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更需要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就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而言,仍然存在着法制层面的可操作性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强大的资金保障体系以及增强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等方式以提升法律援助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公益行为,一直以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帮助,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人权保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目前总数已超过一亿,成为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中真正的主力军,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各种侵害,而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其利益的保护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农民工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以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诸问题为视角,探讨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就其完善措施展开讨论,以期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目前总数已超过一亿,成为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中真正的主力军,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各种侵害,而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其利益的保护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形之下,通过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农民工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以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诸问题为视角,探讨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就其完善措施展开讨论,以期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赵梅 《前进论坛》2009,(7):27-28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扶弱济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法律援助作为政府责任,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维护贫困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青海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于1998年,随后,各地相继开始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目前,我省州(地、市)县(区、市、行委)建立法律援助中心55家,非政府性质法律援助中心一家,建立乡镇、街道、社会团体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340个。同时,在村级调委会、居委会中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有序、覆盖全省的法律援助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1994年开始试点,国务院也出台了《法律援助条例》来予以规范。在十几年的运行过程中,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为不少弱势群体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由于法律援助机构的性质不统一,开展法律援助的律师身份各异,待遇千差万别,严重影响着法律援助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应当引起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在押服刑人员开展法律援助,符合法律援助为维护处于贫弱地位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这不但有利手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也有利于维护监管安全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与正义。如何正确认识监狱法律援助现存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实施策略,对监狱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06,(2):49-49
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于1997年7月成立,是我省成立最早的法律援助机构之一。多年以来,该中心积极拓宽法律援助工作新思路,努力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现有市级法律援助机构1个,区级法律援助机构4个,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41个,村(居)委会法律援助信息员387人;市、区两级工、青、妇、残法律援助工作部25个和市劳教所、法制时报、南国都市报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弱势群体获得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该中心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共解答法律咨询31654人(次),为1462名弱势群体个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挽回经济…  相似文献   

10.
蔡晓红 《理论月刊》2006,(1):105-108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国家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力度,人们越来越重视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的保护也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正确理解法律与保护弱者的关系,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和完善保护弱者和法律援助制度是非常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既是做好司法审判工作,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坚持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要求,更是检验和衡量全部司法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加强司法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根本方针,落实到确保司法公正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开创司法审判工作的新局面。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维护法制尊严的热切期望,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更是法制具有调整社会各主体之间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正和道义的具体体现。确保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和灵魂,也是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中国司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减费法律援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随着法制的日益健全和政府的日益重视,将有越来越多的“穷人”加入到受援行列,“打官司”不再被视若畏途。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工作在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但目前,法律援助的发展与社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还有待提升,与诉讼、非诉讼纠纷处理机制之间的衔接和融合还需要完善.如何将法律援助制度融入矛调中心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中,提高公共...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律援助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农村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法律援助在中国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实施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面临体制、机制、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小敏 《群众》2011,(12):30-32
法律援助是对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依法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制健全、宪政民主、人权充分、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是《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2001年,我省在全国较早颁布了《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并于2005年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进行了修订,为我省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特点,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我国的政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保证,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法制保障和多党合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吴菁 《北京观察》2009,(7):33-34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途径,以其正当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意义。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几年,首都广大律师积极投身法律援助事业,律师业中涌现出一批热心法律援助的先进典型。市政协委员姜俊禄,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玲 《人权》2005,(4):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关注公平,首先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它们都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治国安邦”,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要兼施并用“德治”和“法治”这样两个社会职能。从我国文化传统来看,向来重视道德甚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