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的转变是制度建立的基础。要建立现代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实现由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要由熟人关系的、等级的、重义轻利的、情感性的、仅作为道德原则的传统诚信观转向市场关系的、平等的、利义结合的、理性的、作为法律原则的现代诚信观。  相似文献   

2.
传统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诚信建设所需的一笔丰富而宝贵的道德资源。学界目前对于传统诚信的讨论,仅仅局限于依靠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人格诚信,而忽略其外在法律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史料研读并对其进行辩证分析,突破其历史局限性,对我国现代诚信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诚信在维护统治、教化社会、协调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政治诚信在为我们今天建设政府诚信提供资源的同时,也有着自身无法逾越的限度。我们今天所说的政府诚信,不仅仅是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意义上的对政府工作人员个人的品格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政府权力合法性的道德考量和政府对公共权力运作的道德要求。本文认为,剔除和剥离传统诚信道德的人治色彩和道德决定论倾向,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树立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转变政府职能、遏止腐败、醇化社会风气、推进政治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德智 《桂海论丛》2005,21(5):63-65
诚信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源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社会诚信教育:一是要以个人诚信教育为重点,更新诚信教育的内容;二是要重点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观教育;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略论诚信、公正及其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商界、政界乃至学术界坑蒙诈骗、假冒伪劣、浮夸造假之风的猖獗,严重危及了初步发育中的市场经济体制,危害了国家经济建设,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因此,从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根本区别入手,探讨传统诚信美德产生、失落的原因,重建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对维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古代中国对于诚信的价值定位极高,认为诚信是立身为人的基本道德,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是朋友相交的重要准则,也是事业兴旺的重要原因。传统的诚信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极具价值,集中体现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作用、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对政府治理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德口吻是诠释诚信的传统方式。国内国外两个场域不同视角的解读绘就一幅关于现代诚信基本内涵的图谱。社会变迁与转型推动着观念的发展演化,诚信已成为经济、政治、科研、法治等领域关注的重要命题,道德意蕴逐渐淡去,规范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而契合通过社会诚信体系控制诚信危机的国家战略,以明确其中的诚信要义为原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个人、社会与国家三维进路的诚信实践推动"诚信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会成为而后研究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8.
常锐  常永军 《长白学刊》2009,(3):151-152
诚信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要从推动传统诚信的现代转化、完善诚信的法律规范、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诚信道德建设、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促进诚信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着手,重筑我国“诚信长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道德文化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承续,现代道德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开发与转化的必要与可能.现代社会道德必须体现传统道德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德育必须体现传统道德伦理,在全球化条件下转变现念方式,从区域观念走向全球通则的文化全球形态,创造一个诚信、开放、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还需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及预防体系,以优良的道德育人环境,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确保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是一个伦理学意义上的完整范畴 ;同时“诚”与“信”又是两个既相通又有所区别的相对独立的范畴。中国传统诚信观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 ,诚信适用范围是熟人社会、诚信关系大多具有单向的义务性、诚信作用的主要领域是政治、诚信的践履主要靠主体的道德自觉、履行诺言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诚信地位具有神圣性。这些特点为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伟  武宜俊 《传承》2010,(6):102-103
诚与信的本义从本体论和道德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练成诚实。守信这一诚信的基本涵义,凝结成做人之本、为正之责和成业之道等现代价值。诚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因其变化而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12.
诚与信的本义从本体论和道德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练成诚实.守信这一诚信的基本涵义,凝结成做人之本、为正之责和成业之道等现代价值.诚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因其变化而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诚信的伦理本质要求网络空间中的参与者,必须真正做到自主的道德自律,与此同时,也要对其道德行为加以有效的他律规范,让二者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诚信自觉。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诚信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之传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诚信道德思想学说的传播和熏陶下,逐渐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标准。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精神遗产,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诚信,因为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是社会组织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我们推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就应该以诚信为本,着力培育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伦理道德意识也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亲近性道德向现代陌生人伦理的转变.由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体系式微和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的缺位,再加上缺乏有效行政监管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在公平的原则下,建设以诚信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的现代陌生人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6,(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诚信",在中西历史上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中国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商业领域里都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传统里,诚信的思想资源主要蕴含在古希腊、罗马法和中世纪基督教的三大传统里,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诚信思想资源突出表现在商业活动之中,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的诚信制度。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就在于要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传统里的诚信思想资源,以有效的制度化方式推进当代中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当代文明中国之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诚实守信不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商业中的道德要求,本文对现代企业诚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现代企业讲诚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娜布其玛 《前沿》2008,25(3):81-83
从语义的角度,对诚信涵义进行界定.指出“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新道德体系.就必须在学校中倡导并实践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新道德和新道德教育,以实证的方法.紧密蛄合实际.从大学生学习行为、经济行为和就业行为三个角度,详细罗列并阐释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有钟时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当代诚信道德建设要主动汲取传统儒家诚信思想精髓,注重诚信制度建设与诚信教育,以诚信实践与发展为着力点,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风貌,让诚信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