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的魂灵,它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历程,是中国人的精神符号和文化追求。汉字书法发展到今天,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汉字演变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字不灭,书法不灭。现代中国人,只有在一手敲键盘的同时,仍能一手写汉字,中国文化才能保得住根本。  相似文献   

2.
汉字在韩国     
汉字是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交通的便利,与周边其他国家比较,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为悠久,中国文化正是以汉字为传播媒介输入到朝鲜半岛,汉字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广,并且成为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就开始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记录中国文言文的汉字长期以来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至15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才出现拼音式的谚文。在其后的数百年间,汉字并没有因为谚文的出现在韩国消失,而是“韩汉文并记”,互为补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以后,汉字在朝鲜半岛被禁止使用了一段时间。韩国汉字回归热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金大中任总统以来,打破了韩国数十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韩国政府在总统金大中授意下,宣布恢复汉字教育。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在公务文件、交通标志等领域,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志;二、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韩国教育部于2000年12月发表公告,公布了经过调整的1800个教学用基础汉字,从2001年度开始实行。汉字的恢复使用既有地缘关系和历史因素的作用,又有对现实发展的考虑。一方面是要避免在早期的文献研究方面出现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汉文字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思维的特点及本身的独特性,导致了文化心理中渗透着图象性、同源性、经验性的因子。2、文化心理包孕的这种文化因子,较强地显现于汉语的制造、孳乳和使用中。3、文化心理在汉字中的作用,使汉字在制造和使用中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精神,同时又给汉字以稳定发展的土壤,4、汉字存在的文化背景具有穗定性、承传性、保守性等特点,它为汉字的稳定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赵平分 《前沿》2008,(3):172-174
“隐语”是汉字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凝聚了汉民族的文化结晶。“隐语”最初称为“度辞”,表现形式主要有图谶、童谣、字谜和离合诗、拆字令和拆白道字。文章主要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对隐语的源流、隐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功用进行研究。认为探讨和研究隐语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以及承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琨 《求索》2008,(10):202-203
汉字文化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体现在;要科学地分析汉字字形、科学地运用各种文献材料、科学地看待汉字的文化功能。我们要坚持以古文字字形和古代文献相互结合、相互参证的方法,考求字形所负载的意义和文化信息,为汉字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应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不随意夸大汉字的文化功能,在汉字文化研究中采取严肃、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具有图示语言意义的符号,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古代建筑,无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诠释与表达。而作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汉字"间"蕴含了中国古代人生理想的"所指"意义,以及此人生理想在建筑营建中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达抽象一般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形体的研究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汉字形体从某一特定时期进行观察,是相对稳定的,基本不变的;从历史长河中作纵向观察,又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汉字整体架构、双偶合成、平衡对称的构形特征及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边哲 《前沿》2012,(10):133-134
本文论述了汉字资源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应用的新理念创想;探究了在未来生活快节奏、高审美需求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题传达的新的表现形式、个性特征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上去开掘汉字资源为人类社会所认知的新的视觉化转变,以及创造并获取汉字设计资源在未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强大的视觉感张力与更高含量文化价值的新思维探索。  相似文献   

9.
孙昕光 《青年论坛》2013,(5):125-131
汉字文化是在汉字的使用、传播、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文化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的意蕴美、音韵美和书法美三方面.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经兴盛、衰落、复兴三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汉字落后论”、“汉字取消论”的荒谬,同时也说明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整体发展、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说,汉字文化的一度衰落是由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等特定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汉字文化的复兴也是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必然结果.随着汉字文化的再度复兴,汉字的差异构成汉字文化圈各国间交流传播的障碍,正在成为汉字文化发展中不可回避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是汉字文化圈各国通力合作,走汉字共通化的道路,从而在汉字字体、汉字字形、汉字编码等方面实现统一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汉字的适用性、时空包容性和文化积聚性使其历经千百年发展和技术冲击而不废,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汉字已经成功跨入信息时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汉字将会发挥更加活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你认得汉字吗?”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文字自信其实就是汉字自信。汉字有许多足以自信的特质,包括汉字是与时俱进的文字、是包容性和开放性文字、是高颜值文字、是有高度规范的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载体,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财富,提高汉字修养,增强汉字自信,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6,(2)
正年度汉字评选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事实上,读懂年度汉字,往往就意味着读懂了过去一年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如今在中国以外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年度汉字的评选对过去一年的高度概括已经受到肯定,而新一轮汉字听写节目兴盛的背后其实也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字改革是一件大事。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召开了这一次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来开展有关文字改革的具体步骤的讨论,是和整个国家建设事业有密切关系的。请让我代表中国科学院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庆贺。中国文字,主要就是我们目前还在普遍使用着的汉字,作为中国言语的记录工具,已经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四千年中汉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极其丰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通过汉字的记录被保留下来的。就在今天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谈起中国文字,那些字词背后的深厚历史,足以让汉字成为中国的瑰宝。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历史真义,每一个历史典故里衍生出来的成语,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中国的文字从古老的甲骨文演变到如今的简体字,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几千年历史。到了现如今,汉字依然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们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常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慧 《友声》2006,(1):44-45
2005年7月15日至19日、7月21日至24日,对外友协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是指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展览以甲骨文为主题,展出了中日两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书法家模仿甲骨文字创作的书法、篆刻以及甲骨文考古挖掘图片等共计210…  相似文献   

17.
汉文字,这块横亘古今的“活化石”,笔笔画画中无不显示出它对汉文化的观照对应,透露出汉文化的内在活力。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构成了文化的表征,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汉字的这些特点。一、宇宙特性与多域价值从内在结构来看,汉字具有广包容性和强应变力的特点,这使得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空限制,显示出它无比强盛的生命力,为众多民族所共同接受。由于汉字所具有的“图纹”性,它克服了世界文字在由“象”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进化中所带来的涵盖指数不高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汉字书写艺术。可以说,离开了汉字,就没有了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不可缺少的要素。换句话说,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地呈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生命意味,离不开这两者的相互滋养。追根溯源,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的交织与融汇,从书法审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汉字的演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潜、流动,直至拓展、升华。  相似文献   

19.
陈敏 《友声》2014,(1):37-37
<正>由全国友协与加拿大中国文化促进会共同组织的2013加拿大中国文化节系列活动于2013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温哥华举行。《汉字》国际巡展加拿大展作为全国友协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主办和策划的大型展览项目,《汉字》国际巡展自2013年8月13日在北京启动后广受社会关注。加拿大展既是该展的海外首展,也是我会与加拿大中国文化促进会在温哥华共同举办的2013加拿大中国文  相似文献   

20.
张道升 《求索》2012,(9):163-166
在汉字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李运富先生以汉字材料的全面介绍和科学整理为基础,创建了立足"三个平面"、多角度讨论问题的立体式研究思路和知识体系新框架。李先生认为,汉字不是汉语的翻版,汉字的属性表现在形体、结构和职能三个方面,因而汉字的学术体系也应该分为三个平面。有关汉字的具体问题应该放在各自的平面内分别讨论,这样才能避免概念不清而争议不止。基于这样的思考,李先生详细描述了汉字的形体系统、结构系统和职能系统,以及各个系统各种要素的演变情况,并从不同平面着眼,深入探讨了汉字起源、汉字性质、汉字关系、汉字文化、《说文解字》与"六书"、汉字考释方法、汉字史研究方法、汉字教学方法等各种有争议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