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了!胜利后的中国,又将何去何从?1945年8月2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新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是能取得的,苏、美、英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们需要和平。毛泽东同时指出: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只是因为兵力分散,加上内部矛盾,想打内战但一时还打不起来。  相似文献   

2.
张深远 《前沿》2013,(10):57-59
马克思主义和平外交思想的演进,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时代主题的转变同步;既是国际斗争的内在需求,也与国际斗争的发展同步;既是国际体系格局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与国际体系格局的进程同步。在和平崛起道路上的当今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平外交思想,必须遵循这些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统一大业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进入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值得重视的是台湾人中间出现了要求改变维持现状的政治诉求,这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深化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在如何客观、全面、辩证认识、把握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的形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深化,着力点在哪里?海内外同胞如何形成合力,我们必须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上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开阔视野     
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6月26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仪式并发布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说,这一主题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地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而贡献力量的心声。这一主题口号是“人文奥运”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奥运会整体形象和筹办工作的一个指导原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这一口号“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总的出发点是搞和平外交,多交朋友,不树敌,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推进世界和平事业。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和平本质所决定的,适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与发展时代和多极化趋势需要的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它为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冷战后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外交工作的指南,对中国审慎地处理好未来国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在新的国际政局下,邓小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和平外交的原则和策…  相似文献   

7.
时事学习     
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新年贺词贺词说,进入新的一年,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繁荣的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进步的美好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各国人民高度关注。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使各国人民都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巩在峰 《前沿》2012,(4):55-56
和平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总结作出的新的判断,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当前国内国际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坚实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哲学基础,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中国哲学传统根基。  相似文献   

9.
时代主题是世界主要矛盾的客观反映。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用“和平与发展”新论断取代“战争与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创新。全面理解和深刻阐明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论断的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可以有力地回答和驳斥种种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污蔑,更加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政治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玲 《长白学刊》2004,(2):107-1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能否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传统西方大国的质疑之声和忧虑之情与中国力量的提升呈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中国"和平发展"话语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重大全球性命题。由于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当今世界话语体系中西方话语权的绝对优势、东西方文化差异、目前西方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理论自身的建构与传播存在的问题,造成中国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追求并没有在国际社会赢得足够的认同,极大地阻碍了当前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挑战。为了改善我们的国家形象为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千年梦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坚定意志、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论构建与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台盟提出的"建立独立、和平、民主、富强与康乐的新中国"变成了可触可摸的政治实践,台盟的中国梦融入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伟大复兴的命运共同体。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向全国各阶层人民开启了构筑中国梦的伟大之门。这个中国梦就是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个中国梦,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坚决拥护"五一口号"主张,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共圆  相似文献   

13.
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60年来,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到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历史的洗礼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特别是2005、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两个"5号文件",更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隆重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回顾6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历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和平的斗争中,逐渐形塑出爱好和平、需要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基因。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无论是基于民族历史的烙印,还是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人民都将继续坚定对和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潘忠岐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2期载文指出:往回看,中国已经实现了和平发展,但往前看,中国崛起的路仍然漫长。和平发展就像一次未竟的长征,现在中国实现的只是阶段性的和平发展。中国不仅需要为应对眼前的各种挑战、延续和平发展而善于乘势、积极用势,更需要着眼长远,为进一步崛起为世界级强国而善于造势、积极谋势。要开拓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5,(13):60-60
6月26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仪式并发布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洪说,这一主题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地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事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速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7.
双周关注     
《时代潮》2005,(8)
【时政】温家宝出访南亚四国温家宝总理于4月5日至12日对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其间出席了在伊斯兰堡举行的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开幕式,并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温家宝说,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首先是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亚洲地区互利合作发展势头良好,相互利益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南亚是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地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资…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爱好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人民维护和平。人民,是中国和平基因的关键构成要素;和平,亦是中国人民不变的美好追求。人民爱好和平,源于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烙印。悠悠中华五千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是"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和平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典型的民族性格。人民爱好和平,源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  相似文献   

19.
张慧玉 《岭南学刊》2008,3(2):18-2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具有很深的实践意蕴。它不仅体现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发展趋势,也是为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有利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推动中国和平发展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庾新顺 《传承》2013,(10):8-9
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柱。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过去十年被称为中国与东盟关系"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