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和谐作为人重要的生存形式,既体现了人的本质,也体现了人的生存基点。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马克思生态观一方面起到了对人们所必须追寻的生态和谐的具体模样予以形象化勾勒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对于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极其重要的揭示及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从公平的概念、标准、不公的根源、实现路径等方面对公平观的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其公平观呈现出观念革命性、人民主体性、实践指向性、理论生长性等特质。马克思公平观蕴含的人民立场、物质前提、制度规定、共富目标等内容,对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阳 《前沿》2012,(16):55-56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这在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和社会建设思想,其中的“经济关系”“政治国家”“人类解放”等论断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理想范式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正>一方面是贫穷与不平等的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底层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印度市场经济排斥穷人,而民主政治这个赛场又拉拢和吸引着穷人中国和印度都有许多穷人,但印度的穷人更多,也更穷。印度有3亿多人每天生活费用不及20卢比(合0.5美元),比中国穷得多。中国的穷人,无论怎样穷,多少会有点地(中国经过了  相似文献   

5.
青年思想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主流思想,关系到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对青年思想加以引导,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引导青年思想,需教育工作者的恒心、耐心、细心以及认真严谨的态度,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引领积极向上的青年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形态进行了建构,阐释了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意识形态研究所阐述的观点,对提升我国社会管理思想水平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查阅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相关文本,探索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管理思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最终明确马克思意识形态在提升社会管理思想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含义、对资本主义所谓协调的批判、实现社会协调的条件以及马克思社会协调的价值指向等方面,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在切进其思想历程中把握马克思社会协调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从而彰显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的崛起增强了青年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我意识,提高了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然而,不良网络环境也会导致青年走向颓废、堕落。因此,重视网络的正面效应,清除网络的负面信息,有助于青年思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王楠 《传承》2010,(33):10-11
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新的形势,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领导是总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集中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和监督制度,执政党要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意义是执政党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党必须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深入阐发和实践建立国际秩序的新理论;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在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阐发,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和新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述了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该思想对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城镇化是自然化和社会化的双向互动;城镇化是资源合理流动的过程;城镇化是解决人、自然和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6,(2)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廉政和反腐败思想,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廉洁奉公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毛泽东一生十分赞许“廉洁奉公”,并把它看作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早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毛泽东就把廉洁奉公作为党员五项条件之一,规定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5)
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异化的现象和问题,体现在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经济运行、文化发展及互联网等方面。从根本上说,异化的克服与消除还是要依靠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社会环境对人具有教育意义。马克思关注到这一社会教育现象,论证了人与社会环境教育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虽是社会环境教育的产物,但人能够改造社会环境;人类在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改造并推动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是革命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论证了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性提供了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很长一个时期,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空间思想的探讨多停留于空间的自然观层面,而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思想则少有人问津.20世纪90代初,有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空间问题,引起这一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契机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空间转向,以及促成这种转向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唯物史观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出发,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剩余价值理论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揭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20.
石弘 《桂海论丛》2009,25(2):75-79
西方近代不少思想家立足于唯心史观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确立了其截然不同的研究历史规律性的方法论:历史规律性是根植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当到那里去寻求历史规律.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早期根据西欧历史而概括出的"五形态"理论,错误地当作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晚年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看法的改变.真正可以代表马克思历史规律思想的,是"三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