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结合了公法文化和礼律,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法治价值理念。要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质资源,结合实际优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律制度体系,实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现代法律精神合理"对接",注重"本土化"吸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应坚持引进和改造并举的道路,一方面要勇于引进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另一方面对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分应当加以继承。但传统法律文化又缺乏现代化的成分,需要从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及政治经济各方面加以变革,奠定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韩冰 《前沿》2005,(3):115-122
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 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 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继承发扬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吸收外国法律文化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构建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尤其是法制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追本溯源,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冲击下起步的,因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对这种冲突的性质、机理、根源和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成功地立足中国、合璧中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有鉴于此,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和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法的观念上。传统中国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因此,在传统上,中国人往往…  相似文献   

5.
韩冰 《前沿》2005,(2):124-130
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 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 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继承发扬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吸收外国法律文化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构建问题作个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秋芷 《人民论坛》2015,(8):122-124
随着经济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经济利益逐渐凸显,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特征,以及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能性,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广泛展开了关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对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困难,主要是传统文化的障碍,中国主要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现代化过程。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化应该以它为文化动力。这两种看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过份看重了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低估了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前途获得长足进步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8.
论哈尼族的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哈尼族的禁忌与习惯法的考察入手,来探索在没有文字的历史中,法律怎样发生、演进和买施。作者认为:早期法律是沿着从禁忌到习俗,再由习俗到法律的轨迹发生的。哈尼族在历史上借助汉文字保存和传播本民族的习惯法,进而缩短了与有文字民族的法律在形式上的差距。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在允许保留传统法律文化的前提下,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改造传统法律文化,以创造适应法制现代化所需要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地区纷纷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开发,这也引来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保护的法律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但现有的法律保护体系依然存在不少漏洞,无法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娜仁图雅 《前沿》2012,(5):74-76
民间陋习是传统中不良文化现象,是社会转型和文化现代化的扬弃对象,从传统文化着手研究民间陋习,厘清其主要内容,研究其存在的原因,认识其危害性以及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规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律保障。通过分析我国进行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律保障。通过分析我国进行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法治文化社会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作为全面的社会变迁过程,在文化这个层次上集中表现为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轨换型。这种转换既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在文化上的反映,也是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能否成功地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毛泽东思想则是指引我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换的伟大旗帜。其价值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磊  邹德东 《前沿》2005,2(6):108-110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消失。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这种境遇,法律制度应该做出某种能动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立法,而且要进行文化立法,以保护脆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立法原则,并依此为指导,抓紧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制度,尽快出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行政法律制度,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许霆案所凸显的司法困境,在于法的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在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同时.因欠缺西方法治中人文精神所滋养的文化基础,导致了中国法治的文化悖论.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寻找人文精神,回到法的人文主义传统,将决定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思想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文化传统、法律思想与行为模式而形成,在近现代法治改革的历程中,因"西方化"法律理念的影响,逐渐丧失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法律思想入手,深入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为人民调解制度、教育与惩罚相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探寻其价值基础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百年来的法律建设活动,肇始于清末修律。晚清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认同援引西法、变革中法的同时,始终固守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底线,希望以此来维系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采取审慎渐进的变革模式,并强调保持法律的民族性,体现了文化主体意识的自觉。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并没有提供走向现代化的前期思想资源,使得晚清文化保守主义者在清末修律活动中立足国情、守护传统的同时,也很难给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行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法律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术麟 《前沿》2004,(4):155-15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纽带 ;依法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身特征要求其必须纳入法律来保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无形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加快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现代化@史广全$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北京100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