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念始终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发展的思想之源,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当前,我国不仅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展现大国担当,而且还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  相似文献   

2.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信心,因而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有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自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出台的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3.
五百年来,风云激荡。世界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这九个国家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过不同程度的伤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4.
“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要求扩大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12)
正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来的重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发展。文化自信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内源动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实践,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非法贩运问题,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相关犯罪,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9月,在国际濒危物种非法贩运特别调查组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在2013年春节之前组织开展一次多国联合打击走私濒危物种行动的倡议,获得了与会各方的支持,这就是"眼镜蛇行动"。"眼镜蛇行动"取得成功后,各参与方决定在2014年继续组织开展类似行动并命名为"眼镜蛇二号行动"。由中国协助非洲卢萨卡议定书执法特遣队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8.
我觉得“五四”有几个意识应该受到重视。第一是忧患意识。“五四”时期,当中国文化跟世界文化接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弱势,“五四”前辈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就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就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我认为“五四”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个问题我很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能肯定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改革,但是却总是对“五四”的向西方学习颇有微词呢?  相似文献   

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应然的价值诉求和期待、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价值守护,文化自信构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沉根基。在当代中国,应该通过增强文化的免疫力、内聚力和凝聚张力来提升文化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黄嘉树 《两岸关系》2012,(11):13-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取得巨大进展,正如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所总结,有六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和五个方面的实践成就。就理论方面论,其六项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而是全都紧紧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轴展开,或曰分别回答和平发展所必然涉及的具  相似文献   

11.
12.
《人权》2001,(1)
2001年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本刊特刊出中国人权研究会名誉会长朱穆之1997年6月10日在挪威诺贝尔学会发表的演讲《和平、发展与人权》一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3.
吴宜 《两岸关系》2009,(1):20-22
2008年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转折与积极变化的关键年,两岸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年内,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重新全面执政,岛内政局出现积极变化,台海局势迅速缓和。两岸把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展开良性互动,务实推进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互信逐步累积;全面“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民间交往愈发活跃。展望2009年,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将继续增长,两岸关系将进入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三个自信”成为思想界、理论界的一个热词,也成为对各民主党派、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立宪 《台声》2014,(11):37-38
##正##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的讲话,引起海峡两岸及海外各方广泛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大陆方面邀请岛内24个统派团体组团来访,表明祖国大陆没有忘记台湾同胞,没有忘记长期以来为国家统一大业奔走呐喊的岛内统派朋友,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支持和敬意。加之,年底岛内"九合一"选举即将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与时代主题合拍,与人类共同利益一致的道路。这一道路找到了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方式,是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经过长过程发展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就是对中华民族最高层次的认同,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的崭新理念.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之基、加强民族团结之魂、提升民族凝聚力之根.只有厘清新时代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明晰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诉求,展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各民族大团结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09年第3期和第4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了《大国的理论自信》上、下篇。上篇《危机下理论家的责任担当》,探讨了危机对西方理论的冲击、中国崛起的  相似文献   

20.
刘世强 《半月谈》2020,(7):88-8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一道抗击疫情,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元首外交凝聚合力中国抗疫取得显著成效之时,全球却呈现疫情肆虐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