现等新特点。该类案件的证据具有言词证据多,物证、书证多,电子证据多等特征。侦查人员通过可对业务流程、资金流向的调查,结合询问、讯问工作,合理运用电子取证手段等方式调取证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在带来全新数字化、资讯化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关的法律纠纷。网络法 律纠纷的解决依赖于对电子证据的认定,而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有无、强弱则是认定的重要环节。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电子证据也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讨论电子证据的证据 资格及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有利于进一步确认电子证据的属性,为今后电子证据法的出台提供科 学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前侦办的走私犯罪案件中的电子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两类:1.犯罪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数据如烟台某公司从1997年就开始进行走私犯罪活动。他们在龙口、淄博等地从国外进口铜盘条、不锈钢等,并擅自在国内销售牟利。由于案件跨越几个年度,能够证明货物倒卖环节的一些书证、物证已经灭失或被犯罪嫌疑人销毁,微机上记录的货物进口、出入库、倒卖下家及具体吨数成为查证的主要依据。因此,为了固定储存在电脑硬盘中的数据、信息,办案人员将硬盘从机箱里拆出,将数据还原到我方的微机,并进行备份。由于措施得当,有效地防止了证据被人为地改…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呈现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开设"钓鱼"网站诈骗、以"刷信誉"等为名兼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几种类型。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工作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认定成为重要关切点,其不仅需要切合传统证据理论所要求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更要拓展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由于电子数据在提取环节、鉴定程序和定案规则适用方面存在多种困境,故而,需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特殊规则,逐步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相关规则,同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采信规则。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权之法",立法者在制定和司法者在适用电子证据规则时,一方面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明的"经",主要是"实现真实"和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等;另一方面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其应当适用相应的新规则而不同于其他种类证据的规则,对其证据能力有无和证明力大小的质证和判断须运用相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