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格、相互制约的源头治腐制度网络,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探索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当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注重治理主源头的制度建设,忽视治理支源头的制度建设引发腐败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最终体现为公共权力的滥用,因而,人们往往把权力称为腐败的主源头。例如,就源头治腐的制度建设而…  相似文献   

2.
要更加重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就必须更加重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第一,真正提高对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思想认识;第二,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第三,着力深化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举措;第四,努力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腐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就是“权力的资本化”、“权力的寻租”现象 ,其根源在于体制 ,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关键是通过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4.
“树有根,水有源”。如果说,腐败是“毒草”,那么要彻底铲除它,就必须找到它的根;如果说,腐败是“祸水”,那么要彻底治理它,就必须找到它的“源头”。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要求。是巩固执政党地位,永保党的先进性的关键。那么,究竟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近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强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断源”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头脑中的腐败意识,是产生腐败行为的总根源。要想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根除腐败,就必须着眼防范,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  相似文献   

5.
甘纪华 《传承》2014,(12):68-70
秘书腐败的根源在于其自身职权的扩张和分享自领导的隐性权力。秘书权力运用时所具有的假借性、幕后性和机密性等特点,使其腐败行为具有欺骗性,难以预防和控制。治理秘书腐败必须从权力制约上着手,首先要建立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秘书分享、延递领导权力;其次要建立秘书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性机制,明确领导职责和秘书职责的界限;再次要严格秘书选用制度,防止领导干部与秘书关系的异化导致权力运用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黄琳庆  曹晓彩 《传承》2014,(8):47-49
腐败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消除腐败带来的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我们必须实现廉政建设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治本之举。为此,必须强化思想防腐机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腐败对于当今时代而言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不能一般性地谈论其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而要深入到文化根源来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儒家思想内在的结构、内涵与目的都在实际上促进了腐败的产生和蔓延,不仅对于历史上的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成为当今政治腐败“民俗化”的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0.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针对遏制腐败的难点和新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反腐败的预警和治理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要求,在继续抓紧反腐败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产生腐败的根源上来看,权力的存在使腐败成为可能;个人私欲的膨胀促使腐败的发生;监督不力降低了腐败的风险和代价。因此,限制权力、抑制私欲、强化监督,是遏制权利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经验之一,推进此项工作的科学化需要构建其逻辑进路。基于对腐败源头和防治关键点的分析,本文初步构建出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的逻辑进路:包括分制权力、限定权力、监督权力和公开权力。相应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可统统归为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权力分解制度建设、权力规范制度建设、权力监督制度建设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使权力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权力的运行更加合法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把源头治理纳入公安工作的总体规划;必须抓住重点,把规范执法作为警务改革的核心内容;必须健全制度,从源头上建立治理腐败的保障体系;必须强化监督,保证源头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实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国有企业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紧密联系实际,着重从改革领导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深化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责任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治理,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实际成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官员腐败被人们称作“政治之癌” ,成为威胁政府生命安全难以医治的痼疾。党的十六大提出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丢失的危险 ,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就把反对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究竟如何探析腐败产生的根源 ?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展的趋势 ?乃是人们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笔者通过对李真案犯 (原河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国税局局长 )进行个案分析 ,希图从中悟出某些启迪。人们一般认为 ,腐败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3):112-112
高校腐败行为正成为我国反腐工作的新焦点。审计署去年5月进驻19所全国重点高校进行全面审计。4个月后.审计长透露.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有失控现象。教育部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直属高校建立资金监控系统。试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为什么要抓源头?因为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只有釜底抽薪治根本.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腐败的根源是权力失控.官员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致使权与钱等其它物质不可遏止地变着花样进行交易,无数变化莫测、外貌堂皇内核腥臭的交易行为演绎着腐败行径.  相似文献   

17.
违纪违法领导干部普遍存在违纪违法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产生存在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现实根源。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标准、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官德修养、衰减投机致富的机制并加强组织监督的时效性,有利于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加大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张祥涛 《公安学刊》2006,(1):106-108
中国腐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决定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性。反腐体系的建立,一是要构建起“外部防线”,从源头上铲除腐败产生的条件和机会;二是要构建起“内部防线”,消除主体产生腐败的动机,提高主体防腐拒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本质是维护正义 ,而正义往往与程序公正联系在一起 ,本文的主旨是用程序捍卫公平正义 ,做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