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骚扰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法律应当对其有所关注.从民法的角度看,性骚扰侵犯受害者的一般人格权,侵害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害人应该获得损害赔偿,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人格权侵权准据法的确定问题上,理论界仍存在诸多分歧。在人格权存在的准据法与人格权侵权的准据法之关系问题上,应采取同一式的做法。在人格权侵权准据法的确定方法问题上,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接受的方法。在人格权侵权特殊救济措施的准据法问题上,应将之独立于人格权侵权的准据法。  相似文献   

3.
郭明龙 《人民论坛》2012,(23):106-107
根据传统民法,人格权属于专属权,具有绝对性、不可转让性和不可继承性,该认识遭遇了现代"人格权商品化"的挑战。司法解释通过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并实现对"侵权人获利"因素的考量间接承认对精神性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之保护。《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承认了某些"精神性人格权"中精神性和财产性双重利益之构成,实现了对其的直接保护,同时极大推进了正在进行的人格权法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临床试验民事法律关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民法视阈中,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一项持续性的精神性具体人格权,是一项被《侵权责任法》确认了的法定权利。它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力在于其直接影响着临床试验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消灭,这与常规医疗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存在明显区别。受试者知情同意权被侵害后,发生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请求权选择问题上,主张侵权责任请求权对保护受试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附则,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社会大众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事关每个人"从孕育到亡故"的切身利益。对于民法典的编纂,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由此,形成了以全国人大法工委为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相似文献   

6.
共同环境侵权责任相对于一般侵权责任或一般环境侵权责任来说,需要解决责任主体范围的问题和各责任主体之间责任的分担问题。因果关系或原因力的大小,可以用来确定共同环境侵权责任主体的范围,并作为各主体间责任分担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也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挑战。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完整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多数情况下仍然用一般人格权来解决网络隐私侵权的矛盾。在新修改的《侵权责任法》中,我国首次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进行了特殊规定。网络服务商作为信息控制者和网络服务者存在两方面的义务,在法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商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建立网络隐私权的监督机构,从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两种途径渐进式地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双管齐下,维护我国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沈腾 《两岸关系》2020,(8):24-26
正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编纂历时5年,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7编、共计1260条,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成文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回顾改革开放40年间的民事立法历程,《民法通则》制定于1986年,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立法技术相对落后,制度设计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国内新闻侵权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说明了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生活的逐步民主化、法制化。当然在正常的采访和报道中,必须处理好行使新闻批评自由即舆论监督与保护公民、法人的人格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构成新闻侵权,酿成纠纷,形成诉讼,承担赔偿责任。一、新闻侵权的界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3条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有关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人格权是民事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格权立法采何种编排体例一直是起草我国民法典时无法回避的难题。"人格权宪法权利说"逻辑推理本身就存在瑕疵,宪法上人格权无法承载维护私权人格权之重任。随着简单社会简单人格权保护关系向复杂社会复杂人格权调整关系过渡,人格权立法模式也必将由消极保护向积极调整过渡。  相似文献   

11.
ISP第三方责任由于生发于网络环境中,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故而与其他侵权行为相比,具有侵权主体的多元化、侵权行为的技术复杂化、侵权环境的虚拟化以及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了总结式、突破式和概括式的立法,将第三方责任列入侵权法规范之中。其在性质上为归责条款,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范围具有开放性,侵权客体具有自身虚拟性。通知规则在形式上不限于书面形式,应完善反通知制度和错误通知赔偿机制,而知道规则应将"应知"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2.
ISP第三方责任由于生发于网络环境中,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故而与其他侵权行为相比,具有侵权主体的多元化、侵权行为的技术复杂化、侵权环境的虚拟化以及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了总结式、突破式和概括式的立法,将第三方责任列入侵权法规范之中。其在性质上为归责条款,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范围具有开放性,侵权客体具有自身虚拟性。通知规则在形式上不限于书面形式,应完善反通知制度和错误通知赔偿机制,而知道规则应将"应知"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17)
正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民法典草案第七编"侵权责任"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日常生活中,高空坠物、网络侵权等事件时有发生。当民事主体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即侵权责任。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编在总结现行《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作了补充完善,回应了民生热点,填补了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格权案件受理数量在逐年攀升,人格权纠纷的适用案由不统一,人格权案件的裁判结果倾向于保护被侵权人。由于新型人格权不断出现、法人人格权不再局限于财产利益、一般人格权的请求开始出现以及商业化利用现象逐渐出现,人格权的司法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应该重新思考现有人格权保护的模式,对独立成编是否必要则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侵权案件受理数偏少的原因之一为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借鉴法益区分保护理论解释违法行为,可构建出违反保护性法规的环境侵权类型;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范,原告无需对此承担举证责任。此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损害赔偿保险制度仍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对环境侵权责任适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能对实际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认定起全面的指导作用,不适应我国国情;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原则,在强调把因果关系作为环境侵权案件的构成要素既定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环境侵权的行为与危害之间因果关系认定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以财产权利为核心的传统民法体系中,侵权责任主要表现为金钱赔偿。近代以来,得益于民事权利尤其是人格权种类的丰富,恢复原状作为非财产性的责任承担方式逐步确立,并呈现出适用领域的扩展和表现形式多元化的特征。相较于单纯关注价值利益的金钱赔偿,旨在全面实现受害人之完整利益的恢复原状在多国均被规定为优先适用型。而在名誉侵权案件中,恢复原状更是被广泛适用并演变出特殊的表现形式,诸如撤销或更正不实陈述、公布判决书、赔礼道歉等。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侵权行为中,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的过错影响其责任的承担。在监护人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以及公平责任等立法例中,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和《侵权责任法》第32条的立法被认为是监护人"过错推定责任"。实践中法官为保护受害人利益,对此类案件中监护人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辅之以公平责任。建议未来立法明确未成年人侵权责任中监护人的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9.
张媛 《前沿》2005,(5):132-134
精神损害赔偿, 长期以来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 对它的理论研究过去多局限于单纯的民法领域。环境侵权可能带来受害人财产、身体的损害已经毋庸质疑, 但因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根据侵权责任理论、精神损害理论、外国司法实践, 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适用民法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 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实现, 使其在环境侵权适用中也是必要的、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20.
陈丹 《长白学刊》2012,(4):81-84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侵权责任被界定为一种污染责任.由于环境经权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当前还缺乏一套专门和细致的规则,导致环境侵权责任认定司法实践中面临颇多困惑,日益考验着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厘清环境侵权责任规则适用层面的制度缺欠,并在此前提下逐步完善该领域的司法规范尤其是技术性规则并使之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就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