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行为作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实践途径,是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方式,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型主体行为。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的一种延伸,面临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制约。把握好网络行为的底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围绕网络行为底线确立的基本要求、底线的范围与保障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行为作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实践途径,是人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方式,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型主体行为。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的一种延伸,面临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制约。把握好网络行为的底线,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围绕网络行为底线确立的基本要求、底线的范围与保障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会其实是现实社会的进一步延伸,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虚拟社会治理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而且牵涉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网络"与"现实"互相交融、互相镶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虚拟社会治理的困境。科学合理规范政府运行机制,提高虚拟社会治理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4,(1):93-94
陈曦、李钢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撰文认为,网络实名制是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处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制度现象,其本质是将主体在网络中言行的权责利对应到现实中存在个体的身份确认机制。网络实名制的产生及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降低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成本,其演进历程兼具自下而上式的诱致性以及自上而下式的强制性的特点。网络实名制归根结底只是一项制度工具,需要在网络社会管理制度演化的边际上,以合理的方式,建立相配套的法律、政策,以及技术机制,才能较好地发挥明晰权责利主体、维持网络社会运行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挑战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et的触角正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其爆炸性的发展将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它为信息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由,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只要拥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便可成为网上一员,他们可以在这个天下合一的无政府世界中,自由自在地冲浪、翱翔,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高度开放和自由是网络强大生命力的基础,同时网络又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扩展,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是基于信息节点而形成的新型社会形态。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延伸,网络社会矛盾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折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这种关系,使得网络治理要借鉴现实社会治理的具体思维。当下,网络治理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价值导向,加快网络法治进程,重视舆情疏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安社工学把人的心理、社交关系作为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将社会生活与网络相联系,将互联网信息与工具运用相结合,在网络追踪中显示出巨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实例讲解了公安社会工程学在网络追踪中的具体应用,公安侦查人员活学活用公安社会工程学,将掌握网络追踪中的另一把"牛刀"。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与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在全球化环境中,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虽仍然存在,但人口与社会资源的矛盾,却表现出更持续和普遍的意义。对世界后发国家而言,也更具有普遍性。正如我国现实社会规范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是立足控制和缓释人口对自然资源的结构压力,而非人口与社会资源的结构压力。这种取向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对人口与社会资源矛盾的重视,影响到我们转化和降解这种矛盾的方式与途径选择。 (一)人口压力与教育资源的矛盾人口资源与教育资源同属于社会资源范畴。二者都表现着人类在两种生产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契合。人口与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延伸于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延伸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网络传播、网络信息链接、下载、检索等各方面都涉及到版权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到三个方面: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信息传播中的版权问题和信息服务中的版权问题。我们应加强版权适度保护,推行公益性图书馆网络传播豁免权,健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0.
<正>养老话题作为当今社会的高频词汇,几乎占据了从庙堂到民间,从网络到现实的所有场域。特别是一些广为人知的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桃姐》《飞越老人院》《老有所依》《飞屋环游记》等,更是以最直接生动的方式,引发人们对"当你老了,幸福何所依"的深长喟叹。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和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家庭规模小型化,传统孝道观念式微等因素使得养老问题已经突破了个人和家庭范畴,逐渐演变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许多发达国家调整产业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进入人口  相似文献   

11.
网络公共领域是现实社会公共生活的网络延伸,也是开展社会治理、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平台。网络公共领域存在网络治理方式落后,网络公共秩序混乱,网络造谣、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等问题,对此,应积极推动网络公共领域治理法治化,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普法宣教等方式营造健康的网络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子女数量减少及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的变化,加之人口流动的增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导致人类社会进入多元养老时代,养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延伸;二是由道德养老向制度养老延伸;三是"养儿防老"向"养官防老"延伸;四是由他养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江苏南通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其中就涉及到了"公调对接"这项工作。随后"公调对接"工作如火如荼地从"点"的试行延伸到"面"的推广。"公调对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公安机关因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牵涉警力、制约公安主业开展的难题,也为江苏省紧急报警与社会求助分流处理工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吕俊彪 《思想战线》2012,38(5):18-22
西南边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为重要的聚居区域之一,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亦有较为明显的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急剧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发展主义思潮建构了人类文明的虚幻现实,这种思潮把城市描绘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惟一归宿,从而不仅为国际资本攫取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强壮的劳动力和最具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提供了现实的借口,更使当地人陷入到一种"无家可归"的后现代主义式的精神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14,(2):38-3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延伸发展,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现实医疗卫生资源缺乏的矛盾已经客观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外来人口管理是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区分局城关派出所实行外来人口本土化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四个延伸"管理,即把居民身份证管理延伸到暂住证管理,把重点人口管理延伸到外来"三无"人员管理,把常住地管理延伸到暂住地出租房管理,把打击处理延伸到服务维权,真正落实外来人口"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本土化管理责任,较好地攻克了外来人口管理难的"顽症".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江西省聚焦"全面建设幸福江西",致力数据赋能,加速资源并联,全力打造应用牵引、纵横互通、安全可控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36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精准救助帮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促进共同富裕。聚焦"前端"延伸触角,变"被动救助"为"主动发现"。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将走访、摸排、发现潜在对象常态化。一是上门入户访出来。开展"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和"解忧暖心传党恩"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暂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暂住(户口)登记制度和暂住证颁发制度.近年来,由于暂住管理制度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弊端以及国家法治环境的变化,使这一制度面临着制度变革的巨大压力.暂住管理制度作为户籍(登记)制度的一部分,其核心暂住户口登记制度是对公民离开户籍地后经常居住地的行政确认,因而不能取消,也难以被身份管理制度所取代;暂住证制度作为暂住户口登记制度的补充和延伸,其存在并非必然.当前暂住管理制度的改革应在保留和完善暂住(居住)登记的基础上,结合户籍及其相关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将暂住证的功能从管理证转变为服务证和权利保障证,有助于提高暂住管理的行政效率;从长远看,随着人口管理和社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暂住证颁发制度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清流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各种履职方式,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回顾常委会两年多来的工作,清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天赠颇有感触。2012年以来,为推动清流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全县生产性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一线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聪者听于无声,明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4,(Z1):38-3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延伸发展,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现实医疗卫生资源缺乏的矛盾已经客观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医疗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