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城市地位的飚升莫过于近代。1908年日本驻汉领事水野幸吉在其所著《汉口》一书中说:“汉口者,贸易年额1.3亿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第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为什么穿过了漫长的时间隧道的武汉,会在近代实现它的崛起,并在城市的近代化中成为广陵绝响?她的未来应该怎样发展?这也许正是皮明庥先生研究武汉近代城市化的重要动机。皮明庥先生的新著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列强用炮舰撞开了中国大门。汉口继上海等东南沿海五口通商之后,在1861年与镇江、九江同时对外开放。此后,汉口又陆续开辟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先后有近20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随着与外国交往的日益频繁,汉口成为国际知名港城,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在此期间,许多外国人及外国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涉足武汉,或长期驻扎,或短暂逗留,遗留下不少与武汉城市相关的外文资料或图片。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窥见不同视角下描绘的武汉社会景象,从而加深对近代武汉城市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于有3500年城邑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来说,历史上有几多兴衰,政坛上有几多风云。但是武昌、汉阳和汉口,从殷商至清代中期,总的来讲还是三个地区性的封建市镇。穿越了漫长的时间隧道,武汉在进入近代后,实现了城市新崛起,一展其都会雄风.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城市大众文化娱乐空间是动荡时期社会冲突的聚集之地。汉口民众乐园的历史表明,近代大众文娱中心既是城市病的蔓延地,鸦、雀、鸨的"三鸟"之害与偷、抢、杀的社会乱象浸淫其间;又是社会冲突的爆发场,贫富悬殊加深了平民的相对剥夺感,武人当道助长了军警的嚣张气焰;还是市民风貌的观察口,作为良好风范与作为社会美德的市民认同在此皆严重缺失。近代武汉政权更张频仍,社会规范失序,处于政治权威与伦理道德的双重失范之中,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冲突频发,只是失范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长江论坛》2011,(4):2+97-F0002,F0003
武汉是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城市,被称为“首义之城”。孙中山在武昌首义第二年亲临武汉,不仅体现了他对首义区人民怀有的深厚情谊,而且表现出他对素称“九省通衢”的武汉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视。他指出:“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矣。”所以他为武汉规划了“略如纽约,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优美的诗句出自于唐朝大诗人李白,而被他称誉为“江城”的则是包括了汉口、汉阳、武昌的武汉。 武汉是大自然造物主撒落在江汉平原上的晶莹宝玉、镶嵌在长江边上的灿烂明珠,她是一座龟、蛇对舞的美丽城市,尤其是其中的汉口更是历史悠久的商业名城。 古代汉口:四大名镇、天下四聚 到过汉口的外国人常常赞叹武汉是“东方芝加哥”以此说明武汉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繁盛的程度。中国人则赞武汉的汉口为“明清四大名镇”,“天下四聚”。所谓“四大名镇”即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和湖北汉口镇。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集镇勃兴,城市发育而“四大名镇”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下四聚”则是指北京、苏州、佛山、汉口,“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虽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刘献庭:《广阳杂记》,卷4)就是说,“四大名镇”也好,“天下四聚”也罢,都少不了汉口,由此可见“汉口”在明清时其商业、流通的繁盛程度及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7.
胡启 《政策》2010,(11):60-60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记载着城市的发展。 汉阳,被历史记载的一座秀美山川。武汉,曾取"字"武昌的"武",汉阳的"汉",在清朝时作为武昌与汉阳的简称,那时候,还并不包括汉口。  相似文献   

8.
还未走进李百浩教授的工作室,已被走廊橱窗里展示的主要建筑与规划设计的成果展示所吸引:汉口“花楼街”街片保护与更新规划、广州市中山路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法国“动态城市”国际竞赛方案……粗略一数,竟有30多项,不由对这位博士后研究员萌生钦佩之情。面对记者的赞叹,李百浩谦虚地表示:“那都是已经过去了的成就,不值得回味。”而谈起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武汉市城市改造的设想,李百浩教授则神采飞扬,如数家珍,使人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博士情倾武汉这个第二故乡的反哺之情。呼吁拯救昙华林这部活的近代史书记者在武汉土生土…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6,(6)
正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使这座城市以现代化的发展建设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遗迹有许多被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借助湖北地区的档案史料,带我们去探究寻踪身边那不为人知的文化遗存。翻开湖北省档案馆馆藏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方略》一书,中山先生在书中称:"武汉者,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汉口更  相似文献   

10.
江汉之交,九省通衢。武汉,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曾列名“天下名镇”,以“楚中第一繁盛地”、“东方芝加哥”而美誉海内外。相比于自然资源,武汉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古语云:唯楚有才。在历史车轮的颠簸中,武汉几度沉浮,又能几度崛起,皆源于深厚的才蕴。可以说,武汉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才不断集聚,充分发挥人才能力,努力创造财富,促进城市发展的历史。百年人才竟风流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占据历史发展的制高点。自近代汉口对外开埠以来,武…  相似文献   

11.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口东北郊盘龙城遗址的发现,说明在3500年前的商代,城市文明之光已从这里升起。 ●军事战略要地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武汉因龟蛇二山对峙,扼长江汉水咽喉,遥引荆襄,襟带吴楚,成为各路雄主争战之地。汉阳、武昌先后筑起军事城堡,成为武汉三镇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5,(5)
<正>江海与内陆相遇之处,自古便出繁华之都,"大上海""大武汉"呼之欲出、声名遐迩。武汉承东启西、转南接北,奔腾的长江、汉江穿城而过,两江交汇处,江汉关钟声激越,诉说着江城千年神韵。作为中国地理中心,武汉早在明末清初就曾催生"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荣景象,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861年汉口开埠后,九省通衢、得水居中的武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  相似文献   

13.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桥梁、纽带;口岸功能是国际性城市的必备功能。回顾武汉 1862年开埠以来的历史,研究口岸兴衰与经济涨落的关系,思考在新世纪武汉口岸、武汉经济如何把握“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不无裨益。 (一)武汉口岸兴衰与城市经济涨落   开埠至今的 100多年,武汉口岸和城市经济历经曲折的发展道路。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视武汉为“世界竞争之聚点”,凭借攫取的治外法权,优选汉口为其产品倾销的市场、原料掠取的基地。从 1859年…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正因为如此,每一座城市的振兴与发展,也都见证着其历史文化的一脉传承。从1997年武汉市江岸区人大代表李家示首次提出保护汉口老租界建筑建议,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作出"整旧如旧,保持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的重要批示,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常委会用了17年的时间为传承历史文化而呐喊。  相似文献   

15.
警政是推进武汉城市发展之重要近代化因素之一。武汉地区的近代警察制度自1902年张之洞建警开始,历经清末创警、首义建警、民国兴警等历史阶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成熟。纵观近代武汉警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其呈现显著的两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2):3
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走进这座城市,你将领略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明传承。3500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已出现在汉口北郊的盘龙古  相似文献   

17.
章开沅 《政策》2003,(9):10-11,18-19
武汉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武汉不仅有古代的辉煌,并且有近代的崛起。千余年来,黄鹤楼以其俊逸景观与神奇故事,吸引了多少诗人墨客,留下了多少传诵诗篇。19世纪60年代以后,汉口开埠继之以张之洞督鄂,武汉更逐渐成为中国内陆独领风骚的近代大都市,无论是在工商业发展还是在教育革新方面,不仅直追上海而  相似文献   

18.
翻开武汉的近代史,汉口车站在武汉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历史的尘烟早已散去。1991年建成通车的新汉口车站,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站房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有4个站台12股道8个候车室。车站设售票窗口19个,代售点68个,行包窗口8个,代办点18个,日均发送旅客1.6万人,日均办理行包9500件,良好的硬件条件谱写着武汉铁路发展史的新篇章。新的汉口车站早已成为武汉铁路枢纽一等甲级客运站。10年来,汉口车站以雄伟的建筑、恢宏的气势、优质的服务、严格的管理铸就着新的辉煌。无论是宽敞、明亮的售票大厅,还是干净、舒适的候车室,你都能感受到铁路职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热情的服务。他们把“再忙不忘为民宗旨、再累不降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融进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天。站长刘志祥,善于团结一班人,经常深入基层,以过硬的思  相似文献   

19.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9)
<正>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走进这座城市,你将领略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明传承。3500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已出现在汉口北郊的盘  相似文献   

20.
倘徉在鄱阳街头,我们追寻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的发展轨迹。 1927年8月7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她诞生后的第一次生死抉择。 八七会址坐落在汉口鄱阳街。这是一条临近长江边的僻静的小街,街边散落着各式西洋风格的建筑。武汉作为开埠较早的城市,20年代的汉口沿江地带是外国人的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