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正的审判,而"执行难"问题则是实现最后公正的瓶颈。民事强制执行难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被执行财产难动"四种情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文化原因,也不乏体制、立法和执法上的原因。目前,"执行难"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致力于研究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分析,探讨执行难的化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规避执行又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原因。现如今在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想法设法规避执行,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也影响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长此以往势必损害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甚至会产生社会诚信危机。本文以一起新型的规避执行行为为视角,并展开讨论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独特见解,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对我国打击规避执行行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不仅是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民事判决执行立法滞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法院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事判决的物质条件落后是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本文所讲的执行难是指那些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执结的案件。文章主要探讨我国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邓广 《法制与经济》2009,(16):15-17
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不仅是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民事判决执行立法滞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法院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事判决的物质条件落后是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本文所讲的执行难是指那些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执结的案件。文章主要探讨我国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的形成是一个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有立法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但更有当事人自身的原因。本文从执行难利害关系人(申请人、被申请人、法院)的角度,简述了对"执行难"的理解,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以期把执行难分解开,为法院的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郑世保 《法学评论》2014,(3):166-174
ODR机制是人类由物理世界"面对面"的纠纷解决方式向虚拟世界"屏对屏"的解决方式之飞跃。对ODR机制的总体规划应该是"网上纠纷、网上解决、网上执行"。为应对ODR裁决书执行难的困境,应设计三类执行方式:ODR裁决书的网络力量执行、ODR裁决书的社会力量执行、ODR裁决书的司法力量执行。只有前一种执行力量无法达到执行目的时,才应考虑利用后一种执行力量。  相似文献   

7.
强化内部治理 有效解决“执行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重大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执行难问题的产生和长期存在,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既有法治环境欠佳、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立法相对滞后等外部因素,也有执行队伍素质不高、机制不畅、力度不够等内部因  相似文献   

8.
栗峥 《政法论坛》2012,(2):48-59
民事执行问题不仅是一个司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对全国执行情况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执行的结果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执行困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执行行为与心理的困难,而非结果上的困难。这说明,法院执行效果正在逐步改变执行难印象的社会惯性。为进一步化解执行难题,我们应当"向外用力",寻找司法之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深层次原因,注重社会制度与情境的整体调试,破除单纯寻求公权力的绝对控制的理念,实现执行私有化,以"国家简约规制"为框架,授权民间组织或机构参与执行,建立相应监管机制的系统化执行体系,以形成人民法院执行指导权、民间组织或社会机构的执行操作权与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格局,以进一步突破执行困境。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各级法院的迫切问题。执行救助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平衡机制,缓解执行难的局面,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任何制度革新,前提和基础都是理念重构。目前在我国法院执行工作中比较盛行的是生存权优先于债权,即限制债权人利益,保护债务人基本人权的立法理念,在保护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生存权上失去了平衡,带来了诸多法理困惑,造成了执行难的局面,对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挑战。我们可借鉴美国法律至上、社会保障的立法理念,树立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为先,而后注重当事人基本生存权的保护这样一种执行理念,以期适应当前司法工作的现状,最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引进了"难执行"的概念,分析了"执行难"与"难执行"的区别,并阐述了"执行难"向"难执行"转型的必要性,以求分析法院执行工作的真正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黄瑛 《法制与社会》2012,(25):94-95
"执行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司法进程发展的障碍。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裁判文书确定的权利得不到落实,不仅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破坏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笔者从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出发,以社会力量参与执行为角度,论述了社会力量参与执行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执行的具体形式,希望有助于我国"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各类矛盾的日益突出,大量案件涌入法院,许多当事人打赢了官司,拿不到钱,容易引发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和谐."执行难"、"难执行"成了社会一大问题.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的"四难"现象是执行难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执行难一直都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重大顽疾。近年来,各地法院的执行工作普遍呈现出难度大、压力重、涉访案件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执行难"问题,各地法院积极探索执行案件的多元解决方式,深入实践"能动司法"理念,希望通过制度的设立与机制的调整来逐渐改善这一现状。在执行立案后增设"执行督促履行机制",便是其中的一项创新构想。本文拟就执行督促履行机制的设立和运行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许星华 《法制与社会》2012,(21):166-168
近年来,民事强制执行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执行难问题依然久治不愈,损害当事人权益,威胁司法权威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评析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对执行难概念不同的界定,剖析执行难的形成原因;通过选评现有机制设想,探索解决执行困局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孟莹 《法制与社会》2013,(23):207-208
"执行难、执行乱"问题长期困扰法院执行工作顺利进行,新民诉法赋予检察院对于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但是立法未明确其定位及构建,在实践中造成了"有法难依"的情况。执行检察监督的性质如何,在实践中应如何具体操作,是急须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判决书"执行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事执行领域的一大顽疾,理论界和各级司法机关对此高度重视。本文认为:执行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当事人方面的原因;法律方面的原因;法院自身的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等。针对民事判决书执行难的原因,立法、执法机关要对症下药,从完善立法、执行措施,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执行能力,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找出解决对策,标本兼治,彻底解决好"执行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受法律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法院在案件处理中往往出现执行难的问题。案件执行难不仅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党和政府重视的问题。对此,最高院通过下发文件和作出报告指出具体解决执行难的措施。而各人民法院针对该问题也在积极得探索中。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法院执行工作中,财务知识在执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财务知识对执行案件中的情况加以分析,查明执行人在银行的资金情况,能够提高案件的执行效果。因此,值得重视。本文就财务知识在法院执行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谷升  付雪 《法庭内外》2012,(7):57-58
"做梦都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拿回了救命钱!"因交通事故受伤住院的张老汉,紧紧握住送来案款的执行法官的手激动万分:"常听人说在法院打官司难,执行更难,没想到在房山却不是这样。"当"执行难"成为困扰各地法院的普遍现象,以致一些学者称之为"社会顽疾"的时候,类似案件圆满执结的场景在地处北京西南郊的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却时常可见。执行工作被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执行难"问题是困扰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和影响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一大难题,而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行为的愈演愈烈,已成为"执行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部分被执行人利用种种手段,逃避债务履行,规避法律制裁,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何防范和规制规避执行行为,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规避执行行为的常见类型及主要表现规避执行行为是指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以不履行或者少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目的,采取种种手段实施的逃避债务履行和规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按照规避方式的不同,规避执行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规避执行行为和间接规避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论执行难     
民事"执行难"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民事执行为范围,比较了执行难与执行不能的区别,概述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了执行难形成的原因,探讨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