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侠 《发展论坛》2002,(3):18-19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应当立足于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一跨世纪工程的总体战略,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基点和突破口,将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带文化的发展格局。这不仅对加快黄河三角洲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跨世纪工程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一、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指出:…  相似文献   

2.
李靖莉 《理论学刊》2006,(11):107-109
黄河三角洲的居民大多由不同时期的外来移民融合而成。其中,明初山西移民构成了黄河三角洲移民的主体,黄河三角洲文化也因此烙上了浓重的山西移民文化印记:地名印记着移民创业的史实,民间传说透露着移民对先祖来路的模糊记忆,槐树情结蕴涵着怀乡念祖的情愫。  相似文献   

3.
西牧林 《党员干部之友》2010,(4):64-64,F0003
广饶,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位置。 这里,是孙武出生地、吕剧发祥地、齐笔原产地,孙武文化、古齐文化、吕剧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生态文明指示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山东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黄河三角洲担负的重大责任,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亟待进一步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其地理位置决定了黄河三角洲的治理需要多区域协同,因此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协作对于推动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态共同体是生态要素有机融合、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不同区域共生共利共荣的共同体。黄河三角洲生态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具备构建生态共同体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从厘清生态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出发,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实际,深入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条件和障碍,运用合作网络理论框架结构初步构建起黄河三角洲生态共同体内容框架并进行了运行机制分析,进而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针对性对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军 《发展论坛》2001,(10):35-3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1999年6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时要求我们,“要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并为东营市题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了“十五”计划纲要,进入了国家决策。最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黄河三角洲起飞提供了新契机,南此将揭开发展新篇章,对我省经济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布局优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淡水短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该区资源开发的规模、速度和深度。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9.
略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认真研究探讨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明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方向、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设计、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月,黄河三角洲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 漫步在这座年轻城市的乡村,走访一所所温馨舒适的敬老院,听着农村文化大院里的欢声笑语,看着焕然一新的镇村学校和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好一幅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