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人生存的一种理想状态,不仅反映了人对于安全和归属的本能愿望,更反映了人对于美、对于爱、对于和谐自由的一种精神渴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集体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环境,让他们接受健全的教育——知情意行统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几年来,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努力让班级成为可以诗意栖居的乐园,让学校成为学生理想风帆启航的港湾。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休闲研究中,人们常用"自由"一词来界定休闲概念,但对其中"自由"一词缺乏现实层面的反思,进而遮蔽了休闲概念的本质特性。在现实中,休闲自由只能是法律和社会规则下的自由,而不是摆脱工作、社会关系或必要义务之后的随心所欲状态或按照个人意志随意发挥的行为。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正是法律的保障才能使我们今天看似当然的休闲自由得以实现,以自由与否作为休闲的本质要素是不妥的。从生存论角度看,休闲本质上是一种人的非谋生活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守颂 《前沿》2014,(13):146-148
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满足之后,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它可以让人摆脱物质主义的束缚,自由自觉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存意义。今天,休闲逐渐成为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核心因素,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4.
休闲研究:理论溯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杰  汪继福 《求索》2007,(10):47-49
休闲是具有类本质的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关键。休闲问题更深刻的价值体现在于它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准和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时间理论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和当前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休闲问题的研究上。欧美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休闲理论,正确借鉴欧美国家的研究成果,将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7,(1):2-2
休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惟其如此,休闲与人类的关系也成了永恒的话题。休闲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休闲更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休闲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休闲的经济意义在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休闲是人的一种消费活动,因此,休闲以  相似文献   

6.
<正>地名是人类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套地理符号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人类利用地名来确定方位、划定范围、区别地物的性质、宣示地物的归属,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日常生产和生活。很难想象,如果地球表面没有了地名系统,人类社会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混乱状况。地名是人类的创造,具有文化属性,同时也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7,(1)
延安红色文化景观中蕴含着无比巨大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格,是塑造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重要素材,也是对青年理想人格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教育者运用延安红色文化景观载体的自觉性,提升景观本身的教育能力,创新景观培育青年理想人格的手段,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提升青年理想人格教育时效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建成员、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风险合规管理高级主管裔徐炯说,休闲旅游指离开定居地,到异地逗留一段时间去游览观光、娱乐休养,主要目的是休闲,含游览特定文化景观与享受服务项目;相对于传统旅游,休闲旅游更让游人放松心灵、感受人文。目前的休闲旅游可分为消遣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怡情养性、社会交往和其他类别。  相似文献   

9.
一个普遍有闲的社会已悄然来临。休闲是人对闲暇的自觉支配与使用,于人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休闲于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休闲与人的生命、事业、家庭、社交及幸福的联系之中。分析来说,休闲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是工作的必要补充,是家庭生活的必备调料,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更是实现自我、通达幸福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10.
休闲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超越精神的对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追求。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加快发展休闲体育,不仅有益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益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9)
正休闲产业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更成为一种能够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体育业和文化产业为主业而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更成为一种能够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理想、文化批判、文化创造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人相伴而生、相和而成、相随而行,是人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人本身的自觉,亦即人对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活动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既是一种现实情态,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生成和存在于文化创造之中并通过文化理想和文化批判表现出来.马克思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进行了历史考察与批判,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图景,开启了20世纪文化批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欲望合理论     
欲望是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一个人有了欲望,必然会通过他为满足欲望而采取的行动表现出来,并因此被他人所认识。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的最初的欲望,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如衣食要求。随着人的逐渐成长,其知识、经历日渐丰富,他的欲望的内容也就日益增多,数量也越来越大(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归属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任务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材。然而,要想用共产主义的道德标准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信任,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它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信任是一种需要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即生理需要(包括食物、饮料、住所……)、安全需要(包括避难……)、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归属、社交、友谊……)、尊重需要(包括尊重、信任,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理想、抱负……),由此可见,信任是属于人民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小学阶段,对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较大的比重,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是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沿海城市职业青年休闲认知的理想状态与他们现实休闲活动状况的差距,阐述了休闲作为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和人类的本真存在方式受到了来自城市现代性下的社会性别、婚姻状况、收入和工作压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胡恒富  陈克清 《思想战线》2011,37(3):139-140
一、民族主义的特性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目的在于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民族主义具有以下特性。  相似文献   

17.
郑明 《求索》2014,(10):72-76
黑格尔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直接涉及休闲问题,但是其辩证法思想,尤其是其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重视中介和将事物看作发展的过程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而具体地认识理想的休闲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休闲状态,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理想的休闲状态中的闲适与自由都应该是具体而丰富的,这种状态的达至,并非一蹴而就或毫不需要我们的付出,而是要经历一种黑格尔式的"正-反-合"的过程,尽管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蕴含着外顺于天,内强于己的生存基础;求真务实,重视今生的生存信念;艰苦努力,百折不挠的生存实践;天下大利,和谐共存的生存理想。通过白族本主崇拜总结白族先民的生存智慧,有助于促进白族生存理念、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的传承,有助于白族与各民族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就人的生存而言 ,现实总是充满矛盾和不圆满的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人是动物界中一个特殊的类 ,具有能动性。通过人不断地能动地反思和实践 ,事物的本质也总在不断地突破其现实的存在而向理想的存在转化。由于有了对这种转化的意识 ,人在生存中才满怀着希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20.
胡国威 《求索》2008,(7):182-184
沈从文的小说抒写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沈从文十分赞赏那种生命的原始强力,追求生命的自然和本真状态,对其小说的阅读即是一次对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