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该类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双创"教育,就是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构建艺术类大学生"双创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是要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和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习平台的搭建、激励制度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多层次、系统地联合、互动,从而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应重视并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大学生特别是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整体设计、整体部署、一体实施,形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促进创业"和"创业是创新的实践,创业反哺创新"的工作格局,使创新与创业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创新与创业的互促共建,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下,如何使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自我创业能力更好的结合,是破解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法宝。在"大众创业"的新时期,大学生专业知识是他们创业的基础与原动力,文章通过探讨如何在大学生学科专业成长中培养创新能力,提出要找出学科专业成长与创新能力培养两者之间互动促进的支撑力及推动力,并要在课程改革、思想提升、平台促进、课外实践中糅入创业意识及创业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灵活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创业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转化为投入创新创业的产业资本,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我市于2013年成立了国内首个政府设立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以天使投资"小成本"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支持创新创业。基金运行四年来,以打造创新创业"天使之城"为目标,从"投资+政策+服务"三端发力,累计投资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新常态的要求,也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基本定位,并从工作实践出发,着重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条件;需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实效;需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24)
<正>成都投身全球创新创业时代大潮,为各国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成都共识》指出"创新创业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创新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命题。在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各国与会嘉宾就当前及未来全球创新创业的使命、热点领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合作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加强国际间创新创业交流合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4月,我省提出了《"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近期,常州市新北区政协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调研,并召开"加快全区大众创新创业"专题协商会,积极建言献策。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统揽全区创新创业的产业规划,通过对现有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环境、人口结构等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同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资源、政策、典型,交流对接项目信息。发  相似文献   

8.
创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文化是与经济发展关联最为紧密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创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意识、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习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当前,省委、省政府把"创业、创新、创优"作为新时期的汀苏精神培育,大力推进全民自主创业的浪潮风起云涌。要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创业需要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4)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贵在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扩大规模。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要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浪潮,铜山区依托自身优势和特点,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结合创业者的个性化、群体化需求,注重创业方向引导、创业培训辅导、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平台搭建和创业典型带动,汇聚起创业的源动力,激发多元创业群体活力,使不同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扶贫实践经验证明,减贫要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政策策略创新需要在新的减贫实践中进行优化设计。该文结合广西天等县农民创业的减贫实践,从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模式创新、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农民创业环境优化、农民创业与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体系建构等方面探索建构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双向良性互动创业扶贫模式,以期为新时期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优化和扶贫模式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创业创新共进的新时代。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业,以商业机会(创业机会)为导向,是实现创新的过程,需要创新才能实现经济价值;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存在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如何把创新更好地融入创业之中,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厘清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入手,通过创业者素质模型的构建,创设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社会、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群体。为了解大学生创业情况及创业资源瓶颈,健全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湖北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受到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扶持政策、自身创业能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制约,并分析其原因,从优化政策资源、健全融资环境、拓展服务资源、完善培训环境、营造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强力支撑,与此同时,青年的创业就业,关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社会重点和热点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浪潮,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青年是在双创引擎驱动中迸发巨大潜力的生力军,是加快新动能成长、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互联网+"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生产、流通及消费环节的创新,推动社会深层次的变革。要优化"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创业的浪潮。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经常在各种场合强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首提"大众创业"新浪潮、"万众创新"新态势,随后数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和部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政策措施上,从中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完善与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十分突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政府、高校、学生的"三位一体"发展网不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能力缺乏以及优质双创平台寥寥可数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清华深圳研究院i-Space创业平台与麻省理工大学i-Robot创意平台的分析,探究"互联网+"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双创平台建立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开设网上创业特色课程、以第二课堂形式增加学生创业知识、政府和学校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这三点可成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形势新常态下,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内涵的提升、拓展和延伸。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师资水平不高、课程体系不健全和实训平台不足的问题;"校企协同"理念下,引入企业资金,实施"三项工程",以"项目化"运作模式,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和拉近社会距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与就业协同育人机制、组建强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育人队伍、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等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是引领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企业、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环境,利用政策、资金、平台等,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