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解读首部党内监督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备受党内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3年、执政55年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反腐专家李永忠认为,党内监督条例正式颁发,是我们党制度反腐、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是开党内制度监督先河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党内监督条例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形成了便利管用、科学规范、有约束力的党内监督机制。总的来说,党内监督条例闪烁着八大亮点。亮点之一:通篇贯穿“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根主线。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根据党情、国情,条例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亮点之二:党内监督重在制度建设。实践反复证明,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决定着监  相似文献   

3.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制度就是这个“法度”的重要内容。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新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新时期党内监督还存在着意识淡薄、机构的领导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一些困扰党内监督发展的因素,亟须强化党内监督意识,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增强监督效力。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6,(11)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健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遵循,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制度安排。纪委是党内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玲 《前沿》2006,1(7):29-32
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上,在理论上有突破,实践上有创新,但还存在不足的地方,要真正落实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必须在制度上、体制上下功夫,从而真正提高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使党内监督成为党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时间发表大量有关文章,但其中鲜有专门谈论党内监督含义及其实质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也没有对党内监督的含义做相应的阐释。因此,笔者谈几点看法,并认为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正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内监督的最主要力量。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体系的一部分,与其他形式的监督一起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员民主监督既是党员权利,也是党员义务。在党内生活中,一些党员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其中既有党员自身的原因,也与党内相关制度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要激发党员监督的动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内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党员的知情权得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有人称其为“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败的重要里程碑”。《条例》系统回答了监督者的地位、权力,以及监督的重点、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具有鲜明特色,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辛忠波 《中国保安》2005,(14):19-2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监督条例”)已于2004年2月17日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监督条例》共分5章:“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47条,6600余字“。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则是贯穿条例通篇的主线。《监督条例》的主要特点和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不要监督和制约?这是《监督条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法治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内巡视制度经历了初步建立、曲折发展、恢复与重构、深化与系统构建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强化巡视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巡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巡视功能定位和工作方式、坚持党内巡视的制度建构与思想引领相统一等重要历史经验。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过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增强党内巡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实现监督协同,党内巡视制度的功能指向应以强化政治监督为根本,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的实践要求是以纪法衔接塑造监督权威。  相似文献   

12.
王冲 《长江论坛》2012,(3):10-14
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党内民主发挥不够的问题目前仍很突出。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急需党内的权力制衡和的有效监督。党代表任期制是党中央着眼全局、稳步推进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又一"顶层设计"、战略举措和制度创新。各级党委必高度重视和切实充分发挥任期制中党代表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特别是强调要建立配套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此,我们党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经验,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六部管党治党的基础性法规,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  相似文献   

14.
民主问责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他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今年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在形式上是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而且经实践证明也是有效能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这些变化对我党的党内监督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党内权力的监督缺失,这必然会造成腐败的滋生蔓延.要解决党内监督缺失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党内巡视制度是党在新时代强化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该制度对于国家发展、执政党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内巡视制度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国家治理思想的精髓,也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调整创新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实践、理论、制度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党内巡视向纵深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优化、加强对巡视队伍的监督约束、相关法典章程的完善以及党内巡视制度向基层与民主延伸。  相似文献   

17.
李宗楼  马永辉 《岭南学刊》2004,1(4):54-57,84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确保民主集中制监督的实现;不断推进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纪律检查机关建设,加大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有效有序地加强和搞好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建党以来党内颁布的首部监督大法,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部最重要法规。作为铁路企业各级党的组织,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两个《条例》,尤其是新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民主活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即"完全的公开性、选举制和普遍监督"。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方面中,"监督"成为最后的一道关口和防线。即将于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议程之一是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监督条例》)。这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党内监督,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万纪耀 《前进》2017,(3):31-3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制定、修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基础性党内法规,与2015年、2016年修订和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四部基础性党内法规一起,构成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基本制度框架。一、坚持无禁区、无例外、零容忍、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