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东方》2017,(2)
地区社会发展差异与难点不同,应在坚持中央精准扶贫顶层设计下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精准扶贫机制,完善区域精准扶贫制度,才能真正统筹扶贫力量,达到精准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8年发布的上市公司精准扶贫经验数据,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实证检验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从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角度,探讨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精准扶贫对“精准扶贫—财务绩效”的关系,可以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够显著提高财务绩效;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能够正向调节精准扶贫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调节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中存在明显差异,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高媒体关注的企业,且在国有企业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成为破解当前扶贫困局的有力抓手。但是,社会组织的扶贫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推动社会组织高效参与精准扶贫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柔性扶贫优势,不断完善其参与扶贫的法律机制,加强其参与扶贫能力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精准扶贫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应该从政策设计、社会组织的增量引导和存量开发、实施政府购买扶贫服务项目等方面,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精准扶贫,在贫困户识别、帮扶措施、扶贫效果考核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供给导向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率。基于此,提出需求导向的精准扶贫,它以贫困户的需求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能使贫困户成为扶贫资源配置的主要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需求导向的精准扶贫不仅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还有显著的潜在优势,应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一种有效模式而推广。构建顺畅的需求表达、识别及回应机制、创新贫困户全程参与机制、建立政府放权的长效机制和构建贫困户与所在社区共同脱贫的机制是推广需求导向型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实行农村治理政策试点,积极鼓励基层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和实践举措推进精细治理,能够为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扶贫资源整合,并彰显扶贫过程中的社会公平,从而为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达成提供强大助力。政策试点过程中需要注意点面结合、分类推进、参与互动与积极反馈,强化以政策试点推动精准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影响精准扶贫绩效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核心因素?为科学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提取精准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广东、湖北恩施和贵州毕节等东中西部精准扶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 8.0软件进行规范的案例研究,通过数据收集、数据编码、数据分析等研究过程,对我国精准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4个层面的9个因素;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其中核心影响因素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与因村派人精准。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军  赵斐 《中国民政》2020,(4):56-57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陕西省民政厅立足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激发活力,组建社会组织扶贫团凝心聚力,汇聚慈善资源精准发力,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增智借力,创新建立完善"四措联动"社会组织扶贫体系,引导动员社会组织自觉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在助力攻克深度贫困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当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法律制度供给、管理体制、识别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现实困境,影响了扶贫的效果。需要加大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扶贫工作方式,建立动态识别跟踪机制以及健全扶贫政策实施监督机制,进而提升精准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具有相同的目标逻辑和风险逻辑、一定的政策交叉和相同的"衔接点"、公共耦合属性和显著过渡特征,这使得两者具有融合治理的"天然属性"。但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集中性调整,建立反贫困标准动态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扶贫资源如何提升其扶贫效益,如何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扶贫的难点问题。株洲市通过"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建立的社会供给与脱贫需求精准对接机制为社会资源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探索。社会扶贫网:精准获取脱贫需求的技术平台。株洲市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开发推广手机客户  相似文献   

12.
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保险机制,有利于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用、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保险纳入精准扶贫体系,优化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发挥保险机构参与扶贫的主观能动性,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3.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建立"三级互动"模式:各地政府要正确把握精准扶贫的政策方向,加强与中央政府的互动,真正做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地方政府应与广大贫困户深入互动,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的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力量的互动,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项目、救助对象等方面有重合交叉的地方,这使得二者在融合治理上具有了可能性。面对两者融合的困境,可以从救助对象识别、救助项目安排、救助资金使用、参与主体、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构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兜底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15.
<正>把精准识别与日常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建立完善贫困识别准入机制。理顺扶贫工作机制,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理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强大合力;理顺扶贫考核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激发扶贫工作活力;理顺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统筹做好县、乡、村、屯的资源配置及人员组织、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把精准识别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扶贫产业发展融资难题。产业扶贫需要解决融资难题。要以农村金  相似文献   

16.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吴镝 《中国民政》2016,(5):38-3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是扶贫机制的重大创新。各级民政部门如何在扶贫开发大格局中,理清社会救助新思路,助推精准扶贫取得新实效,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落实精准扶贫的部署离不开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中央扶贫开发大格局中的重要一隅。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由来已久,但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将精准扶贫理念引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之中,分别形成了旅游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三种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通过比较,这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主要路径、困难性和扶贫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几点启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时,需尊重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做好精准操作工作、完善各项扶贫工作机制、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精准扶贫的效果,更好解决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20.
摘要:公共政策的价值追求在于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在市场机制与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的双重机制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涉及到多个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贫困户之间存在着多重的利益关系,围绕贫困标准、扶贫工程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选择与执行,脱贫结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因此,应用利益博弈理论,从无限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矛盾冲突,从制度建构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研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困难,进而提出扩大政治参与、明确利益主体,探索市场机制与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坚持演化博弈,注重序贯博弈,加强监督,从而探索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率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