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强化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对于行政执法主体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法律规范进行监察和督促并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活动。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至于大众传媒等监督形式相比,国家机关的监督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力。近年来,行政执法监督在促进我国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权代法、…  相似文献   

2.
从行政许可的监督主体及其监督形式看,对行政许可的监督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四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后两个方面作一粗浅论述。一、行政机关内部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是指政府凭借自身的行政权力建立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是行政系统内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自身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法定授权、委托的组织是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决定、命令等所实施的监督活动,包括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正> 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之一,它主要是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等舆论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营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所实施的一种经常性的法制监督。由于舆论监督具有引人注目、震慑力强、影响面大、迅速及时、效果显著等特点,因此,它常为各国统治阶级用来作为改善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常常把舆论监督同立法、行政、司法并立,把它称之为“第四种力量”,认为它是制约这些权力的权力。美国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就是新闻界搞起来的。所以,有人说,西方的新闻界很厉害。可见,舆论监督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行政权力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之一,各种监督行政权力的要素共同构成了行政权力监督体系。 笔者认为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首先,从监督权力的配置的角度可划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民主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利益集团的监督。其次,从行政权力运行的角度,依运行过程所必须经过的三个环节,可以划分为对行政决策权的监督、对行政执行权的监督、对行政反馈权的监督。关于第一种划分方法及其监督体系,很多研究者都有论述,本文不多涉及,而主要从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所讲的行政监督,概括地说是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实施法律和是否遵纪守法的监督.行政监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理解,泛指国国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以及党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前者可以概括为国家监督,后者可以概括为社会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又可称之为行政法制监督.狭义的理解,是专指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可称之为内部行政监督.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行政监察在内部行政监督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监督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监督。行政监督效能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公平。本文通过"群众"监督是基础,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保障,新闻舆论监督是关键这三个方面来试图建立其监控体系,以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行政监察制度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行政监察制度较为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设立的行政评价局、人事院和公平交易委员会等机构,从不同方面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构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评价局主要负责对行政机关制定和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监督,人事院主要负责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公平交易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有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行政评价机关的监督日本行政评价局是由行政监察局改制而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渎职腐败案件不断出现。为进一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2001年…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行政法学著述有多种表述,如“行政法制监督”、“监督行政”的法律制度(或法制)等等。本文称之为国家行政机关法制监督。这里的“法制”二字主要强调监督的性质,以区别于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体的行政监督。同时,“监督”二字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行政法规、地方规章是否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第二、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其形式是否具有违法情形;第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是否腐败。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在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参与之下,行政执法外部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充足,但这些主体皆为非正式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监督活动缺乏统筹安排,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监督秩序,因而需要确立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关,发挥一定的牵引作用。检察机关因法律监督对象的广泛性,具备将监督对象拓展至行政机关的可行性,因其在法律实施中开展合法性监督的专业优势,具备将其机关职能拓展至行政执法监督的适当性,所以比监察机关更适于成为正式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这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现行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补强优化。在权力配置上,检察机关需要配以调查权、合法性评议权和程序性处置权,同时要保持监督权行使的限度,避免脱离行政执法合法性监督的焦点,尊重行政执法的独立自主,并与其他国家机关分工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并享有最高的权力,所以我国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然而,由于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缺乏明确的机构来负责对行政、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从而使得人大监督流于形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监督行政权力不被滥用,我们有必要加强并完善行政监察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地方权力机关监督的性质及其特征地方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监督权。监督权是地方权力机关职权中的核心权力,它在权力监督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其主要特征是:①地方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当地人民监督国家机关活动的重要和基本途径。根据宪法规定,地方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13.
一、食品卫生执法监督的概念食品卫生执法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执法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督促及纠正的总称。它是促进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实施食品卫生法规的保障。二、食品卫生执法监督的形式1、从执法机构隶属关系来看,有系统内部监督和系统外部监督。2、从监督的顺序来看,有自上而下的监督、有自下而上的监督及横向监督。3、从法律效力来看,有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行政诉讼;也有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舆论监督。三、食品卫生执法监督的主体与内容1、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1986年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第39条第9项之规定,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监督,主要是:听取政府所属卫生行政部门关  相似文献   

14.
法律、法规授予市政府各部门哪些权力和责任?行政机关有没有超出行政权力范围?2月13日,成都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成都市将进一步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让权力接受监督.政府将编制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图.将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在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和部门门户网站同步公开.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2月14日<成都商撮>)  相似文献   

15.
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与其它的监督形式相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当前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还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新闻采编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还参差不齐;行政机关的运作还不够透明。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一是要消除对大众传媒性质的认识偏差;二是要强调大众传媒的人民性;三是要加紧新闻立法,依法保护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控制行政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但现有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关注如何监督,忽略了应当监督谁、应当由谁来监督这些重要问题。基于我国行政权的特性及我国的现有国情,所有实际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都应当是法律规制的对象,即国家、执政党、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和公务法人;同时,现有监督主体如权力机关、特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切实履行法定监督职责,社会监督主体亦应创造性地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各地动态     
(2007.2.21-2007.3.20)安徽执法推诿扯皮将被追究相关责任为了规范和监督自身权力,预防和减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乱作为”、“不作为”,从3月1日起,安徽省对行政  相似文献   

18.
行政规范性文件虽然不属于正式法律渊源,但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中,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存在着形式方面和实体方面的问题。现有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主要有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这些监督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存在一些不足。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应当加强权力机关监督,完善行政监督中的备案审查监督、行政复议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形成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06,(5):56-57
2004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在《行政监察法》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规定。下面,择其要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是扩展,即在监察机关监察对象范围上的扩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一章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行政监察法》和本条例”。相对于《行政监察法》第二条规定的,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来讲,监察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实际上是将所有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纳入行政监察对象的范围, 使行政监察对象更加全面,从法律法规上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留盲点和真空。  相似文献   

20.
依据现代行政法和行政程序的理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般行政行为,无论其宏微巨细,均非纯系行政机关自身及其工作人员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的行为、政府的行为,仅仅是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国家和政府履行而已。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既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产生基于公民的选择或同意,其职责权力来自公民的委托赋予,其运作的基本宗旨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那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政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