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不仅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剖析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和发生的内在机理,加强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可为深入研究特权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青 《今日海南》2013,(6):34-34
特权是指个人或小集团在政治上、经济上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所享有的超越法律制度规范的特殊权力、特殊利益。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本质决定了它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格格不入的,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重腐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灵魂,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特权现象和腐败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体制问题。不科学的体制乃至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3.
反特权思想是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核心思想。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深刻揭示了特权的阶级属性和形成逻辑,指出了资产阶级反特权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表达了无产阶级反特权的基本要求并肯定了这种要求的正当性,其反特权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反特权斗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吃空饷"现象的根源在于特权思想。因此,特权治理非常关键。加快建设特权治理有效机制,要"治心"为上,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治权"为本,健全内部信息公开、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上级单位督导巡视与激励机制,形成协同治理合力,防止权力异化为特权。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滥用权力、公权私用等特权现象滋生腐败,影响发展环境,既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又腐蚀社会良好风气,既滋生腐败现象,还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一、找准症结,深刻认识特权现象存在原因危害 当前,发生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大体说来,其主要表现为"四优":一是心理特权优势.  相似文献   

6.
"隐性特权"正在悄无声息地诱发着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放松对"特权"的警惕,不把反"特权"作为第一个战场,其结果就是道德防线失守,腐朽思想滋长,腐败行为发生,无法真正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年轻干部“要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节俭朴素、谦逊低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年轻干部清正廉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的百年大计。然而,近年来,年轻干部腐败现象不断发生,迫切需要深化对年轻干部腐败行为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  相似文献   

8.
吴柯 《前沿》2013,(21):22-24
特权与阶级、国家和权力相伴而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阶段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存在,既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又有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现实原因。反对特权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必须以上率下、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实际成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某种意义说 ,失去人民和法律监督的权力 ,可以视为特权。目前 ,铁路企业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 ,很大程度上与特权有关。特权在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就是特权主义的表现。端正干部作风 ,必须反对特权主义。  一、解决特权问题是端正干部作风的关键问题特权主要是指超出法定范围的用权。特权主义主要表现于“权力至上”和“权力私有”的特权思想 ,以及“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的特权行…  相似文献   

10.
雍正治贪     
易中天  孙博 《小康》2004,(2):66-69
雍正最终不会成为这场斗争的赢家,因为改革赖以成功的条件和改革的目标是根本相悖的。雍正要惩治的是腐败,反腐败的力量是他的特权,而特权又恰是腐败之源。没有特权,不会滋生腐败;没有特权,又无法惩治腐败。这是一个死结。  相似文献   

11.
近期,《人民论坛》和《探索与争鸣》先后开设专栏探讨特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什么是特权,无论理论界还是民间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甚至是在澄清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将理论的纵深度与实践的广涵度相结合以阐明特权的准确涵义,进而澄清在特权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为有效地反对和防治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产生的综合原因黄百炼腐败是一种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社会丑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去消除腐败,使腐败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但它没有被完全消除,某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不仅改革开放初期就存在的官僚主义、特权作风等腐败...  相似文献   

13.
蒋政 《岭南学刊》2015,(1):29-33,74
洛克的政府特权理论一般被解读为对行政权自由裁量权扩大的超时代洞见。但是这种解读与《政府论下篇》的论旨不符。如果考虑到《政府论下篇》的论旨,以及洛克所处的时代,他的政府特权理论应当被解读为一个严格限定的政治妥协。他承认政府特权势必存在,但是对之进行了严格限定。尽管如此,洛克的政府特权理论还是有缺陷的,主要是对司法权和人民政治参与权的忽视。因此,对"正当特权"的解读宜严不宜宽,以免为特权思想张目。  相似文献   

14.
腐败行为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是不健康的社会心理是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观诱因。 特权心理。一些权力的执掌者违背党的宗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但权力的畸变是一个渐进的  相似文献   

15.
必须充分认识"腐败亚文化"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而来,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以及价值观等等.腐败亚文化从性质上讲属于一种反主流文化,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判断与社会应有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种亚文化以自私自利为核心,以特权思想为载体,以享乐主义为表现,其外在的行为是认同和支持腐败行为及腐败现象,甚至亲身"实践"腐败,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国家、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以满足个人暂时的私欲.腐败亚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腐败史."腐败亚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之下产生发展起来,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6.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从理论上来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掌握的权力不应有腐败的趋势,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腐败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从掌握权力的主体来看,共产党员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可能受权力的腐蚀和诱惑,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有漫长历史和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封建社会的专权、特权思想和小生产者崇拜权力、依赖权力的意识很容易对执政党产生影响。其二,从权力本身的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的财富漏斗主要是:资源和国民财富廉价外流;利润大量外流;特权与腐败产生的巨额收入外逃;国企低效率和低效益大量浪费国民财富。  相似文献   

19.
神州了望     
《当代广西》2004,(21):45-45
辽宁省将实行“省管县”试点,管好“要素市场”制约特权腐败,设立“业务系列轨道”防止跑官要官,制约“一把手”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 ,官吏腐败全面恶性发展 ,已渗入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 ,并呈现出“末世”疯狂情结。它对晚清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如禁烟斗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清末新政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作用。晚清官吏腐败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对此问题进行探析 ,有助于我们管窥历史 ,警醒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