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1)
近两年,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处于蓬勃上升的时期。引进国外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借鉴国外节目的优良制作水准,加以本土化的改造也成为了当前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种趋势。《奔跑吧兄弟》借鉴韩国综艺节目模式,并创新改良,进行本土化的改造,这给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媒介、互联网的崛起,我国综艺类电视节目经历了游戏娱乐节目、益智类节目、真人秀节目等不同发展阶段,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但是,不少综艺节目存在过度追求收视率、娱乐化的现象。随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后娱乐时代,综艺节目呈现出从固有格局中突围的新态势,诸多卫视平台不再盲目于海外节目版权的"模式引进",一批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网络综艺节目也开始蓬勃发展。在一个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我们的综艺节目制作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还必须坚守公共文化平台的社会责任,寓教于乐,才有可能真正打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3.
真人秀作为一种节目形态,经历其应势而生、徘徊低迷、快速成长的过程,随后迅速席卷全球.进入中国后的近些年来,展现出蓬勃兴起的态势,各电视台竞相开辟真人秀节目市场,一些真人秀节目也为观众所喜爱并产生巨大影响,真人秀节目越来越成为各电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试图从真人秀节目发展近况说起,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专题论述规则设计在中国真人秀节目中的核心地位,力图突出理论上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践上的示范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惠亮亮  王勇 《前沿》2014,(13):233-234
201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首档明星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取得了极大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悬念性、冲突性、娱乐性、教育性、新颖性等吸引观众眼球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既获得了好的收视率,又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成为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奔跑吧兄弟》一经推出便收获了大众如潮的好评与肯定,尤其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这档回归本真、欢乐质朴的户外明星真人秀节目从情境构建机制、移情运用机制和榜样示范机制出发,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实现了寓教于乐。对如何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电视娱乐真人秀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这些节目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过度娱乐化的负面社会效应。近年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电视文化节目悄然崛起,被认为是庸俗娱乐节目的反击。对当下电视文化节目的整体特征及热播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化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7.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同时要积极地传播社会价值观.因为选手的个人状况直接决定了真人秀节目展开的故事情节是否真实丰富,能否吸引和感染观众,所以选手配置情况最能体现节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天津卫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选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该节目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炒作选手、制造噱头、挖掘隐私、不重内涵等问题.要在泛娱乐化时代立足脚跟,节目制作方应坚持正确的求职观和人才观导向,从提升招聘质量、减少作秀成分、强化社会责任等方面入手提升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对这个节目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它是当下普法节目中最幽默的,是真人秀节目中最奇葩的,是下饭综艺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是弹幕大军中最有法治意识的,是节目里嘉宾垫钱次数最多的。”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视节目创意研发基地副主任曲林对一档节目的评价。这档“幽默、奇葩、具有社会责任感、嘉宾总是垫钱”的节目,就是由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天择)及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制作的《守护解放西》。  相似文献   

9.
电视相亲类节目自2010年前后热播,现已演变为一档真人秀节目。由于其娱乐化的节目定位以及对高收视率的追求,电视相亲类节目在反映社会现实时,构建了一个只存在电视屏幕中的虚假环境。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拟态环境理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不良影响,并提出电视相亲节目应主动承担起监测环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开民族文化基因宝库,激活国家宝藏。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火了!金牌制作团队两年酝酿,九大博物馆携手亮相,二十七件镇馆之宝依次登场,九位馆长权威点评解读,明星嘉宾守护国宝重器,现场演绎前世今生,声光电展示,高科技运用,全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瑰  相似文献   

11.
对大众文化的案例性批判明星崇拜与幻觉文化王晓华如果让我说出二十世纪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的话,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之一是明星崇拜现象。明星崇拜现象是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的必然结果,因为被崇拜的明星实际上是诸神的替代物。虽然,这种替代具有超越的意...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电视媒介上呈现的整容真人秀节目时,女性主义是最常被采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与视角。然而如果将女性主义作为唯一的范式与视角进行分析,可能忽略其他重要的思考路径,使研究陷入单一视角的绝对化境地。本文将在现代性的视角下对整容真人秀节目进行剖析,呈现女性形象的媒介生产和意义建构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山州广播电视台立足州情实际,整合节目资源、创新节目形式,把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横向联合、纵深发展,为社教节目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创新社教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选择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是推动四川文化品牌建设的有力举措,这需要在品牌符号体系和品牌传播策略上进行优化调整。文章指出,四川文化品牌传播应该建立起以“天府之国”文化定位为逻辑起点的品牌体系,形成具有统一性标识的文化品牌系统,并且应该立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视野,走整合营销传播的道路。文章还结合最近四川卫视热播的大型公益性明星真人秀《两天一夜》中国版对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革新的不断深入,网络自媒体唯流量化资本运作、“泛娱乐化”倾向有所加剧,“流量明星”文化现象应运而生。这一现象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显著的风险挑战:劣质流量明星违背主流价值,造成网络受众价值迷失;资本裹挟流量明星掀起唯流量论,滋长网络错误导向;流量明星诱发网络“饭圈”乱象,形成不良网络圈层文化。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价值引领、资本监管、主体责任三个维度积极探寻有效化解风险的路径,加强主流价值引导,培育优质流量明星;规范娱乐资本管理,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增强主体道德自律,营造和谐网络饭圈。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下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是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传播平台,如何加强发展和管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崭新而紧迫  相似文献   

17.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通知,明确“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告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都列入暂停播出范围”。此举被坊间称为“封杀令”。此令一出,意味着我们那些年追过的一些明星会暂时消失在荧屏上。  相似文献   

18.
媒体改变或塑造大众的价值观,大众的价值观反过来推动或影响媒体的风格变革.美国的"真人秀"节目处处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对年轻一代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因不同地区、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审美习惯差异引发价值观上的对立和冲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价值观的统一化、融合和趋同的一面.因此,既要用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理解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在差异中找到不同价值观的共性,又要在有效的融合中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洁 《人民论坛》2010,(10):168-169
科技节目需要明星主持人来带动,科技节目同样也可以产生明星主持人。作为一名科技节目主持人,要改变目前的节目主持和表述方式,不必过分专注或追求对于科技专业术语的掌握,对于学科领域或理论的精通。将主持人与学者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成为科技栏目成功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晓 《前沿》2008,(2):198-200
本文的主题核心是阐述电视节目尤其是谈话类节目的“交流”意识,作为以适应新形势与挑战的节目形式,创建沟通交流平台的现代节目制作意识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甚为关键。本论文主要分别从节目定位与视角、节目主持人、立体开放的表现空间、建立活跃互动的谈话场以及人文主义等方面的视角或表现手法上来评述这种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