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经济:我们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正显示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就是知识经济。一、知识经济概述知识经济刻划的是知识和经济的关系,强调的是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7世纪,培根就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认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是同一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研究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实际上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命题。1959年德鲁克提出了“知识社会”这一重要概念。1962年马克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概…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12):58-59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党的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文化进步的重要责任,负有“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量,是科技文化人才荟萃、知识密集、创造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和特殊场所。它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基地和传播阵地,还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依托。高校培养出的许多学生,经过实践锻炼,将会成为治党、治国的骨干和经济、科技、文化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在高校学习期间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会直接影响他们为人之道、为政之道,影响着他…  相似文献   

4.
钱多是好事,可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多尽心意。但钱多也未必都是好事。钱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财富。然而,财富毕竟代表不了力量。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叫“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常识,更是名言。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恐怕说“创新就是力量”更合适些。毕竟,“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德国有一个叫李斯特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很早就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不是取决于它所积蓄财富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当时,他说了一句很令人深长思之的话语:“力量比财富更加重要,因为力量的反…  相似文献   

5.
<正>“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纵览党的二十大报告,“团结”一词贯穿全篇,先后出现20余次。正如一首经典歌曲所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6.
史彤彪 《廉政瞭望》2013,(12):70-70
众所周知,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作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也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相似文献   

7.
"知识就是力量"是著名西方哲学家培根的经典名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强调。梳理"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论脉络,探析知识及"有用的知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起到的作用,正确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的指导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非学无以广才”,“知识就是力量”,古今中外先贤圣哲莫不如此昭示人们。在当前世界知识爆炸的形势面前,人们在学习方面的任务空前紧迫,学习对于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来说,不但是一个重要任务,而且是一项政治责任。因此,我们必须热爱学习,努力学习,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2,(2):47-48
作为推动首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协自2007年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团结带领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为促进首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央统战部出台《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实施“凝聚力工程”的意见(试行)》,在统一战线中广泛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活动。所谓“凝聚力工程”,就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统战部门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和协调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通过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载体和活动,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11.
首先,该文提出人的能力是生产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力量源泉,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坚持“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而且要树立“能力才是力量”和“能力本位”的新观念,塑造“能力人”。其次,该文分析了主体能力结构,认为人的基本能力应该是智力、体力和道德力的有机统一。最后,该文分析了“道德力”在生产力发展及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塑造“能力人”不仅要重视人的智力、体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培育,而且要重视人的“道德力”的开发、利用和培育。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川渝两地科技协同创新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川渝协同创新既有必要,也有条件;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在建好“一号工程”的过程中答好科技协同创新这道必答题,需要两地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作答。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指导性的教育九大原则,其中著名的就是“观点与角度”、“互动”、“叙述”。细究其理,此三大原则竟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某些相通之处。鉴于“中国历史”固有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互动”或“叙述”,而是知识的灌输,尽一切力量、运用一切方法去使学生接受知识。只有知识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积淀到他足以开始思考之时,才能考虑使用其他的教育形式或教学模式来开启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14.
综合科普期刊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概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两本广受欢迎的综合科普期刊:《知识就是力量》和《科学画报》。到60年代中前期,这两本科普期刊最高发行量都达到百万份左右。这时正值第一次科普高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扼杀了所有科普期刊。直到70年代初,科学出版社才编辑出版了当时唯一的全国性科普期刊《科学实验》。1978年,党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相继复刊。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第二次科普高潮,《知识就是力量》的发行量近百万份,《科学画报》则…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实质就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S就是科学技术不断扩散与普及、渗透,使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过程。要想深刻理解“富民兴黔”的发展战略,就应该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有个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八十年代初,就有人预言,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虽然用爆炸未必精确,却形象地描述出了当今世界知识的急剧膨胀和迅速传播。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渗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的世界,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6.
马仲星 《当代贵州》2011,(27):52-53
对于欠开发、欠发达、“低重心启动”的铜仁地区而言,有一种恒久弥新的力量正改变着这里的面貌。探究源流,我们发现这种力量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时代,应该有一个包含"知识就是力量",但比"知识就是力量"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更具有时代性的新的口号所取代,那就是"学习就是力量"."学习就是力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由"学习"的本质所决定的,是对"知识就是力量"的扬弃和深化."学习就是力量"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建军 《党建》2023,(10):10-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大学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作为孕育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的知名学府,西安交通大学更应在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把握战略定位、谋划发展方向、服务国家需求、勇担时代使命,书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新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何静文 《新长征》2007,(3):38-38
和谐社会的“和谐”是作为结果的和谐,它取决于始点与过程的秩序。和谐就是差异,否则只是等同;和谐就是秩序,否则只是不同。简言之,和谐就是秩序的差异。差异之所以能够和谐,这是因为秩序的力量。因此和谐社会就是在公平秩序条件下的差异。那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秩序?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根本的就在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公平秩序。所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吉国 《发展论坛》2001,(11):20-2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同志将“三个代表”的理论提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来认识,高度涵盖了我们党所要具备的三种资源力量,即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三种力量对于我们党的继续发展和壮大,对于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一、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