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去产能"为首要任务。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进一步造成债务重负。为此,我国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和库存,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新常态发展。我国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盲目扩张所致。这正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缺陷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一直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掩盖。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改革、转型刻不容缓。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现有的去产能手段以产业政策为主,行政色彩浓厚,其局限性日益凸显。我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供给侧管理和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等手段,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全方位、综合、立体的治理,通过产能化解促进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正>产能过剩、结构恶化历来是最大的损失浪费近年来,宏观经济虽然初步企稳,但在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多个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在进一步显现,高耗能投资不降反升,去产能化迫在眉睫。最新情况显示,进入2013年面临着更大难题,大量"未批先建"的违规项目使产能过剩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在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旧产能淘汰过慢,导致新旧产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能过剩由来已久,形成原因复杂。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期,产能过剩也表现出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消化过剩产能,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产业指导政策;消化过剩产能要从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着手,需求端去库存、转化产能,供给侧调结构、创新技术和产品。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7,(8)
<正>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政协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议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协商讨论、建言献策。郭志高等10位常委、委员和民主党派代表先后作大会发言,现摘录10位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化解过剩产能振兴实体经济把握产能过剩的动态性特点,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防止过剩产能反弹和产生新的过剩产能。抓住政策和市场"窗口期",优化我省钢铁、水泥、煤炭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能是明显过剩的,这种过剩既有相对过剩,也有绝对过剩;既有即期过剩,也有预期过剩。中国产能过剩和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由地方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能是明显过剩的,这种过剩既有相对过剩,也有绝对过剩;既有即期过剩,也有预期过剩。中国产能过剩和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由地方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产能过剩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通过加入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摩擦,对传统的"新共识"分析框架进行拓展,进而构建一个包含产能过剩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实元素的"新共识"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考察供给侧冲击及两种不同的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的宏观动态效应。研究表明:在产品市场匹配效率未得到明显提升的条件下,片面地提高生产率将加剧产能过剩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改革方式,其所带来的效果均具有显著的"以短期疼痛换取长期收益"的特征。但相对而言,渐进性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短期成本相对较小且长期收益相对较大;因此,在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依据现实情况,渐进推行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煤炭、冶金、建材、纺织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全行业陷入经营困境。为治理产能过剩,我国实施去产能战略,着力压缩过剩行业的产能。只有主要通过市场手段,辅助运用行政手段,方能满足市场需求,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顺利完成去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消费需求不足与巨大的产能过剩,是增长型衰退这一枚货币的两面。中国必须防止这种持久的"增长型衰退",政府需要适度转变战略。从长远看,应增加消费能力,抑制过剩的产能,而不是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产生大量投资品的购买需求获得暂时(三五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消费需求不足与巨大的产能过剩,是增长型衰退这一枚货币的两面。中国必须防止这种持久的"增长型衰退",政府需要适度转变战略。从长远看,应增加消费能力,抑制过剩的产能,而不是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产生大量投资品的购买需求获得暂时(三五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5年年底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关键词。历经一年的冷热之争,中国经济最终以“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俗成绩画上句号。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警灯也随之亮起。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与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领域的"去产能"行动,首先"去"的是该领域的民间投资。扭转民间投资失速的真正关键是给予民间投资新出路,通过解除管制,打破垄断,让更多的民间投资进入第三产业的更大领域,优化第三产业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文魁 《北京观察》2016,(4):42-44
正过剩也好、短缺也罢,主要是经济运行的供给方面出了问题。一方面,已经找不到市场的商品还在不断地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商品和服务却不能满足需要。过剩与短缺并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问题由于长期的GDP驱动,中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周期。生产过剩,既可以表现为产品过剩,也可以表现为生产能力过剩,俗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危害要远远大于产品过剩,化解起来难度更大、代价也更大。据有关资料,中国有9大行业存在严重的生产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产能过剩既有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也有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在于体制。产能过剩的体制原因在于GDP导向下的考核机制、分税制下的财政管理体制、公共权力的监管制度等。为克服产能过剩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深化税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遏制不负责任的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冯立果  高蕊 《群众》2013,(5):I0017-I0018
产能过剩本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从全球看,所有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会出现产能过剩。但是,我国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经济的自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发展模式的恶果。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盲目推动投资,企业长期存在扩大产能的“圈地情结”,这些因素使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呈现一幅复杂多样的图景,也因此使产能过剩这一纯经济现象表现为“中国式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7.
陈柳  刘志彪 《群众》2014,(3):36-37
<正>当前我省工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投资高位运行、企业效益下降等问题,决定了今后一个阶段以"增量调结构"的方式实施转型升级的政策空间不大。而按照"盘活存量"的政策思路,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有效利用沉淀的制造业存量资产,使其产生经济效益。一、我省大规模实施"增量调结构"的空间已经很小近期我省国内工业运行当中呈现的特点显示,当前不宜再大规模地实施"增量调结构"战略。1.多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矛  相似文献   

18.
朱先奇 《前进》2016,(10):17-19
正山西是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行业脱困发展的"主战场"。面对"去产能"这样一道令人头疼、又必须痛下决心去解答的难题,省政协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列为今年首次专题议政会的主题。体现了人民政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特别是短板问题、突出新发展观念落实中的重要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汇聚力量、服务大局、促进改革的履职自觉。  相似文献   

19.
<正>吉政发[2014]2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现就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党中央、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在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产能过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产能过剩为何出现?化解产能过剩到底难在哪里?本期,我们特邀五位专家共同探讨产能过剩这一难题。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市场需求减弱主持人:最近产能过剩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请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本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于晓东:从国内看,国内市场需求转弱,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我国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8.2%,总体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