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涉足艺术品市场的人数与日俱增,艺术品市场也由原来的边缘逐渐走入市场的焦点,其作用和地位正日益凸现。但是我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完善的中介机构及其保障机制来促进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以画廊为视角着重介绍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画廊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最后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涉足艺术品市场的人数与日俱增,艺术品市场也由原来的边缘逐渐走入市场的焦点,其作用和地位正日益凸现。但是我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完善的中介机构及其保障机制来促进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以画廊为视角着重介绍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画廊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最后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史浩岑 《法制与社会》2013,(25):198-199
当今世界,艺术品的国际贸易市场愈发兴盛起来,由此而引发的争议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对艺术品非法流转的法律规制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是艺术品的来源大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不少具有东方独特魅力的艺术品。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2009年《美术作品进出口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初步建立了我国艺术品进出口管理的法律体制,但其中还有大量缺陷亟需弥补。本文结合当今我国艺术品进出口管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对文物艺术品鉴定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确实我国对文物艺术品鉴定“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对此,.本文欲从文物艺术品鉴定法律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我国文物鉴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5.
正从我国将追续权制度写入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之时起,这一制度便成为众矢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从业人员和收藏家们甚至将其冠以"恶法"之名。有艺术家也对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不抱希望,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构建追续权制度无疑是美好的理想,是空中楼阁而已。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混乱作为阻却事由反对引入追续权,其实是完全忽视了法的价值。法律作为一种秩序准则,其价值必然包含了立法者所期待的对社会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品拍卖中,艺术品作者享有鉴定权。艺术品作者的鉴定权来源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活动权、民法规定的姓名权、名誉权。鉴定权的主体只限于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艺术品作者。与其他主体的鉴定权相比,艺术品作者鉴定权具有最高效力。我国司法实践已经承认该项权利,为其立法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7.
追续权是艺术家及其继承人就其艺术品原件的再次销售获取一定比例收益的权利。这一制度源于法国,是艺术创作国家赞助体系衰弱的产物。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鼓励创作,以及作者名声的提高导致艺术品的增值。追续权制度具有鼓励艺术创作、丰富艺术市场的生产性功能,也具有对艺术商所获得的转售艺术品原件的收益进行分流的结构性功能。客体、主体、计算基础及比例、适用的场合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内部法律构造;知情权与集体管理制度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外部法律构造。比较法上的实证数据表明,追续权制度不会对艺术品拍卖市场造成扭曲。目前世界上80多个国家规定追续权制度。从我国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前景看,我国著作权法实有引进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雨峰 《法律科学》2014,(1):126-136
追续权是艺术家及其继承人就其艺术品原件的再次销售获取一定比例收益的权利。这一制度源于法国,是艺术创作国家赞助体系衰弱的产物。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鼓励创作,以及作者名声的提高导致艺术品的增值。追续权制度具有鼓励艺术创作、丰富艺术市场的生产性功能,也具有对艺术商所获得的转售艺术品原件的收益进行分流的结构性功能。客体、主体、计算基础及比例、适用的场合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内部法律构造;知情权与集体管理制度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外部法律构造。比较法上的实证数据表明,追续权制度不会对艺术品拍卖市场造成扭曲。目前世界上80多个国家规定追续权制度。从我国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前景看,我国著作权法实有引进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文化部市场司发布的《2O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名列世界第一,年增长率24%。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为975亿元,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品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12亿元,艺术品出口额为30亿元。艺术品交易品种逐年扩大,交易主体更加多元化,艺术品市场及相关产业已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萧妍 《法人》2014,(1):80-82
正艺术品进口税的高额壁垒,令海外的艺术品难以进入中国。现行的法规令迅猛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艰难境地。站在推动中国艺术繁荣复兴,并提升其世界影响的立足点上,我国现行法律,亟须根据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和长远的思考与改革。  相似文献   

11.
实用艺术品兼具实用性、艺术性特点,其中符合独创性作品要求的实用艺术品受著作权法调整,符合新颖性外观设计要求的实用艺术品又受专利法调整。因此实用艺术品著作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权利保护的竞合。由于我国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未包含实用艺术品,使实用性与艺术性不可分离又不具备新颖性的实用艺术品的保护处于真空状态,完善实用艺术品法律保护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艺术品拍卖瑕疵担保免责制度的分析,指出该规定对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完善瑕疵担保责任的立法建议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元號 《检察风云》2011,(5):88-89
敢不敢下手买艺术品的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识不识货。最尴尬的是看了一件藏品,说不清楚究竟“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市场中随大流买藏品的人是多数。收藏的前提是鉴定.鉴定的前提就是要识货。  相似文献   

14.
实用艺术品的法律保护应当是综合性的。其主要的两种法律保护途径是著作权法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和专利法对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商标法和制止商业外观仿冒的规则用于实用艺术品的保护比较困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增设关于产品形态模仿禁止的规定,以对实用艺术品提供一定时期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追续权诞生于大陆法系国家,旨在对艺术家生活困境进行补偿与慰藉。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昌盛,再加上《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稿的出台,追续权入法的趋势似乎已成必然。然而,追续权从诞生伊始,其内容和本质就和知识产权体系有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艺术品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艺术家创造了艺术价值,但艺术品的天价厚利则源于市场化因素的博弈和妥协,艺术价值与艺术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既如此,风险自担的市场又何必要为作者独辟殊隅,故而,追续权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存在和入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略论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瑛 《法学评论》2005,23(3):16-19
实用艺术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其受著作权保护的实质性条件是符合艺术上的独创性。就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认定而言,独立完成是产生独创性的基础;个性特征是构成独创性的必要内容。实用艺术品的艺术创作受到产品实用性的限制,这决定了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创作高度应当适当低于纯美术作品。并且,实用艺术品独创性的判断应当有利于以著作权法鼓励产品创新和市场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九部委共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使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了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极大的发展。2011年,艺术品“金融化”时代全面开启,艺术品基金时代也已到来。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为收藏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大小小的收藏品交易市场已达数百家。更让人惊讶的是:2009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却如日中天,仅北京市场2009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金额就达100亿元以上,不少顶级文物艺术品价格突破亿元大关。然而,在热闹非凡的市场的背后,藏市的诸多问题仍然困扰着市场。  相似文献   

19.
周维 《法制与社会》2011,(3):121-122
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开始于1986年,短短24年间就达到空前繁荣的状态。但该行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问题:"赝品横行"造成竞买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缺乏权威鉴定机构"等问题阻碍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保护竞买人的利益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吕斌 《法人》2006,(11):100-102
邢继柱是企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这位常年出入于世界各大拍卖会的收藏家从来不会吝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藏心得。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经验,也使得他对于艺术品市场存在的“诚信缺失”等问题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